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比帝王大十岁的贵妃16
蒲金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6章 比帝王大十岁的贵妃16,快穿生子:美人妖精她福孕满满,蒲金龄,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皇帝梁恪查明白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只觉得周太后不好好享福,插手后宫之事,实在有点过分了。</p>
于是,便派人去周太后宫中送了一份礼-周太后侄子欺辱良家妇女的罪证,然后让人传了一句话:母亲年纪大了,无聊的话可以去黄觉寺为大盛祈福。</p>
周太后收到东西后,好脾气的她怒不可遏,大声说道:“皇帝真是个好儿子,居然敢拿周家欺辱哀家,是觉得哀家老了,就无法管控他吗?让哀家去祈福,不是变相的软禁哀家,真是气煞哀家!”</p>
刘嬷嬷连忙劝解道:“太后您消消气,皇上可能不是故意的,一定是有人向他吹了耳旁风。”</p>
周太后听了这话,立刻明白刘嬷嬷是什么意思,“你是说珍容华?”</p>
刘嬷嬷低着头说道:“是,太后。昨晚皇上可是宿在了珍容华那里,想必她知道了您插手了吴常在侍寝一事,心怀怨恨,就向皇上告状了。”</p>
周太后哼了一声,“好个珍容华,哀家倒要看看,你如何厉害!”</p>
刘嬷嬷不敢说话,她不可能让周太后和皇帝作对,皇帝不是周太后的亲生儿子,现在只是碍于礼法,面上敬着周太后,只要周太后不作死,一辈子稳当到老。</p>
可是,经过昨晚一事,她发现吴常在不行呀,争不过珍容华,第一回合就输了。</p>
原本周太后喜欢吴常在,她顺水推舟送吴常在一程,如果吴常在能得宠,周太后他们自然跟着沾光。</p>
可现在吴常在废了,她们的生命、待遇都在皇帝的手上,自然不能劝着周太后和皇帝作对,刘嬷嬷还是有自知之明的。</p>
可是,周太后的怒气需要有人承受,只能推到珍容华这个低位的人头上,这样自己才可以免于一灾。</p>
如果周太后一直发怒,她也要跟着遭殃。权衡利弊,刘嬷嬷就把这个锅扣在了珍容华头上。</p>
虞媚儿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背上了黑锅,周太后和吴常在都将她作为敌人,一场没有硝烟的后宫争斗即将拉开帷幕。</p>
*</p>
宣和元年一月,山东河南一带传来好消息:工部尚书高芳带领百姓们完成了第一条水渠的挖掘,引黄河之水灌溉农田,百姓们得了工钱,干劲十足,正在准备第二条水渠的修建。</p>
宣和元年二月,监察御史张延庭传来奏折:救济粮已经运到了河南开封,中间贪污粮食的人全部被直接处死,臣联合城中富户设立赈灾棚,煮粥救民。城中富户深感皇帝仁爱,特捐款捐物捐衣,争相救济灾民。</p>
张延庭将募捐之人的名单、金额、衣物记录在册呈给皇帝,请求皇帝允许自己为捐款之人立碑着名。</p>
青壮年男子在城外修建房子,官府提供他们两餐;女子则将捐献的麻布做成衣服,由官府统一发放,官府管她们一餐。</p>
老人孩子则是有力出力,捡柴火、小石头,做些轻活,去官府那里换取一个窝窝头。</p>
生病的人被集中在临时的草屋里看病、休养,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恢复。</p>
宣和元年三月,张延庭去了山东济南,仿照开封的赈灾模式,对山东百姓进行救援。</p>
皇帝看到每月传来的奏折,甚是欣喜,立刻准了张延庭的请求。</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