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一章 知青厂,坚守我的海工时代,安溪柚,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唐建明这话说得还真不假。</p>
这个时候的工作,尤其是正规厂的正式工,那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多一个都没有。</p>
别说唐建明三兄弟这样的农村子弟了,就是温大林这样有着农村户口的正经的厂二代都没有这样的机会。</p>
除非温林这样的老一辈提前退休,依照相关政策,温林才有机会接班儿成为厂里的正式工,否则就算进厂也只是非正式的学徒工。</p>
不但工作累,而且工资还不高,更重要的是厂里的福利政策一般很少将学徒工囊括进去,就比如说福利分房,学徒工可能熬一辈子都未必能熬到一个平米的福利房。</p>
然而就是这样的学徒工,唐家三兄弟也很难跻身其中,因为一个城镇户口的硬性条件就把三人死死的挡在工人阶级的门外,没办法谁让三人是如假包换的农村户口,想要换成城镇户口手续繁琐到时其次,关键是现有政策将城乡之间的转换卡的极严,,没有特殊原因一般是不准许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p>
不然温林早就将唐建明弄进厂里当学徒工了。</p>
“又不一定非得在漓东厂总厂,前不久厂里不是在桂州东郊建了个知青厂嘛,可以去哪里嘛!”</p>
温大林毫不在意的说道。</p>
唐建明却摇了摇头:“你说的到是轻松,知青厂真能扛得起来也行,,问题是哪里就是个年轻的养老院,里面的人成天无所事事,就靠着厂里每个月拨款过活,加上进去的知青绝大部分都是学徒工而不是正式工,不少人早就一肚子怨气,很多人私下里都准备去临省的特区闯一闯,总比在知青厂里穷死要强。”</p>
温大林闻言不免有些意外,漓东厂的知青厂主要是为了解决温大伟这样返城知青的就业问题而建立的,主要生产一些低端的民用产品,偶尔会给漓东厂总厂做些简单的配套。</p>
只不过是上级下达的任务,为了暂时缓解就业压力而仓促营建的厂子,是以在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上都很欠缺,因此知青厂上下十分混乱,对此温大伟还是清楚的,但没想到居然会这么混乱,听唐建明的意思,如果漓东厂要是断奶的话,知青厂分分钟就能垮掉。</p>
“你还别不信,你没回来之前温叔把握安排进去干了两个月,结果没几天我就受不了里面人浮于事的气氛,直接卷铺盖卷儿回来了……”</p>
唐建明把背篓里的米拿出来放进竹筒里,然后装好水,封上竹筒,将其丢进生好的火堆里,听着柱子因为灼烧发出的噼噼啪啪声,唐建明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每个月15块钱的工资少就少点也无所谓,关键是里面的氛围实在是不咋地,简直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问题是知青厂的领导跟瞎子一样,全当没看见,你说这样的厂能有好才怪呢!”</p>
说着唐建明用树枝拨了拨柴堆里的火,然后接过唐建强递过来的鱼,穿好后架在火堆上:“所以我干脆回来了,15块钱我上山挖点山货,下河捞点儿鱼拿去城里卖,一个月都不止这个数,没必要待在那里受那份气!”</p>
“主要还是知青厂里欺负我哥是农村户口,啥脏活累活都让我哥干,说什么能者多劳,结果他们一个个成天都快闲出屁了,就没见过这么欺负人的。”这个时候唐建强插嘴,而一旁的唐建设也憨厚的点了点头:“他们……他们……很过分!”</p>
温大伟则下意识点点头,难怪自己回来后老爹连知青厂提都不提,原来也是对哪里不看好,可问题是自己也不想去考大学呀。</p>
虽然大学生很吃香,但两世为人,温大伟更想换个活法,但具体怎么活,温大伟还没想好,可无论怎么想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辈子怎么也要轰轰烈烈过一场!</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