老姜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3章 胜讯,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老姜头,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温暖的阳光洒进汴梁皇宫,大宋皇室的赵恒昏昏欲睡。</p>

虽非大朝之日,但垂拱殿内,争论声四起。</p>

几位正直的言官,似乎受某人授意,轮流上阵。他们指责京东东路转运使丁谓与提点刑狱公事齐凌,以查案之名苛待地方官员和贵族,迫使登莱水师左军都虞侯杨行彦反抗。</p>

以开封府南司判官王曙为首的年轻官员则据理力争,认为丁谓和齐凌并无过失,无论是贵族还是百姓,都是大宋的子民。朝廷若过分庇护贵族,必会导致他们在乡间横行霸道,欺压百姓。</p>

至于杨行彦的叛乱,并非丁谓和齐凌逼迫所致。</p>

去年此人指使刺客暗杀张文恭,已无视朝廷与皇室。今年,丁谓和齐凌联手收复芙蓉岛,解救出被严、杨两家俘虏贩卖的数十名青少年男女,只是让杨行彦的罪行暴露,迫使他提早行动罢了…...</p>

在遥远的海域之外,传说中的芙蓉岛已被丁谓与齐凌两位勇士联手解救,而杨行彦,这位隐藏在暗影中的叛逆,早已蓄势待发。丁、齐二人的行动,虽非有意,却无意间削弱了他的威胁。</p>

御史们自然不肯退让,立刻指责王曙等人,只听信了丁谓与齐凌的一面之辞。严氏家族,身为京东东路的豪门巨擘,每年仅凭田租收入便富可敌国,绝不会涉足黑暗的奴隶交易。</p>

杨行彦与张文恭并无恩怨,自然没有理由派出刺客。张文恭之死,更像是纯阳教的杰作,而齐凌则巧妙地利用职务之便,将罪名嫁祸给了杨行彦。</p>

王曙与张文恭亲如兄弟,怎能忍受言官为真凶辩解,立刻拿出一桩桩证据予以反击。</p>

然而,尽管言官们找不到支持他们主张的证据,仍坚称事实无关证据,关键在于杨行彦的叛乱发生在丁谓与齐凌征服芙蓉岛之后。至今,他们的旗号仍是为国锄奸,仅针对丁谓与齐凌,而不针对大宋……</p>

如此辩论,无休无止,不到半个时辰难以分晓。赵恒,这位明智的君主,即便已有决断,也不能过早干预,或显露出对任何一方的偏爱,以免引发更多的纷争。</p>

于是,赵恒微微闭目,思绪飘向了海洋的彼端——登莱,那里据说有船只可以直接穿越海浪,抵达神秘的新罗之地。</p>

不过,新罗这个名字已成过去。很久以前,它被权臣王氏篡夺,自称为高句丽的继承者,改国号为高丽。只有大宋依旧习惯性地称之为新罗。</p>

高丽的使者曾多次渡海,试图为国号争辩。于是,自去年起,赵恒昭告天下,无论是官府还是百姓,提到新罗,都应尊称为大宋属国高丽。</p>

据说高丽的君臣为此举杯庆祝,以为终于正名。然而紧接着,他们的使者却又向辽国献上了降书,自称大辽的高丽州。</p>

这朝三暮四的行为激怒了赵恒,然而,他话音未落,朝廷重臣与言官们就联合起来,阻止了讨伐高丽的言论。</p>

原因无他,一是隋朝因征讨高句丽而衰败,大宋不可重蹈覆辙;二是唐太宗与唐高宗两代君主虽连续征战,最终灭亡高句丽,但大唐并未从中获得寸土。</p>

大唐的军队很快撤离,只能对当地的部族封王,远距离控制。这种所谓的控制,就像不久前大宋与高丽的关系一样,停留在口头上……</p>

第三,乃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大宋名义上与高丽相邻,然而实质上,燕云十六州已被辽国牢牢掌控。若要征伐高丽,宋军要么横渡汪洋,要么先从辽人手中夺回蓟州与辽东之地!</p>

