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章 清美的计划,平凡之路,阿刀,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深秋下的高王庄,早已没了往日的热闹。树叶片片凋零,铺满了大街小巷,那萧条的模样,也爬满了村民们的脸庞。</p>
今年粮食卖不上价钱,农民们似乎连干活的动力都没了。更何况此前,他们尝过了财富的甜头,渔网加工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获得了一份不菲的收入。两相对比之下,着实令人唏嘘!</p>
而如今街头巷尾,人们似乎都还在谈论着、期盼着、遥望着,黄龙网具厂的运输车,还能再次光顾这个村庄。</p>
只有马俊兰是清醒的,因为贫瘠的家庭和儿子沉重的学费,不得不让她时刻保持紧张。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她决不能让家里的收入断裂。</p>
可自己的腰不好,确实也干不了地里的重活了;上月她试着去地里种玉米,可只干了半天,腰疼病就犯了,愣是在家又躺了两天,这才缓过劲儿来。</p>
树挪死、人挪活,种地不行,就想别的活计。她利用之前,做加工挣来的钱,去集市买了四只羊羔;然后又耐心地使唤傻丈夫,借助他一身的蛮力,改造了之前的棚户,使之成了一个简易的羊圈。</p>
如此一来,她白天在地里,活儿干累了,就放会儿羊;等腰歇过来了,就再去地里干一气活儿。管她庄稼长得好坏,总归是种下去了,来年收多收少,好歹家里还能有个口粮。</p>
这是农村妇女马俊兰,用她有限的智慧,能想到的最好活计了!</p>
只是林清美有些心疼,因为俊兰不丑,甚至还蛮漂亮。昔日她们一起做渔网加工,俊兰好歹还有个人样,吃穿也比较体面。</p>
可自从丢了这工作,俊兰便重操旧业,当起了往日的农民。她也时常去俊兰家串门,可就是闻不了俊兰身上,那股子羊膻味。再看她的打扮,衣服上沾着泥土,脸晒得黝黑,本来细长灵巧的手,也爬满了暗黄的茧子。</p>
林清美想帮她,可怎奈自己,压根儿就不会干农活儿。她从小锦衣玉食,出嫁了才学着做饭,公婆又惯她,有时自己出去串个门子,再回来的时候,婆婆就把家里给收拾得干干净净。</p>
这真是一人一个命,可偏偏林清美,又喜欢俊兰的性格。俩人虽然在文化程度上有些差异,但并不妨碍她们看待事情的眼光一致。</p>
帮助俊兰这事儿,可算愁坏了林清美;倒是去县里大姐家,走亲戚的时候,她看到了一丝转机。</p>
大姐在农业局上班,吃饭聊天的时候,三五句也离不了工作上的事。她说在中村一带,有人干高温大棚发了家,这些天下来,她们局里一直在研讨这事儿,看能不能将“中村模式”,搞一个大规模推广。</p>
清美心思活泛,便开口道:“这有什么好研讨的?咱黄龙地区,就是农民多,谁还不会种个地呀?要是真能赚到钱,保准一呼百应。”</p>
大姐推着鼻梁的眼镜笑说:“全家就属你眼高手低,都是咱爸惯出来的!真要是那么好干,我们还用得着做研讨啊?”</p>
“我们村俊兰,干活儿就是把好手,什么大棚不大棚的,真到了俊兰手上,保准能给种出花儿来。”清美对俊兰的手艺和勤劳,那是由衷的赞赏。</p>
大姐却摆手说:“不单单是种植问题,还要牵扯到投资;稍稍有点规模的大棚,投资下来就得两三万。这里面还要牵扯到室温、病菌,还有很多繁杂的工作,对于一个新手农民来说,是很有挑战性的。”</p>
顿了顿,大姐继续道:“中村那边,也是摸索了四五年,才刚刚掌握了些许技术。这普通农民,先不说高额的投资问题,单是这四五年没有收入,又有几个家庭能耗得起?”</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