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0章 聚焦台基庙,古邑侠踪,旧檀,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秦时月得到消息后,带上张小薯,马不停蹄地赶去石莲峰。</p>
他们会过住持遍慈,看过《金台拳谱》抄本,然后绕道上了石莲峰,千辛万苦攀上狸猫洞,却在里面一无所见。</p>
下山后,他们到访了浮云岭。在山神庙前学了三声狼叫,燕自立果然现身,将他们引上崖根的住所。</p>
嫂子余山妹兴奋地为他们烧饭。三人一边喝着高梁烧酒,一边分析着金台的去向。</p>
时月听着听着,提出了一个自己的观点:神僧庙八成不会是金台的最终归宿。</p>
他认为,一个本来就是为避祸而出家、与世无争的人,怎么可能在临终前还会施展轻功绝学,登上绝壁,把自己的托骨之地公诸于众呢?那样的话,不仅是对自己的身份不打自招,而且还会祸及身后,连武功心法都会落入坏人之手。</p>
所以,那个飞入石莲峰狸猫的神僧,要么不是金台,要么就是金台所使的“障眼法”。</p>
燕自立和张小薯认真地听着。</p>
为什么说是“障眼法”呢?</p>
时月继续分析,说,越是能在众目睽睽之下登上石莲峰,也越有可能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石莲峰,却把一个假目标留给了不明真相的世人,从此让自己得到永久的安宁。</p>
燕自立说,贤弟的意思,是金台采取了当年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昌”的做法?</p>
小薯问是什么意思,燕自立耐心地作了解释。说韩信“明修栈道”只是幌子,只为吸引敌军的注意力和有生力量;“暗渡陈昌”才是其真正的目的,以期突袭取胜。结果,章邯果然中计。靠了韩信的这一计谋,刘邦得以重返关中,为打败项羽、占领三秦大地,进而统一中原打下了基础。</p>
时月点点头,说:“燕大哥说的是,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核心都是迷惑对方,掩盖自己的真实动机。现在,我们再退一步,且不去说石莲峰神僧庙的那位高僧是不是金台,只说离开了朝廷和家乡的金台,会去哪里?”</p>
小薯说:“金台是天朝第一拳师,在武功上没有对手,相当于自然界老鹰之类的顶级掠食者。那么,四海之大,他哪里不能去?我们又哪里能够猜得到?”</p>
时月说:“是的,从表面上看,像金台这样的绝世高手,哪里不可以安身?但事实上,天下虽大,每个人的天地却并不大。因为由于性格、脾气、爱好、禁忌、理想等种种原因,人的去处,还是各有局限,可以推断的。”</p>
燕自立点点头,请他说下去。</p>
时月认为,云龙江南岸的寺院,即是金台的首选,理由如下。</p>
金台成名后,奸臣蔡京想拉他入伙,并当自己的保镖。金台看轻其人品,耻于为伍,但又不便当面得罪,于是只教了姓蔡的一点养生内功。</p>
蔡京哪里是等闲之辈,对此心知肚明,表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起了杀心,想方设法罗织罪名,谋害金台。</p>
敏感的金台预感到危机,于是带着书童周侗离开京城回到家乡。</p>
但奸臣并未罢休,而是收买了一批江湖鹰犬,四处打探金台行踪,欲置死地而后快。</p>
在这样严酷的情况下,金台只有隐姓埋名一条路。</p>
家乡自然是隐不住的。京城呢?是个伤心地,不会去。而周围的暨阳、浦阳、骛州,又太近,熟人也太多,不利于隐居,也不想待。</p>
投靠亲友更是不安全。朝廷查访,哪怕你有半丝瓜葛之处,也隐瞒不了。故关系越是亲密,越不安全,越当避嫌远离。</p>
金台当时关系最密的当数其书童周侗,祖籍河南汤阴。周侗可以回去,金台却不可以同去。</p>
秦梦位于京城临安与暨阳之间,有千里冈、天目山脉,又有全省最长的大河,支流众多,或清流激湍,或碧水潺湲,风光宜人,适合颐养天年。更有佛禅之风,拥有寺院无数,是寄托身心的好去处。</p>
