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安东尼·范·迪门
雨城无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2章 安东尼·范·迪门,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雨城无雪,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首长同志,根据既定路线安排,我们将保持每小时 240 公里的巡航速度,一路向东飞速疾驰,目的地为达巴达维亚。经精确计算,从我方所在地到达巴达维亚的直线距离约为 2710 公里。照此速度行驶,预计全程需耗时约 11 小时 30 分钟。在此期间,您与赵政委可以稍作休息,养精蓄锐。待临近午餐时分,我会再向您汇报最新情况。”</p>
肖振敬礼后,便转身离开了房间。</p>
“政委,依此行程推算,今晚我们就能抵达达巴达维亚了。不妨设想一下,当安东尼·范·迪门总督见到我们时,他会是何种表情呢?”</p>
赵刚稍加思索,回应道:“范·迪门会作何想法,我并不清楚。但此人极不简单,从破产到成为总督仅用了十五年。他的经历充满了转折与离奇。尤为重要的是,他展现出的坚韧不拔、机智过人以及勇于担当的性格特质,其能力相较之前历任总督都更胜一筹,且更善于团结众人。他还常常利用当地土人之间的矛盾,且毫不吝惜动用武力。加之这个时代远洋通讯不便,他就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南亚的真正王者。我认为,若他接收到古邦的消息,即便不敢轻举妄动,也会立即下令召集南洋的荷兰舰队。在亲眼目睹我们的实力之前,是绝不会轻易认输!”</p>
朱逢春深表认同:“确实如此,在 17 世纪的南洋殖民者中,荷兰人最为成功,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武力强大,也从侧面反映了历任总督的能力。”</p>
赵刚慨叹一声:“实际上不难看出,当下的欧洲殖民者主要以贸易为主,略土为辅。这些年荷兰、西班牙乃至英国人屡次袭扰大明沿海,其主要目的仍是为了能够直接通商。可惜的是,这等同于挖了沿海巨贾以及南方官员士绅的根基,他们不仅富可敌国,还掌控着朝廷喉舌,很容易左右朝政。崇祯至死都被他的臣子蒙在鼓里,若他能有朱棣一半的见识和能力,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p>
“他自幼远离劳苦大众,成长于深宫妇人之手,能有一心为国的想法,已比他的叫门先祖强太多了!”转而又道,“若荷兰人能认清形势并主动配合,有满清的先例在前,我也不介意先放他们一马。毕竟将来南洋各岛的伊教徒还需要外人帮忙运走。葡萄牙已没落得不成样子,堪称欧洲病夫,只有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最适合承担这个任务。”</p>
这也是一众委员们的共识,他们都认为不应由朱逢春直接大开杀戒,而应该学习荷兰人的驾驭手段,以几十几百人控制一座岛屿,便能支撑起庞大的商业帝国。 何况将来这些岛屿都要并入国土。</p>
好人由他来当,坏事就让那些外人去做。殖民者们想要贸易,我们就给他们贸易,反正所有买卖都是顺差。无限制地以高价值货物换取全球粮食以及初级资源,这在未来是不可想象的。</p>
此时在巴达维亚城外,一身褴褛的范·德·梅尔带着仅剩的一名随从,疲惫不堪的从马上滑落。</p>
他已经快两天没吃饭了,仅靠水囊中的溪水熬到现在。</p>
前天在海上遇到风浪船体受损,他们好不容易熬过马打蓝国地界才弃船登岸。</p>
之后对一家农场实施抢劫时其中一位忠仆被主人一枪撂倒,德·梅尔带着另一名仆人慌忙牵马跑路,连唯一的武器都遗失在现场。</p>
同为荷兰人的农场主为了那两匹马,舍命追出五十多英里才愤愤而归。没了钱财和武器,他们又不能杀马吃肉,毕竟一匹马无法驮着两人从梳邦县赶往巴达维亚。</p>
也多亏有人在后面放枪追赶,他们才能比预计时间提前半天赶到巴达维亚。</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