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小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7章 捣寒衣,不见长安,家中小五,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话虽如此,张伟却并没有立马去找长公主,他不可能仅凭一家之言,便如此草率的做出决定,倒不如说他还有些犹豫。一是在心底,他还隐隐怀有期待,纵使那些人再不把老百姓当人看,但多少应该还有点良心,总不至于都贪了吧;二是对于这件极有可能让自己送命的事,他觉得还是谨慎些好,说穿了就是先怂一波,看看情况。</p>

不过张伟也不是什么都没做,他的手臂在骨折后,经过治疗和修养,早已拆去了夹板,如今只要不是负重,已无多少大碍,既然如此,他便向庞兴申请,做回了辅监工记簿的工作。只是这一次,他笔下的记载更详细了些,同时,每天的工作完成后,张伟还在翻抄那些之前的记录。</p>

至于他写的那本《聊斋志异》,他托行脚的商贩带去了洛阳,分享给了陶时,陶时很快便复信一封,上面写着:</p>

“故事不错,文笔忒差了些,吾帮汝重新编撰后交于了洛阳的书社,近来销量不错,因是新书,书社给的价格低了些,第一批印刷出售的分成,共得钱折合白银四两七钱,第二批应会多些,近几日会算清,吾该如何给汝?</p>

汝若有此奇思妙想,不妨写些话本子,洛阳的富家小姐有钱有闲,近来喜读爱恨虐恋之类,吾观过几本,只觉离谱,汝若要写,情节需大胆、艳俗些。”</p>

张伟看着被陶时着重标出的大胆、艳俗二字,不禁感慨还是你们古人会玩,这不就是在说那些富家千金喜好擦边的古代小黄书吗,张伟可没去写小黄文的打算,而是回了一封信,托陶时将出书所得的银钱换成厚实一些的棉布、羊毛和麻布,让行脚的商贩带来,同时将近日所思大致写了些,请陶时帮他拿主意。</p>

近来天气渐渐转凉,工地上的藿香正气水早就没有发放了,可却又有不少人染起了风寒来,这事再发药剂于事无补,许多劳工从初春便离家了,带来的衣物缝缝补补,也破损的差不多了,加上糟糕的住宿环境,这才导致不少人晚上睡觉时感冒了。</p>

这倒给张伟提了个醒,是时候该给杨招娣和乌木尔置办几身厚实的衣物了,隋唐时中原没有种植棉花(棉花于宋末传入中国,大规模种植是明初,汉唐时期的棉织品大多来自云南、天竺和丝绸之路),普通老百姓过冬时,大多会制作捣衣,就是用粗布或麻布做成带夹心的外袍,家境好些的,会往里面塞上驼毛和驴毛,穷点的就只能塞些麻丝、芦毛之类的,至于蚕丝和羊毛,那就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消费的起的。</p>

这些材料都有一个特点,比较硬,必须得不断地敲打,直至其变得柔软、贴服,连成一片,才能起到保暖的作用,这就是捣衣中捣字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是,那时人们的衣物,在冬天是不洗的,因为很难晒干,穷点的人家连换洗的衣物都没有,古人就会用米汤洗衣服,并一遍遍的捣衣,这样便能在衣物表面形成一层膜,待衣物脏了时,便可以轻松擦掉。</p>

在唐代的很多诗中,都有着捣衣的记录,比如刘长卿《余干旅舍》中就有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中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历史:老祖宗被二创创疯了

上古青鸾

钗头凤,幻梦缘

小土花花界

与琴女姑娘的卿卿旅程

冶嚯嚯哈

穿越谍战,我有一个每日情报系统

归墟谷

全民:法师王者,女神祈求同行!

老杜甫

奥特:至高进化

新手老书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