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饣它汤
我是泡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07章 饣它汤,拒绝米其林评级的三星小店,我是泡泡,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刚刚还对自己这个小徒弟满意至极的吕小燕,现在的脸色却黑如锅底。</p>
“都说了我做的不好!”</p>
陈阳嘿嘿一笑:“师傅,别着急啊您,我就是想了解了解雉羹的基本做法,心里有个谱儿,没事琢磨琢磨!”</p>
吕小燕心说陈阳说的也有道理,自己知道的这个配方虽然口味有问题,但让徒弟了解了解也不是坏事。</p>
想到这他沉吟了一会后问陈阳:“你之前去过徐州吗?”</p>
陈阳摇了摇头,除了坐火车时曾经停靠在徐州站,别的他还真没跟徐州这个城市有过交集。</p>
吕小燕又问:“你听说过啥汤吗?”</p>
“啥汤?”陈阳一脸懵逼:“啥汤是啥汤?”</p>
吕小燕脸部鸡肉一抽:“你跟我这玩绕口令呢?”</p>
说到这,他叫叶佳怡找来纸笔,然后在纸上写了“饣它)”这个字。</p>
陈阳试着问:“念字念一半,这怎么看也应该念【它】或者【驼】,念【啥】?是不是有什么故事啊?”</p>
吕小燕点了点头:“徐州版的解释说,饣它最早时陕省的一种面食,面宽而厚,味辣,读【蛇】音,但大部分徐州人方言喜欢把【蛇】念成【啥】。”</p>
叶佳怡问:“除了徐州,别的地方难道也有饣它汤?”</p>
吕小燕点了点头:“饣它汤在中原一代流传很广,还有个徽省淮北版的说法。”</p>
“上世纪初,津浦铁路修筑道淮北宿州的曹村,曹村所有的饭铺只提供烧饼、馒头之类的食品。”</p>
“但修铁路,民工仅仅干粮就开水扛不住,时间一长,各个抱怨。”</p>
“当时曹村有个姓王的老板见机用原汁的鸡汤招徕民工,一时间顾客盈门、生意红火。”</p>
“突然有一天王老板忙中出错,杀鸡时忘了取出鸡嗉,等汤熬好后,鸡嗉中的麦仁全部融化到了汤里,没想着当天熬出的鸡汤工人们喝了都说好,还问这王老板今天怎么想起来加了麦仁,这汤里不仅有鸡汤的鲜还有麦仁的香。”</p>
“最关键的是这汤因为麦仁的加入浓稠多了,工人自然觉得这个实惠,于是问王老板,这是啥汤?”</p>
“王老板当然不好意思说自己没扯鸡嗉子,于是就信口胡诌说这就叫饣它汤。”</p>
饣它汤的由来其实除了徐州版和淮北版,还有夏邑版、蒙城版,这里吕小燕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p>
这两个版本都跟淮扬菜里的很多传说一样不靠谱,不是康熙、就是乾隆,幸亏没扯上慈禧,不然前清三大吃货都要凑一桌了。</p>
陈阳皱眉问师傅:“您说了这么多关于饣它汤的事儿,这跟天下第一羹有什么关系?”</p>
吕小燕笑道:“饣它汤古称雉羹。尧时,彭祖以雉羹进帝尧,彭祖、彭城、雉羹一直渊源流传。雉羹至西周时,被定为宫廷八珍御膳之一。据《徐州方志》记载:雉羹所用主料为雌性锦鸡(即野雉鸡),佐以稷子米(即薏仁米)、生姜、精盐等。西汉时,雉羹主料没变,辅料加薏仁米、黍米、香茅、酸盐梅、花椒、桂皮、蓼叶等熬制,后再勾芡而成。”</p>
“原来饣它汤就是雉羹啊?”陈阳恍然大悟。</p>
吕小燕点了点头:“不过现在的饣它汤我们用的配方都是清代的,据说一直没有变过。”</p>
陈阳想了想又问师傅:“这个雉羹,也就是饣它汤,首先可以确认,制作时需要用到雌性野鸡,其次是薏仁米。”</p>
吕小燕神秘一笑:“你说的对也不对,其实饣它汤也不能等于雉羹。”</p>
“如果你现在去徽省合肥,早晨上班咱们帝都人对付一口,喝碗豆汁、喝完豆浆啥的,你知道合肥当地人喜欢喝什么吗?”</p>
陈阳笑了:“不用问,饣它汤!”</p>
吕小燕点了点头:“那你知道合肥的饣它汤怎么做吗?”</p>
这陈阳哪里知道。</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