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巡考!令人惊喜的殿试考场!
朕闻上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6章 巡考!令人惊喜的殿试考场!,大明:五龙同朝,这个逆子孝出强大,朕闻上古,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殿试一天,日暮交卷。</p>
大殿内的贡士们正在奋笔疾书,将他们这毕生的抱负,将他们这满腹的经纶,将他们心中治国安邦的良策,全都呕心沥血地付诸于眼前这篇策论之中。</p>
他们兴奋而又激动地悬腕运笔,他们兴奋而又激动地指点江山,他们兴奋而又激动地激扬文字……</p>
虽然此次殿试,题目离谱到有些变态,但是汉王爷那个狗贼,总算是给考生们留下了一条活路。</p>
这第一道农桑主张,就很是符合程朱思想。</p>
农桑嘛,国之根本,毕竟之前每次科举大考,都经常会出现。</p>
所以对于这个题目,一众考生那是经验丰富,怎么着之前都学过几篇应试策论,堪称老奶奶擦鼻涕——手拿把掐。</p>
不出意外,大部分的贡士考生,都选择了以农桑为主题,奋笔疾书,根本停不下来!</p>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p>
毕竟他们寒窗苦读了这么多年,等的就是现在这一刻!</p>
朱高煦与大胖胖闹了个不欢而散,背着手来到了谨身殿考场巡视。</p>
与奋笔疾书停不住的其他贡士们相比,此刻考场内仅有几名考生还在凝眉审题,并没有急着动笔。</p>
一人是陈循,原本此次科举大考的状元!</p>
朱高煦走到陈循身旁,低下头来扫了一眼,随即脸上露出了讶然之色。</p>
因为这陈循的确如那大部分考生一样,选择了以第一道农桑为主题作策文。</p>
但是他陈循却又并未如同他人那样,围绕永乐年间暴涨的人口大书特书,鼓吹盛世,歌功颂德,侈人视听!</p>
这小子,竟然写的是土地兼并,写的是士绅作乱,为祸一方,鱼肉百姓!</p>
这……怎么会?</p>
如果说于谦这么写,朱高煦还能理解,毕竟于谦这小子现在是个叛逆青年,就喜欢写一些世人看来大逆不道的东西。</p>
但是这陈循可不一样啊,三十岁的人了,而且一向老成持重,他怎么也会写这样的文章?</p>
难不成被于谦于大爷给带偏了?</p>
朱高煦眼睁睁地看着陈循奋笔疾书,陡然注意到了他手指间的老茧,心中顿时了然。</p>
陈循啊,五岁丧母,十岁丧父,次兄早卒,独与比他大十岁的长兄陈德逊相依为命,生活清苦,贫困交加。</p>
平日里读书都要靠着抄书,手上布满了伤疤老茧,也算是难为他了。</p>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p>
这小子也算是寒门崛起的典型代表人物了,寒窗苦读十几载,最后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官至内阁首辅,在朝四十三年,尤其对于土木堡之变后朝廷政局的稳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p>
他陈循这位辈子最大的功绩,就是土木之变时,明叫宗被俘,人心惶恐不安。</p>
户部右侍郎陈循与兵部尚书于谦辅佐郕王朱祁钰守卫北京,最后拥立朱祁钰即位称帝,打赢了北平保卫战,成功守护住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p>
只是这之后,陈循就开始飘了,颇有几分小人得志的意味,骄傲自满,嫉贤妒能,喜好隐瞒逢迎,最终晚节不保。</p>
不过他现在还算年轻,并且拥有了敢叫板士绅的勇气,这就已经足够了!</p>
只要稍加培养,就是一个不错的贤才干吏!</p>
朱高煦略过陈循,继续巡视着考场。</p>
大多数考生,都是一个蠢样,拿着农桑人口大书特书,看得朱高煦苦笑着直摇头。</p>
这就是程朱的弊端啊!</p>
歌功颂德,鼓吹盛世,粉饰太平,侈人视听!</p>
这样虽然有利于朝廷统治,但是却也麻木了百姓思想,最终使得大明故步自封,止步不前。</p>
象征性地瞟了几眼,朱高煦又注意到了一名考生。</p>
相比于其他学子,此子竟然选择了难度不小的征伐倭国!</p>
这倒真是有些意思了。</p>
朱高煦扫了一眼他的考牌,沧州府盐山县,王翱!</p>
王翱!</p>
原来是他!</p>
史载此人乃是明初名臣,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一生历仕七朝,辅佐六帝,刚明廉直,官至吏部尚书加衔太子太保,难得的宰辅相才!</p>
他这篇策论,从前期斩断两国来往到后期治理倭国地区,都提出了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奇见解,武略方面倒是有些不如,充斥着妇人之仁的仁义思想。</p>
毕竟还年轻嘛,不过二三十岁的年纪,还可以扭转他这些不正观念。</p>
下一个,则是李贞,他带给朱高煦的欣喜,比之王翱更甚!</p>
因为这家伙选择的主题,竟然是商税改制!</p>
整个谨身殿考场,唯有他李贞一人,敢选这难度最大的商税改制!</p>
朱高煦通篇看完,虽然有些失望,毕竟李贞受限于这个时代,提出的方案策略中规中矩,但是他有这个勇气,已经足以令人感到欣喜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