特别是云龙江南岸的壶溪、甑山等地,与金台故里稠州相隔才一二百里,说近却远,说远却近,既离了故乡,便于藏身,又能经常听到故乡的消息,万一回去也比较方便,实际距离和心理、情感上的距离都恰到好处,很容易成为他藏身隐居的首选。</p>
这方面,还有一个旁证,就是金台书童周侗子孙的南迁。</p>
周侗晚年回到河南汤阴县周流村三教寺设馆授徒。</p>
也就是在那里,他收了岳飞这位高徒,还有汤怀、王贵、张显等徒弟。</p>
周侗百年后葬于三教寺后面。其后世子孙中的一支,又千里辗转来到云龙江南岸。</p>
秦时月的师父周止泉,在义门山麓的屏峰园筑庐定居。</p>
周老爷子就是周侗的后裔。</p>
时月认为,周侗子孙的南迁,很可能与周侗的遗嘱有关。而周侗的遗嘱,又很可能事关他师父金台等人。至少在情感的纽带上有关。</p>
记得周紫苏跟他讲过,他们屏峰园的周家家谱手抄本上有始祖周侗的遗嘱:“遇金当拜,逢燕则交。”</p>
燕大哥也跟时月讲过,他第一次进周家,就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p>
“遇金当拜”,这个“金”,自然就是金台了。</p>
那么,假定金台确实是到了义门山脉一带,那具体又会去了哪里呢?</p>
首先,可以排除青楼、赌馆、客栈等浮华嘈杂之地。这些场所不符合金台的爱好。</p>
再次,道观、教堂也可以排除。因为在佛学看来,异教都在“外道”之列,不会符合金台的心意。再说,天主教、基督教虽然唐代已传入中国,但在云龙江流域没有市场,教堂十分稀罕。</p>
第三,金台从小与寺院结缘,嬉戏于寺院,学艺于寺院。寺院对于金台而言,就是第二个家。面对奸臣的加害,最安全、最能治愈他内心创伤的,无疑就是寺院。</p>
而且,金台进寺院,会与普通人不一样。他绝不只是单纯的栖身避难,而是他心灵的归宿。</p>
在那里,他可以练武强身,更可以通过学习佛法来修心,也可以通过学佛敬佛来追荐亡故的父母亲人。</p>
因此,从小不近女色的金台,六根相对清净的金台,在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处境下,更易产生红尘缘尽、万念俱灰的想法,从而决然剃度出家。</p>
那样,住在寺院,他就不会再有客居他乡之感了,而是回到了家。</p>
如前面讲到的神僧庙,由于它毗邻鹜州,却又在秦梦县境,又位于深山老林,人迹罕至,十分隐蔽,金台到此隐迹的可能性就很大,要不怎么会偏偏在那里留下一本《金台拳谱》?在里面住了些年头后,或许是消息有所泄露,或许是担心被人知道,金台便巧设迷魂阵后离开。</p>
之后,金台可能沿着壶溪一路往北下来,直达云龙江,继而又通过云龙江去了更远的地方;也可能没进云龙江,却在壶溪永王这里上岸,沿着甑山和义门山脉,经黄泥山头、庙下方向,一路向西而去</p>
往北是去了京城临安方向,他不愿意。</p>
往东是大海方向,平原渐多,不利于隐居。</p>
而且,学佛之人,情结在西边,西方净土,西方三圣。</p>
“只履西归”,说的是少林达摩祖师圆寂后的灵异之事。</p>
“何立自南来,我往西方走”,这是金山寺道月禅师留下的名偈。可惜此前南宋兵马大元帅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路过镇江金山寺时,没有听从道月禅师的规劝,结果惨遭毒手。</p>
后来,秦桧派何立带人去金山寺抓捕道月禅师,却惊悉禅师已于一日前圆寂,并留下一张字条,上面就写了那句偈言。</p>
为什么“西方”会那么吸引佛教徒?因为按照净土宗的信仰,西方正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所在的净土极乐世界,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归宿。</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