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秀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三章? 蜂窝煤工坊的外设【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俊秀才,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就是因为山西的晋城距离京城只有四百里路、两天就能把煤运到吗?
不就是因为山西的运城虽然距离京城有八百里路,但人家和京城是同一条黄河水道上的城镇,所以水运得非常便利快捷吗?
要是四川没有便利的煤矿资源,那么运输煤炭过来的费用,和直接运送蜂窝煤过来的费用,又有多大的差别?
根本就用不着那么麻烦了!
“我得去问一下才知道。”
葛松道说着就站起身,到了书房外面吩咐了一阵才回来。
回来后,他有些歉意的道“对于这个我不是很熟悉,让殿下见笑了。”
“没有。”柳铭淇摇摇手,“人不可能面面俱到,那叫做庸才。专精一道,且自始至终的去贯彻执行,这才是能臣干将。比如说如果葛总督你一心想要将南诏收入囊中,那就一定能成!”
葛松道闻言好笑,“殿下看来对南诏有执念啊。那里究竟有什么吸引您的地方呢?”
“谁能拒绝自己的国家领土扩大呢?”柳铭淇笑着说了一句。
他也没继续和葛松道商谈此事。
就算没有那些大义来压着,等到宜宾的烟草丰收了,等到他们发现云南才是种植烟草最好的地方,那都不用柳铭淇讲,朝中自然会有声音出来的,而且会越来越大。
财帛动人心。
香烟这样出口的王牌产品,怎么会有人嫌弃多?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外面就有人回报了过来。
葛松道拿到便条,看了一眼递给了柳铭淇“现在一年产量应该是十亿斤上下,如果殿下的蜂窝煤工坊需要的话,我们可以进一步扩产,二十亿斤没有问题!”
他此时总算是放下了心。
如果一年产量只有三五亿斤,那还真不好意思让柳铭淇在这里建设蜂窝煤工坊。
葛松道从来没有觉得柳铭淇说的“五十亿个”的产量是在信口开河。
稍微一想就知道这个数目并不夸张。
西康那边的靠近吐蕃的那片区域,一年至少有三个月是被大雪覆盖的,然后寒冷的天气几乎要持续半年。
单是为了那边的驻军和他们的家属们,一年十亿个蜂窝煤都绝对不算多,十五亿个都能用得完——现在不是吗?十亿个的订单之后,每个月还准备往那边运送一两千万个的。
另外四川北部的区域,靠近了西北,也是比较寒冷,也需要蜂窝煤取暖。
更别说还有贵州这个一天到晚都阴雨天气的山地省份。
他们那边的烧柴是一种痛苦,一个村子开始做饭了,浓烟能把方圆一千米都给笼罩住了。
要是有了蜂窝煤,取代了潮湿的木材,对贵州的民众绝对是一个福音。
葛松道第一次出京任官就是在贵州,他的父母妻儿也是死在贵州,他展开报复为亲人报仇也是在贵州。
因此贵州对他的意义非常大,他当然愿意给贵州民众们更好的生活。
除此之外,你还不用说蜂窝煤在四川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他们也完全可以用两文钱一块的蜂窝煤烧水做饭啊,这不比煤炭和木材便宜太多?方便太多?
就这么的数一圈下来,一年都要用到三四十亿个蜂窝煤了,依照裕王世子的计划,向着南诏推销的话,那还不得多准备一些?
所以人家没有张嘴就胡说,就来为难人。
柳铭淇拿着便条看,上面不是写的“威远煤矿一年xx斤产量”,而是把今年一月的产量写下来、二月的产量写下来……一直写到了之前的五月产量。
这就看得出来,这个写数据的人非常谨慎和认真,并不是大而化之。
这样的数据才准确。
而且下面还写了一个如果扩展产能,预计需要增加多少人工,需要拨付多少款项。
分门别类,让人看了一目了然,非常清晰。
故而葛松道才能一下子说得那么肯定。
“既然如此,那就干吧!”
柳铭淇心中也有了谱,“蜂窝煤工坊不用在成都,就在威远吧!这样运输起来更加方便,生产也不用耽搁时间。”
“好!”
葛松道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对柳铭淇拱手道“下官替三省民众谢谢殿下的恩德!”
“他们是你治下的民众,却也是我大康皇室的子民啊!”柳铭淇笑道,“其实你这个想法我也一直在考虑,不过因为里面的顾忌太多,所以暂时没有实施。不然的话,在寒冷的东北三省,也是非常需要建造蜂窝煤工坊的。”
葛松道想了想,“殿下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下官杀伐果断,大家都怕我?”
少年笑而不语,
葛松道自然是说对了。
柳铭淇为什么敢把第一个京城之外的蜂窝煤工坊放在四川,原因不就是因为葛松道足以应付任何的意外吗?
葛松道在西南三省是杀神一样的存在。
没有一个为非作歹的人不怕他。
知道了蜂窝煤工坊是他引进的之后,也没有谁那么吃了雄心豹子胆,敢打它的主意。
煤炭你说没有现代那么的重要,但其实它还是很能养活很多人。
这一条商业链条上的人不少,全部煤炭都拿来做蜂窝煤了,他们财路也就断了。
就算是宗室的产业又怎么样?
他们本来就是四川的地头蛇,对付一个外来人实在是太容易了。
唯有葛松道在这里拍板,才能让他们顾及自己的小命,从而放弃挣扎。
<scrpt>();</scrp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