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羊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二十八章:金豆子坑爹,争名夺利,早餐羊奶,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三百万人口!</p>
老四果真还是提及了此事。</p>
相隔一桌,朱标坐在朱棣对面,看着朱棣,手从桌面移开,放到膝盖上。</p>
手指微微蜷曲。</p>
人口!</p>
是他勒住燕华发展脖子的最大筹码。</p>
人口也是当下,制约燕华发展最大的因素。</p>
燕华的人口问题,不光造成了人力短缺,致使内部市场小,以及人工成本过高。</p>
影响、制约燕华的工业发展。</p>
不平衡的族群问题,更是成为了燕华最大的隐患。</p>
随着老四这些年不断开疆拓土。</p>
燕华总计四百多万人口。</p>
其中,所有具有中原血裔的人口,总计也不过才一百五十多万。</p>
这还是算上了三十万蒙古迁民。</p>
剩下的两百多万,都来自于各个族群。</p>
在这种背景下,老四极力宣扬炎黄子孙论。</p>
表面看,这些年的反响十分好。</p>
但这只是表象。</p>
是老四的个人威望。</p>
是燕华富裕的生活、高速的发展。</p>
以及,老四成功塑造的新文化符号,凝聚了所有人。</p>
是老四每当占领一地,必然想尽各种办法,清洗本土精英层的结果。</p>
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中原血裔占比偏少这个问题。</p>
这个隐患,只要适当时机,有外部力量挑动,就能将燕华的庞大战争能力,掣肘在内。</p>
可一旦燕华得到三百万迁民。</p>
按照燕华现在的同化政策。</p>
通过三百万迁民对现在的燕华人口结构,进行进一步稀释,再通过通婚。</p>
不出十年。</p>
这个隐患就会被彻底解决掉!</p>
彼时,拥有千万人口的燕华,凭其雄厚的工业能力,完全有实力,全面挑战大明。</p>
甚至,老四只要动一动念头,想要问鼎中原,也不是没有机会成功。</p>
方孝孺等人微微皱眉。</p>
虽然也觉得,朱棣要求的三百万人口,对未来影响很大。</p>
却也没有开口。</p>
黄子澄等人则满脸急切看着朱标。</p>
黄子澄更是着急开口,“太子,不能……”</p>
朱标抬手制止黄子澄,看着朱棣说道:“老四,三百万人口太多了,现在朝廷的乡土村社也全面建成,中原没有那么多人口,提供给燕华,最多三十万!”</p>
朱棣被气笑了。</p>
砍价也不是这么砍啊!</p>
他以前买衣服,对半砍,只要砍成功,都觉血赚了。</p>
大哥倒好。</p>
直接砍掉九成!</p>
“不!”蒋进忠突然笑着开口,“三百万人口,也不过六十万户罢了,朝廷有这个能力,而且,太子给我们燕华三百万人口,不光能换取我们以成本价帮大明修建,近万公里的铁路,还能得到各种工厂援建不下五十个,更能为太子,解决掉,一个十分大的危机!”</p>
朱标微微皱眉。</p>
啪!</p>
齐泰拍案,怒视蒋进忠,“危言耸听,我泱泱天朝上国,何来危机!”</p>
蒋进忠算个什么东西。</p>
也就燕华没有人才,此人才能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窃据内阁一部之长。</p>
这种庸才,如果留在大明,充其量也就是个微末县令。</p>
蒋进忠也不生气,笑笑,翻开放在腿上的折子,低头,边看边说:“在过去数年时间,大明的海商,总计从燕华购买一百万台畜力播种机、两百余万台畜力联合收割机……”</p>
朱标眉头皱的更紧。</p>
这么多?</p>
朝廷这边的农民,竟然向燕华,购买了如此庞大的农耕机械?</p>
这……</p>
太骇人听闻了!</p>
“根据我方的调查统计,这些农耕机械,有八成被大明的士绅地主阶层购买,根据燕华的经验,使用农耕机械,至少可以释放六成的劳动人口,那么,大明士绅地主阶层,购买如此多的农耕机械,投入使用,原来受他们控制的人口,现在去了哪里呢?”</p>
朱标脸微微泛白。</p>
