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达成共识
文盲写小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86章 达成共识,大明:距离亡国还有七天,文盲写小说,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事情发展的这个份上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p>
这些人不包括崇祯。</p>
他慢悠悠地开口道:“既不同意废藩,也拿不出钱来给定王和永王操办婚事,修建王府。你们到底想干什么?造朕的反吗?”</p>
“臣等无能,陛下恕罪!”范景文立刻下跪。</p>
在他的带领下,朝堂上跪倒一片。</p>
官员可以用下跪示弱做出让步。</p>
皇帝不行。</p>
只能选择妥协或者重新提出一个观点和大臣们商议。</p>
皇帝妥协意味着皇权式微。</p>
就像万历时期的争国本事件一样。</p>
万历想册立福王朱常洵为太子,而大臣们则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拥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p>
争论到最后,万历选择妥协,立朱常洛为太子。</p>
其实万历可以不妥协。</p>
他只需废掉皇后王氏,册立朱常洵的母亲郑氏为皇后即可。</p>
这样就符合有嫡立嫡的规矩了。</p>
不过废皇后之事牵扯太广,万历最终没有选择这么做。</p>
万历的妥协让朝臣们意识到,规矩虽然是皇帝提出来的,但他们可以用规矩约束皇帝的权力。</p>
党争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p>
崇祯不会重走万历的老路,</p>
所以他不会妥协,而是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p>
“诸位,”崇祯还是那般慢悠悠的语气:“朕打算让定王朱慈炯亲赴辽东传旨,正好可以迟缓封藩之事,如何?”</p>
大臣们纷纷用眼角余光看向范景文。</p>
范景文是内阁首辅,和皇帝正面交锋时,他必须起到带头作用。</p>
范景文想了想,“请问陛下,定王传旨之后何去何从?”</p>
“朕的意思是定王传旨后就待在辽东,户部什么时候有钱了,他什么时候回来封藩就藩!”</p>
范景文皱了下眉,感觉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p>
到时候就算户部有了钱,崇祯也可以不让定王回来。</p>
时间久了,定王绝对能在辽东发展出自己的势力。</p>
想到这,范景文抬起头看向内阁其他成员。</p>
王家彦,邱瑜,谢三宾等人虽然也察觉出不对劲,但此时此刻没有合适的对策。</p>
“陛下,”范景文再次问道:“永王殿下呢?也离京去辽东吗?”</p>
“不!”崇祯摇头,“永王留在京师,和蒙古质子待在一起。他比定王年纪小,封藩之事要排在定王之后。”</p>
范景文再次低下头,用眼神和其他人沟通。</p>
崇祯的折中方案虽然有瑕疵,但总体来说符合各方的利益观点。</p>
对文官集团来说,只要没有废除定王的藩王之位,定王就拿不到兵权。</p>
其次让定王远赴辽东可以推迟封藩,缓解财政压力。</p>
对崇祯来说,只要定王去了前线,就有机会拿到兵权。</p>
毕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p>
王永吉的官职是平辽总督加兵部尚书衔,给不给朱慈炯兵权由他说了算。</p>
崇祯相信王永吉会给朱慈炯一个机会。</p>
(明代跨区调动兵马钱粮需要兵部的手续,所以很多总督会加兵部尚书或者兵部侍郎衔,此举主要是为了方便跨区调动兵马,统筹钱粮等。)</p>
崇祯,内阁,满朝文武,在互相猜忌中达成了共识:定王朱慈炯去辽东颁发圣旨,随后留在辽东效力。</p>
(/15681/15681431/2314670.html)</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