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二章 沧州十三行,大宋铁甲军,家家哥,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武大郎说:“前天刚开业,赶巧了庄主来了,快快里面请,尝尝咱小店的味道。”武大郎很热情,拉着典正南先进去了,他肯定知道大块头的人多半是吃货。
柴林看了看天,刚好正午了,那就吃一顿吧。
柴林、典正南、解宝,三人进了店,寻了个靠窗座子。
这属于快餐店,没几个菜品,胡萝卜炖大鹅、炖老鸭、时令青菜、锅盔饼子等。
柴林没点菜,武大郎嘁哩喀喳的搞了两盆菜,陶瓷盆可不小。
“这一盆多的是炖大鹅,这只鹅七八斤重。这盆少点的是枸杞炖老鸭,三位慢慢吃啊。”武大郎说。
“好好,多谢大郎招待。”柴林说。
典正南可不客气,拿起锅盔就吃。
原来这武大郎挺能折腾,先是从清河县开了一家店,学出经验来了。武大郎经营炊饼十几年,见人说人话,见鬼
说鬼话,啥人没见过,经验丰富,很快就赚到了第一笔金子。
然后武大郎从阳谷县开了第二家分店,从阳谷县认识了扈家庄的掌柜李兴。李兴来定海港这买了商铺,武大郎也跟着来了,这就是柴林今天看到店。
还别说,店的口味很正宗,不管是炖大鹅还是老鸭汤都很好吃。
“这里大多都是单身汉,大郎搞个枸杞老鸭汤算什么事?有人吃?”解宝问。
武大郎笑道:“这老鸭价格不菲,比普通鸭子贵几十文呢,这一盆老鸭汤要八十文,加两个蔬菜,够普通的四个人吃。一般人是不舍得消费的,但是这里几里地外就是定海港,来来往往的船只,水手是个拿高薪的群体,而且也舍得花钱。对面就是个足疗店,我这生意想不火都不行。”
柴林一看,可不是嘛,街对面一个女人坐在门口正嗑瓜子呢,不是别人,说起来还是老熟人了,梅姐。看着规模还扩大了,屋里还有两个年轻点的姑娘。
在定海港,以柴家庄商行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海贸商会,最初有十三家组成,又被称之为沧州十三行。
十三家商行包括柴家庄商行都是初涉海贸,大多数没有船,依靠柴家庄的蒸汽船进行运输,从山东、苏杭、闽粤一带进行贸易,主要卖的是柴家庄从北方贩运来的各种物品,以及柴家庄生产的商品。采购的是南北奇货,可以说是货通南北。
不远处的定海港码头,天寒地冻,海风呼啸,不过港口依然热闹非凡。
造船一坊正在为商队举行交船仪式,六艘五十米长十米宽的平底沙船正式交付,这船采用风力和锅驼机为动力,货仓非常的巨大,三层通透甲板,能装六百吨。不过这是平底船,只适合跑沿岸,俗称岸溜子,一旦跑远海,遇到大风浪就会出现危险。
李云很激动,跟余浩办理了转交的手续,虽然同时柴家庄的产业,但是不同单位。
李云很高兴啊,去年的时候李云负责沧州牢城营的酒楼,被柴林调走的时候,还有些失落,感觉不受重视了,现在看来彻底错了,应该是更受重视才对。
六艘沙船缓缓的开出造
船坊,缓缓的停靠在了定海港码头的泊位上。
李家庄杜兴登上船,高兴的说:“李掌柜,咱们的海船运输队壮大的也太快了,一共九艘沙船,二十余艘蜈蚣船了,运输细货完全没问题了。”
李云笑道:“呵呵,咱们这船一艘能顶别人的船三艘都不止。没风、逆风都可以跑,来回倒腾一些俏货细货,大家都赚的盆满钵满的。”
目前的主线还是跑山东沿海港口、苏杭沿海港口,偶尔去一下泉州港口。
杜兴小声说:“李掌柜,明年是不是要跑东洋或者下南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