方孝孺等人的脸色也变白。</p>
大明虽然在开海后,海贸商税收取管理十分严格。</p>
但并未像燕华这般,详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p>
因为大家根本没有这种潜意识。</p>
朱棣看着大明一边,乃至方孝孺为首革新派,都如此,不由叹了口气。</p>
说到底,朝廷直到今天,治国的方式方法,还是遵循小农经济那一套。</p>
松散的管理。</p>
只负责收税,维持稳定和统治。</p>
而民间,则完全依靠乡约乡俗自行营运。</p>
这一套治国方法,根本不适合工业时代。</p>
工业时代,一定是有着极高组织力度的社会结构。</p>
朱棣看了眼黄子澄、胡惟庸等人,开口:“大哥,具体数据我们了解的不多,不过也从往来的海商口中,掌握了一些情况,士绅地主在大规模使用畜力农机具后,就开始裁撤,被他们用身契控制的佃农……”</p>
士绅老爷们,可不养白吃饭的‘牲口’。</p>
当他们发现,畜力农机具的使用,能为他们带来更大利润。</p>
佃农的下场,可想而知。</p>
“一小部分佃农,被留用后,有部分佃农就被裁撤,失去土地后,涌入各个城池内,艰苦谋生……”</p>
……</p>
朱标放于膝盖的手,紧紧攥住。</p>
他感到羞耻!</p>
这些事情,他竟然都不知道,竟然从老四口中才知道。</p>
朱允熞坐在朱标身后,凑到朱标耳边,轻声道:“父亲,四叔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大哥和大嫂建设沼气照明工厂时,就招收了很多涌入城池谋生的失地佃农,我记得,大哥还专门为此,给父亲写了一道折子……”</p>
至于折子,父亲没当回事,还是没看到。</p>
他就不清楚了。</p>
“被士绅单方面撕毁身契,赶到城池谋生的佃农还是幸运的。”</p>
“更多的佃农,他们的身契,直接被转让售卖给工厂主,成为,被控制自由的卖身工人。”</p>
说到这里时,朱棣停了下来。</p>
大明那些私营工厂内的工人,与历史上,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人相比。</p>
处境恐怕更加艰难。</p>
历史上,西方的工人,无非就是被剥削的严重罢了。</p>
可朝廷私营工厂,把士绅佃租那套身契制度,直接搬迁到工业中。</p>
这就是数千年文明史的枷锁。</p>
有很多好东西。</p>
但也有很多糟糕透顶的东西。</p>
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被传统力量,照搬套用。</p>
身契制度,照搬套用到工业上。</p>
而工业的竞争,又比农耕竞争更为残酷。</p>
所以,此时此刻,那些身处非雇工身股制工厂的工人们。</p>
不但没有人身自由。</p>
更饱受着,超过历史西方工业革命时期,底层工人的剥削。</p>
他不认为,大哥有能力,迅速解决,大量失地后,涌入城池谋生的佃农问题。</p>
朱棣思考着,突然又补充道:“如果大哥同意的话,在修建大十字铁路过程中,可以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招募这些,涌入城池谋生的失地百姓,而我们燕华,也可以对这部分百姓,予以一定补贴,当然,拿了这部分补贴后,他们就要举家迁徙燕华。”</p>
给点补贴没什么。</p>
就当是为燕华,储备技术工人了。</p>
在铁路建设过程中。</p>
这些失地佃农,在参与工程建设中,会在燕华的工程团队指导下,初步掌握,适应分工、合作。</p>
一旦迁徙燕华,无论是当农民,还是当工人。</p>
都是素质不错的优秀劳动力。</p>
所以,给补贴,燕华不亏。</p>
至于财政不宽裕,直接钱财补贴做不到,可以实物补贴嘛。</p>
燕华的肉食品罐头、布匹等等。</p>
直接发放给这些筑路工人,他们自己使用同时,恐怕很多人,会节省下来,出售给大明百姓。</p>
这无疑也是一个,扩大燕华商品,在大明影响力的绝佳机会。</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