“海路或许可行!”回忆起去年放弃攻打高丽的决定,赵恒暗自咬牙,心中低语。</p>

如今,禁军虽已装备火雷弹等神器,战斗力提升几何,赵恒心中并无定论。</p>

因此,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北伐计划,他自是不会轻易提出。但若能派遣少量兵力,乘坐战舰前往高丽一试锋芒,倒是个不错的策略。毕竟两国之间大海相隔,即使宋军失利,高丽也无法迅速跨越海洋攻打登州和莱州。朝廷也能从容调度兵马,防止局势失控。</p>

……</p>

“陛下,依臣愚见,丁谓和齐凌两位,虽然忠心耿耿,行事却过于冲动。”正思绪飞扬间,耳边忽然响起四品谏议大夫李隆的声音。“即便严、杨两家确有子弟鱼肉百姓,也应先查明是枝繁叶茂而生朽木,还是这两家根基已腐烂。再呈报朝廷定夺,而非擅自处置。”</p>

“嗯?你说什么?”赵恒只听了个大概,皱眉低声追问。</p>

李隆乃言官领袖,在清流中声名显赫,早年还曾入宫教导赵恒大儒之学。因此,就算赵恒有意敷衍,也需表现出几分尊重。</p>

“陛下,臣认为,丁谓和齐凌行事鲁莽,辜负了陛下的信任!”李隆察觉到赵恒心神不宁,清了清喉咙,大声重申。</p>

“李大夫此言何意?”翰林学士、知制诰梁颢立刻起身,皱眉反驳,“丁谓是京东东路转运使,齐凌为提点刑狱公事兼控鹤署判官,对付那些为非作歹的豪强,岂需上报朝廷?若各地官员皆如你所言,凡事都要禀告陛下裁决,陛下又怎能一一处理得了?”</p>

翰林学士虽无实权,却是货真价实的正三品官员,正好抵消李隆作为正四品谏议大夫对王曙等青年才俊的威慑。</p>

李隆见状,轻轻挥手,不疾不徐地回应:“梁学士只知其一,未知其二。严家确是地方豪族没错,但其祖先曾为国立下汗马功劳,故族中出了三位国公。这样的望族,即使犯下滔天大错,只要未谋反,陛下也应给予些许庇护,而非将其交付地方官员随意处置。否则,岂不是让功臣之后人人自危?!”</p>

此言比先前出面的几位言官高明太多。</p>

不提及严氏家族的罪行是否确凿,也不提丁谓和齐凌是否有权执法。他直接触及朝廷该如何对待功臣后代这一重要议题...</p>

当下,坐于王座之后的赵恒,面色骤然一变。而在下方奏对的文臣武将中,几位银髯飘飘的老者,皆皱紧了眉头。</p>

回溯当年,这些文臣武将风华正茂时,曾不顾生死追随先王夺得了柴家孤儿寡母的领地,又曾奋勇伴随太宗王开辟疆土,所求不正是为了妻儿的荣华,家族的福祉吗?</p>

家族繁盛,哪个大家族能保证不生出一两个仗势欺人的子弟?</p>

若这样的子弟犯错,竟被公正严惩,王上也不施恩赦免,那么他们当初的鲜血和汗水,岂非付诸东流?</p>

早知如此,他们何必当初去做那些所谓的恶人呢?</p>

“李大夫的言辞真是锐利无比!”梁颢曾多年追随张齐贤,怎能不了解李隆的狠辣手段。他迅速抬手,直指对方鼻尖质问道,“原来阁下这位清流领袖,竟是这般清明?只见严家一门显赫,却无视京东东路的无数百姓因他们家而家破人亡?只想着让王上对功臣之后格外宽恕,却不思此举会让多少百姓对王室失望透顶!”</p>

话虽正义凛然,但在庄严的朝堂上,却难获广泛认同。</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诸天:开局到达苍云岭

爱吃山东辣子鸡的阎二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

玖儿久酒

明末:乱世崛起

小香烟

从旁门小修到元神道君

媌吃鱼

无绝之境

空城计

无上境

骑芒果的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