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洋汐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章 计划没有变化快,我们的岁月长河,汐洋汐上,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九六六年十月上旬,在通往县城坑坑洼洼的土路上,一辆马车正不紧不慢地走着。</p>
逐渐偏西的太阳发出耀眼的光芒,天边的云朵在夕阳的辉映下五彩斑斓,阳光透过路边的树木在江英母女身上投下了斑驳的光影。</p>
母女俩根本没有闲情逸致欣赏这美丽的晚霞,只是紧挨着坐在马车夫用垫子铺好的凳子上,身体随着马车的摇晃而有节奏地跟着晃动。</p>
这种马车比一般拉货的平板马车四周多了个围栏,这个围栏的高度刚好到坐车人的后腰部,以防由于颠簸把人给甩出去,给人一种安全的感觉,车主在围栏的四周放上长条凳,供人乘座,有的还会在凳子上铺上一些棕垫或棉垫之类的东西,以增加乘车人的舒适感。</p>
六七十年代,玉县的人们往返于乡下与县城之间,除了每天定时定点的班车外,最基本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车,这也是当时最受当地大众欢迎的交通工具,因为它不但价格便宜,而且数量众多,不受任何时间限制,可以随叫随停。</p>
赶车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大爷,人看着瘦但精神矍铄,他头戴一顶草帽,衣服虽旧并打了补丁,却洗得干净。</p>
马车悠闲地走着,路边高大的树木正缓缓的向后移动,放眼望去,整个玉县坝子除了村庄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田野,路两旁星罗棋布的村庄此时已经笼罩在袅袅炊烟之中。</p>
马车上的乘客就只有江英母女两人。</p>
瘦小精干的江母轻声问:“家福什么时候能回来?”</p>
江英两只手抓着凳子的边沿,背靠着后面的围栏,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听到江母的问话,江英轻轻叹了口气说:“前两天来了封信,说单位在搞什么运动,不能请假,回不来了。”</p>
看着江英稍许苍白但依然俊秀的脸,江母沉默了,她对什么运动不感兴趣,只是想着女儿坐月子女婿不能回来,不免替女儿觉得有点遗憾。</p>
江英所说的运动就是刚刚开始的文化大革命。</p>
大爷转过身来看了一眼江英母女问:“太阳都快落山了,你们娘俩还进城去干嘛?走亲戚吗?”</p>
上车时,大爷听到江英叫“妈”,再看她俩紧挨着坐在一起,便猜测这是一对母女。</p>
江母说:“不是,是去县医院,我女儿快生了。”</p>
“噢”,大爷应了一声,回转身,对着马屁股轻轻挥了一下手里握着的马鞭,小声地自言自语,“快生了?怎么一点都看不出来?”</p>
马车继续走着,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县城边,大爷跳下马车,朝着马“咦”地叫了一声,然后使劲拉住马的缰绳,马车稳稳地站住了。</p>
大爷说:“你们娘俩扶稳了,我慢慢把车头抬起来点方便你们从车尾下车。”</p>
江母背起包袱从车尾下来,然后扶着江英慢慢下了马车。</p>
大爷抱歉地对江英母女说:“马车不能进到城里,你们只能在这里下车走进去了,顺着这条路一直向前走,路的尽头左边就是县医院。”大爷热情地指了指路。</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