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一个都不能少
兰若寺小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七章 一个都不能少,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兰若寺小妖,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刚刚走马上任的康部长,被远在沪上的张某人联合李老头一巴掌给打肿了脸。</p>
康书茂表面上笑笑似乎不以为意,但心里已经恨死了这一老一少。</p>
作为久历风雨的人,他的反击相当犀利。</p>
他认为所有人对他对这件事的处置都说不出半个字来。</p>
他下达的第一个文件便是指出,沪上所有的临时工本来是属于知青编制,但却没有在一线接受过再教育。</p>
所以他通知所有的驻沪职工包括临时工在内,必须回到兵团来,接受为期三个月到半年的一线劳动教育。</p>
同时他将挑选借调一批兵团知青前往沪上招待所,协助新上任的牛主任工作。</p>
不得不说康书茂的这一招确实相当巧妙。</p>
首先这个决定的理由正当到了极点。</p>
其次康部长能让所有人看到得罪他的下场。</p>
一帮生长在沪上大城市里的城市知青,会愿意来东北农场里吃苦吗?</p>
那些临时工要么放弃这个临时工岗位,要么接受他的“处罚”。</p>
他相信自己这招足以瓦解张宏城身边的那些人的向心力。</p>
就算有人真的跟着张宏城一起回了东北来吃苦,三个月甚至半年之后,能不能回沪上还是得他说了算。</p>
康部长也知道有些人在求牛海鑫办牵线搭桥的事。</p>
届时只要劳动上个把月,想必这些娇滴滴的女知青就会认清现实,从而服从自己的安排。</p>
到最后这些人情还是自己的。</p>
这个文件一下,整个兵团部瞬间都不看好起张宏城的未来。</p>
如果张宏城回东北种地,身边还带着一帮老部下,想必这样的境遇足够能把张宏城给憋闷到死。</p>
那些情愿跟着张宏城放弃大城市的生活来乡下吃苦的老部下,每一个都将是张宏城身上的枷锁。</p>
当然如果张宏城只是和几个正式工一起回东北的话,问题就好办的多。</p>
张宏城在收到这个文件后,也不禁为姓康的暗中翘了一个大拇指。</p>
简勇几个老同学、包智慧几个老同事都还好说,跟着自己回去了再不济也有老单位接收。</p>
但他在沪上招收的两批临时工就不太好说了。</p>
人家姑娘小伙当初为了躲在沪上不去下乡插队,付出的可不是一丁半点。</p>
还有陆莉几个,已经通过楚描红的介绍有了自己未来的另一半。</p>
让她们抛弃一切跟着张宏城回东北,可能性实在是太小。</p>
对此张宏城不得不仰天长叹,感到分外可惜。</p>
他之前还想着带着这帮老部下一起考上大学,迎接一个与前世不一样的人生。</p>
如今看来,这种可能性已经无限降低。</p>
就在沪上招待所人心惶惶之际,康部长的第二招到了。</p>
他很大度的将张宏城调回了老单位第四师。</p>
出任新组建的红旗连连长。</p>
驻地更是张宏城最熟悉的虎东湿地。</p>
康部长还费了大力气,将他的老部下红旗排从红旗林场调了出来陪着他一起重返故地。</p>
新编的红旗连只有两个排,一个是红旗林场排,一个是由沪上招待所知青们组建的沪上排。</p>
看似无比大度的举动,实则步步都隐藏着康部长的算计。</p>
别的不说,让所有人都眼红的红旗林场被他轻松剥离出了张宏城的影响范围。</p>
也让张宏城回到东北后,失去了一个最大的物质供给渠道。</p>
而将女性居多的沪上知青变成为一个排,摆明了是要增加张宏城的负担。</p>
更重要的是虎东湿地营地自从上次在曲洪浩的手里被淹之后,虽然第二年的水位退了一些,把营房什么的都露了出来,但湿地的绝大部分还是被水面所覆盖,根本无法进行耕种。</p>
这个决议是康部长发动关系在会议上强行要通过的。</p>
理由只有一个:兵团的政策是没错的,开发湿地必须继续进行,所以他建议由之前成功过的张宏城领头。</p>
当然他最后也退了一步,可以让张宏城自己的选择,是回虎东湿地,还是去东方红湿地或者珍宝岛湿地。</p>
张宏城二话不说,立即选择了虎东湿地。</p>
在接到康务部长第二招之前,他心里确实有些发愁,但在康复长的第二招发出之后,他却在心里闷笑了起来。</p>
这两年风调雨顺的,但为什么虎东湿地的水位一直没退下去?</p>
当时这个谜题难住了所有的人。</p>
直到湿地南边向红公社的一次村民间的纷争,才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所在。</p>
两个生产队的队员,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直接挥起了拳头。</p>
气得公社主任直接罚了上百个参与打架的社员去挖泥巴。</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