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皇权不下乡?打破基层垄断!
朕闻上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70章 皇权不下乡?打破基层垄断!,大明:五龙同朝,这个逆子孝出强大,朕闻上古,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陛下,老臣以为,此举实有不妥啊!”</p>
张本意味深长地开口道:“如此大规模的扩大朝廷官吏数量,带来的隐患简直太多了。”</p>
“其一就是官员多了那朝廷开支就会随即增长,陛下又准备推行高薪养廉之策,这两相结合之下只怕朝廷每年用于官员俸禄的开支,都会是一个天文数字!”</p>
“官员俸禄增长得越多,朝廷财政开支也就越多,真正用到老百姓头上、发展民生的钱财自然就会变得越少,这不是一件好事啊陛下!”</p>
“其二,让中央部寺监进驻地方,老臣以为这确实没有必要,地方设有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指挥使司三司并立,互不统署互相监督,决计不会出现什么反叛作乱之事,陛下又何苦再如此行事,平白扩大朝廷规模呢?”</p>
“这机构变得臃肿,官员人数大幅度增加,不但会损耗朝廷财政,还会致使人浮于事、争斗不休,整个大明官场都会变得乌烟瘴气,于国没有丝毫益处啊!”</p>
不得不承认,张本这位老尚书,还是经验十足的。</p>
朱高煦眉头紧锁,端起茶杯陷入了沉思。</p>
说白了,张本反对的原因,主要就是冗官冗员冗费的问题。</p>
这“三冗之患”,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前宋王朝。</p>
从前宋的真宗(赵恒)、仁宗(赵祯)时期起,行政机构越来越庞大,财政负担急剧增加,中央朝廷和地方官府出现了机构重复,官员数额迅速增加的情况,官僚机构叠床架屋,通过科举考试录取的官员越来越多,这就使官僚队伍迅速膨胀,许多无真才实学的纨绔子弟。</p>
甚至是为了安排这些获得做官资格的人,朝廷对各级政府机构采取“有定官,无限员”的办法,尽量扩大各级政府机构的容量,简直就是离谱到了极点!</p>
在前宋朝廷如此肆意放纵之下,那些个文人士大夫更加肆无忌惮,大肆将自家的子侄晚辈安排进入官场,甚至是刚出生不久的幼儿都被列入官僚队伍的名单里面。</p>
如此一来,由于官僚人数恶性膨胀,官僚机构臃肿不堪,因而衙门作风盛行,官员奢侈腐化,办事因循守旧,无所作为,“冗官”之灾日益严重,进而导致了“冗员”和“冗费”的问题。</p>
因为官员人数增多,朝廷需要的财政开支自然就大大增加,需要拨出数十倍的俸禄去供养这些不干正事的所谓官员。</p>
“三冗”泛滥成灾,使得前宋王朝形成两大弊病,一是生产萎缩,国家财政空虚,“积贫”总是极为严重;二是军事制度败坏,国防力量薄弱,对辽、西夏的侵扰无能为力,“积弱”问题相当突出。</p>
“三冗”导致“两积”,再加上前宋王朝最有名的文臣党争,生生耗尽了大宋王朝的国运。</p>
接下来就是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在内乱不止的同时,边境地区又接连受到外患的困扰。</p>
前宋王朝号称养兵百万,使得田无可耕之民,国储不足,赤字增加,竭民赋租,但在强敌临境时,国家却无可战之军,不得不岁输金帛,苟且偷安,最后只好用金币去买边境地区暂时的安宁。</p>
所以,三冗之患,成了压垮前宋王朝的一块巨石!</p>
这些道理,朱高煦自然明白。</p>
但他之所以要这么做,同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p>
“老尚书,你可知这乡野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皇权不下乡”?”</p>
此话一出,张本和周忱都是浑身剧震,吓得急忙起身跪倒在了地上。</p>
朱高煦见状笑着让二人起身。</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