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虞太史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九章丰城往事惹幽思,虞书,大虞太史令,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等到苏婉清的人偶雕刻好,苏婉清打了一个哈欠,然后微微伸了一下懒腰说“早知道这么麻烦,让你家娘子帮我画一张就好了。”
李大牛连说是是,询问苏婉清是否还有其他事情,没有事情的话,自己就准备逛逛这丰城了。
苏婉清给了李大牛一个白眼说“大笨牛,这丰城你有我熟悉吗?看在你那五百文的面子上,我就带你四处逛逛。”
李大牛说好,然后和苏婉清一起离开这里,在街上逛了起来。苏婉清倒是一个合适的导游,大街小巷的历史渊源掌故,她都一清二楚,比如仁情巷,十里街的由来,说的头头是道。
“这十里街哪有十里长,这不过是讽刺呢?十里等于势力,当初这街上有一个读书人,和自己母亲在一起住,屡试不第,父亲留下的钱财都用光了,四处求情,都没有邻居帮助,最后他母亲饿死了,想要找人帮忙埋葬都没有,还是书生一人独自背着自己母亲出去,用手刨出的坟坑。”
“最后这书生中举了,报喜的来了,周围的邻居都前来报喜,送米,送鸡蛋不一而足。这举人都没有收下,等到日后中了进士,当了丰城的地方官,然后重回这里,将这条街改名十里街。对外的说法就是这里市民十里相迎,让他不甚感激。”
苏婉清说完,然后指着一处楼房说“那就是那书生的住处了。”
李大牛对苏婉清说“这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未必是别人的错事,当时自家或许都难维持了,没有余力相助,这也不能怪别人。”
苏婉清没有说什么,对着他说“那么我和你说说仁情巷的事情吧。圣人有说的好,有不能和不为,从这两个故事你就可以知道。”
李大牛说自己洗耳恭听,苏婉清没有急着多说,而是带着他先去了仁情巷,这个小巷不算宽,但是比较整洁幽静。
李大牛看着十里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不清楚为什么这个小巷会这么清寒,按照道理,这闹市旁边应该也很热闹才是。苏婉清没有理会他的想法,开始介绍起来。
在陈朝开国的时候,丰城还是属于土人的圣都,陈高祖宣皇帝在黄龙三年率领三十万军队,围困丰城,陈宣帝在没有登基之前,也曾攻打过丰城,只不过因为后来宋朝官军杀了过来,只能放弃。
第二次攻打是已经击败了宋军主力,天下已经快要平定,陈宣帝已经建号称王,称为陈王了,再次攻打丰城,这一次攻打三月,还是没有攻下这座大城。后来陈宣帝攻破西京城,正式御极称帝,改年号为黄龙。这一次陈宣帝是为了报仇两次攻打不下之仇,本来以陈朝军队,想要攻克此城不是难事。
但是陈宣帝却下令围城,这大军围困了整整十个月,城里虽然有水,但是却没有粮食,在第五个月的时候,丰城人就不敢随便出门了,这一出门就可能被人打死,然后成为果腹之物。
当时这里的国王不准备投降,认为城外三十万大军绝对也是为难,朝中有人劝投降的全部被处死,这些大臣家里有余粮,自然不担心这种消耗。
这仁情巷子里面当时住着三家人,一个教书先生,一个瞎子,一个牙婆。
教书先生上有二老,下有一对子女看,牙婆孤独一人,瞎子还有一个瘫在床上的老婆。这样三个家庭本来就很艰苦,在这围城之下,更是难过。这三家人没有想其他家庭一样,各扫门前雪,而是互相帮助,瞎子平时算命为生的钱,也都买了粮食。
多救济给教书先生一家,而牙婆也是自己省着点吃,帮助教书先生一家。他听到这个,心想这真是患难见真情,其中倒是期待后面的故事。
苏婉清本想说什么的,但是眼中泪水一下留了出来,没有多说事情,而是直接说了结果,这后来瞎子老婆为了不连累自己丈夫,自尽了。瞎子为教书先生送上最后一点粮食之后,也在路上被人给杀害。
牙婆从一个贵族家里冒险偷来米,最后被发现也被凌迟弄死。至于教书先生一家,教书先生父母饿死,教书先生也在为牙婆收尸的时候被发现,也被处斩了,至于他那妻女,陈军入城之后,也被霸占了。
陈宣帝派人巡查军纪的时候,士兵也杀了这妻女,丢在井里,免得遭受军纪。听着苏婉清说着结果,李大牛只能感叹一声“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苏婉清说;“自古帝王御极称帝,多么豪壮,史书只会记载这些波澜的事情,当初我看陈书提到此时,不过围十月,公子安献城,城中死者甚多。一句甚多就将几十万人命轻轻的待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