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笔老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14章:祸水西引,明末黑太子,牛笔老道,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距离欧战结束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绝大部分被征召来的人都没参加过上次的大战。
面对地狱一般的战场,大家都从最开始的斗志昂扬,开始变得有些无所适从了。
敌人的火力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周边的人还是接连不断地被打倒在地。
残肢断臂,内脏脑浆,包括已经被冻结了的呕吐物,一切都让人感到不适。
军官们仍旧还在不停地咆哮着,不准当懦夫,不准后退,必须继续前进……
这与士兵们的期望大相径庭,没有任何一个人想冲过去主动去找死。
就在步兵们被奥军炮火打得晕头转向之际,联军的骑兵已经抵达了战场。
利用战场上己方人员较少的空档地带,向奥军的防线进行突击。
骑兵部队像叉子一样,快速接近奥军的阵地。
然而联军骑兵不是倒在了炮火之下,就是被己方的尸体和残骸给绊倒或阻挡住。
越是靠近奥军阵地,尸体和残骸就越多越密。
如果不是冬季作战,这一圈地带还会多出一大群黑压压的苍蝇……
九万多骑兵所发动的集群突击,最终能冲到第一条壕沟前的骑兵还不到一万。
大部分都被堵在后面了,而冲在前面的骑兵策马越过第一条壕沟之后。
不等让战马恢复冲刺速度,就被奥军士兵用机枪和步枪撂倒在地了。
骑兵的进攻速度比步兵要快得多,可横截面积也大得多,奥军士兵的命中率也就会更高。
子弹不行就用手榴弹或者坦克炮来毙伤目标,这使得很多联军骑兵都当场丧命。
冲过第二条壕沟的联军骑兵不足三千人,还要面对一道较矮的土墙,土墙背后才是坦克和战车。
光是奥军步兵所形成的交叉火力,便让联军骑兵苦不堪言。
手里紧握的锋利马刀更是无从发挥,大部分冷兵器都会沦为奥军的战利品。
土丘上的机枪阵地更是联军骑兵的梦魇,不停地收割着人和马的生命。
两千多骑兵连一座土丘都没打下来,土丘前面遍布骑兵和战马的尸体。
好在这些人的牺牲并没有白费,在骑兵们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的突击下,步兵们也总算重拾斗志,跟着骑兵一道发动冲锋。
现在已经不需要讲求什么战术了,就是一股脑地往前冲。
冲不下来就扔手榴弹,用战车上的小型加农炮开火,仅此而已。
奥军无法同时压制住敌军步兵和骑兵的冲锋,使联军得以进入一百英尺的近战对射距离。
双方各自占据一条壕沟,进行可以看清彼此面目表情的鏖战。
为了减少那种刺鼻气味的影响,联军士兵用围脖和手绢以及随处找来的破布遮住自己的口鼻。
那些被烧得奇形怪状的尸体,此时也不会吓到疲于交战的士兵们,大家早就顾不上他们了。
战场上没人害怕死人,就是要想方设法将对面的活人给尽快弄死!
奥军的石油已经被投掷一空了,手榴弹也被扔的差不多了。
打到现在,只有子弹和炮弹还有富裕,但也无法维持全天候的激战所需。
射速高自然是有天大优势的,随之而来的缺点就是弹药消耗速度是飞快的。
侯赛因已经命令手下尽可能地节省弹药了,然而眼下貌似还是有些难以为继了。
在奥库不派人给自己输送弹药的情况下,应付联军的疯狂围攻的确显得非常吃力。
弹药因素是致命问题,侯赛因还是第一次感觉情况对己方有些不妙。
如果利奥波德孤注一掷,不惜人员伤亡,继续猛攻己方阵地。
说不定还真会被他给得逞了,哪怕此前他已经几乎损失接近二十万人了。
一次消灭二十万敌军,那肯定是战果辉煌的。
但己部因此而被敌人消灭,或者重创,便得不偿失了。
侯赛因仍旧没让骑兵出击,此时除了南向之外,其他三个方向的道路都被完全堵死了。
贾马尔等人请示过是否派出骑兵以扭转战局,侯赛因仍然在犹豫不决。
他不知道利奥波德手里是否有预备队,如果有的话,预备队的兵力是多少。
理论上不会多于二十万,可这也仅仅是基于自己的主观臆断而已。
现在是否到了双方的关键时刻还不得而知,所以侯赛因对动用骑兵还是做了谨慎的决定。
己方的防线已经岌岌可危了,敌人的攻势并未因为遭到了激烈的抵抗而自动减弱。
此时,联军步兵与弃马步战的大量骑兵都加入到了堑壕战之中。
双方隔着两条战壕之间的开阔地带,不停地对射,互相投掷手榴弹。
奥军的一部分机枪已经因为频繁开火而被直接用到枪管报废,只能将余下的子弹分给步兵使用。
然后将土丘上的阵地让出来,作为小型加农炮的炮位,继续轰击对面的敌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的小雪最终变成了鹅毛大雪,战场能见度降到更低的程度。
见到天气愈发有利于己方,在经过近一小时的对射之后,联军便开始发动了总攻。
士兵们跃出战壕,径直冲向对方已经快要看不清目标的奥军。
在第一条战壕被对方夺取之后,奥军这边就已经给步枪上好了刺刀。
这种糟糕透顶的天气,步枪即使上了刺刀,刀尖也不会反光,从而影响到瞄准目标。
面对冲过来的敌人,禁卫军士兵在打光了转轮里的六发子弹之后,便直接选择与对方进行白刃战。
双方都有胸甲保护,不同的是,奥军士兵的躯干部位都由前后两块的铁板保护,而对方只有胸前的一块,背后就是致命弱点。
头盔就相差甚远了,不差油的苏丹易卜拉欣给自己的士兵大规模装备了无死角的鸡头盔。
不被对方用刺刀直接插进两条缝隙的观察孔里,那这种头盔就可以完全保护住士兵的脑袋。
缺点则是重量超标,视野非常差,致使奥军士兵在白刃战时,其反应速度与移动速度都逊于对手。
好在拼刺刀技术是经过明军教官言传身教的,起码刺、搪、踹这三招学的还算不错,没给老师们丢脸。
还有一点,那就是奥斯曼的制刀技术本就是世界一流的,易卜拉欣还特意遣工匠们为步枪研发出了一款专用刺刀。
只要不是厚实的铁板,包括铁皮在内,士兵都可以用这款刺刀来刺穿目标。
现在联军士兵终于熬过了无比痛苦的火力打压阶段,比的就是力气和人数。
可惜奥军此前由于是全线防御,在兵力上并未遭到重大损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