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秀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七章 难得开心,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俊秀才,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景和帝还是很能调整战略的。<r/>
<r/>
柳铭淇进贡劝说之后的第二天,他便发布了诏令,承认了自己之前太心急,最近几年都不会再提及册立太子一事。<r/>
<r/>
这便让大臣们对景和帝刮目相看,更是对柳铭淇的影响力有点心惊。<r/>
<r/>
这么多人,花费了这么多时间都没有搞定的事情,柳铭淇仅仅和皇帝密谈了一个时辰,就把他说服了。<r/>
<r/>
德王对于皇帝的影响力,真是可想而知。<r/>
<r/>
宗室方面则是对这个两全其美的结果很欣慰。<r/>
<r/>
宗人府宗正肃王还特意表扬了侄儿,是他阻止了这一场冲突的发生。<r/>
<r/>
皇上册立太子一事儿,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但总归是一个麻烦。<r/>
<r/>
现在皇帝退让一步,大家都能得到体面,这就是顶好的结果。<r/>
<r/>
景和帝对于大臣们的称赞和敬佩,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r/>
<r/>
通过这一次册立太子被反对的结果,让景和帝深深的体会到,自己的权威还是不够,关键时候臣子们都不能听自己的。<r/>
<r/>
所以自己必须要增加权威。<r/>
<r/>
柳铭淇说的“红薯”这个大杀器,就最适合自己竖立权威。<r/>
<r/>
想一想看!<r/>
<r/>
如果自己成为了从古至今第一个能让老百姓每年都能吃饱饭的皇帝,那该是多么大的荣耀,那该是多么受到老百姓的拥戴?<r/>
<r/>
到了那个时候,我看谁还敢反对我!!<r/>
<r/>
因此景和帝直接带着柳铭淇,来到了红薯试验地。<r/>
<r/>
现在已经到十月了。<r/>
<r/>
红薯已经进入了收割期。<r/>
<r/>
因为红薯的重要性,所以绣衣卫、帝京府衙门、禁军九卫都派出了人手,去每一个种植基地观察和守护。<r/>
<r/>
今年是红薯种植的第三年,基本上也是正式开始大规模种植的第一年。<r/>
<r/>
去年一共划拨了皇庄四百亩的土地来种植红薯,总收获达到了一百二十万斤。<r/>
<r/>
今年在全京畿地区划拨了二十四万亩土地来种植,是集中到了七个最好最肥沃的种植区域来种植的,这也方便了管理。<r/>
<r/>
为了它们,裕王府、内务府、户部、帝京府衙门等等,全都通力合作,严格按照前两年的经验教训来种植。<r/>
<r/>
加上今年风调雨顺,二十四万亩的红薯,亩产量有了更好的提升。<r/>
<r/>
众所周知的,我们国家向来被称为中原王朝。<r/>
<r/>
中原就是现在的京畿地区,这也是我国文明发展的根源地区,因为这里符合了南北方的一切种植特点,无论什么南北方的种植农作物,在这里都能种植,土地也异常的肥沃。<r/>
<r/>
正是有了这样的优点,我们华夏民族才能发展壮大,从而统一整个中华大地。<r/>
<r/>
所以大康太祖把都城建立在这里,也是有原因的。<r/>
<r/>
红薯本身就是高产的农作物,在柳铭淇的现代化肥田措施的处理下,在农民们精心的呵护下,它们得到高产增收,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r/>
<r/>
今儿个景和帝带着柳铭淇,随便到了一处红薯的收割现场,便看到了热火朝天的收割场面。<r/>
<r/>
户部和帝京府衙门调集了大量的劳动力来收割红薯。<r/>
<r/>
即便是在初冬的十月,大家伙儿仍旧是干得汗流浃背。<r/>
<r/>
红薯按照划定好的区域,一堆堆的堆放,经过称量之后,再运送到固定的场所妥善保存。<r/>
<r/>
皇帝看到堆积如山的红薯,脸上的笑容绽放得跟花儿一样。<r/>
<r/>
赵寿去召集了一个户部的主事。<r/>
<r/>
忙得满头是汗的他上前来拜见道:“微臣于宿,见过陛下、德王殿下。”<r/>
<r/>
“免礼了。”<r/>
<r/>
皇帝挥了挥手,笑着道:“今天很忙?”<r/>
<r/>
“回禀陛下,不仅仅是今天忙,我们都已经忙了快五天了。”于宿回答道:“预计还有十天左右,才能把这么一大块地儿给全部收割完。都是从早忙到晚,农民和雇佣工们,都累得不得了。”<r/>
<r/>
“工钱是多少呀?”景和帝问道。<r/>
<r/>
“正常的工钱是三百文一天,整个儿的完成下来,如果做的好的话,还要多发三天的薪酬当作奖金。”于宿看了一眼柳铭淇,道:“这个工钱价格是德王殿下去年就定下来的。”<r/>
<r/>
景和帝转而一看少年,又回头问于宿:“这个价格是属于中高低哪一档?”<r/>
<r/>
“半个月能挣五两银子,在零工来说,已经是很高的了。”于宿道:“咱们这里不仅仅是有青壮年,就算是老人和小孩子,他们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能达到正常报酬的一半。”<r/>
<r/>
“嗯,那还不错。”<r/>
<r/>
景和帝满意的笑了。<r/>
<r/>
他知道民间疾苦,可是却不懂到底疾苦在什么地方。<r/>
<r/>
像是一天三百文的工钱,还是一天三千文的工钱,他都没有概念。<r/>
<r/>
但现在晓得老百姓辛苦干活儿收获还不错,心里就挺高兴的。<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