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01章:捧杀?反杀,大隋主沉浮,碧海思云,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任何一项全新制度的诞生,既得利益者都会为其保驾护航,谁想反对或是更改,都会遭到大家的反对;而反对者,则是一律反对它的诞生。

杨广创立的十六卫府、删减骠骑将军府的政令也是如此,裴矩、高颎、萧玚、李子权等非关陇贵族出身的人,都是受益者,他们自然没有反对的理由。而关陇系官员虽然利益受损,虽然都想跳出来反对,但此时的三大派各自为战,他们建立起来的武川盟因为诸多原因,形同虚设;至于充当反隋急先锋的元派更是因元氏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惨败、皇帝的着重打压,陷入离心离德、人心各异的窘境,此时当关陇系将官见「诸公言有有理」、改革方案也已大势已定,他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便默然以对,使得杨广的政策在一片「言之有理」之下,「诸公」只好都答应了。

但大隋王朝骠骑将军府足足有七百多个,除了关陇贵族所掌控的大多数军府之外,便是皇族和山东士族、关中士族、河东士族、中原士族、南方士族也掌控了一些,不管删减哪个骠骑将军府,都难以避免的触及到一些政治大派的利益。

当百福殿「诸公」见此事不可违,心思也发生巨大的转变,现在无论是哪个派系、哪个门阀出身的将官,都不再探讨「十六卫府、删减骠骑将军府」的议案了,而是都希望朝廷删减其他派系所掌控的军府、都不希望朝廷删减自己控制的军府。

相对于杂念贼多的其他政治派系要员,杨集的心思,无疑是殿内最为单纯的人。他身为皇族一员,个人利益与隋朝、杨广始终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他的立场也始终站在代表杨家、代表隋朝利益的杨广这边;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也始终以国家、以皇族为重。

他这种十分精准、十分纯粹的自我定位,看似十分简单,但只要是人,都有自己的交际圈子、都有自己利益诉求,因而在场的每个人虽然都明白个中好处,却始终没有办法做到这一步。

杨集做到了,因而不仅让他和杨广保持着高度同步,而最终,他成了杨广最信任、最倚重的人,并获得巨大回报。

「圣人,诸公言之极是。」放下手中茶杯,杨集目光望着杨集,严肃的说道:「诸公是五千多万百姓挑选出来的精英、诸公是从五千多百姓中脱颖而出的人杰,他们言论代表了军心、民意,不可不听!」

百姓:「???」

我选谁了我?我自己怎么不知道?我又怎么可能选这些理当千刀万剐的混蛋?

众人:「……」

瞧你这话说的,「诸公」和「诸公言之极是」这一句话,是过不去了对吧?想那开国卫昭王杨爽是何等的豪迈、何等的气吞河山,像他这样的英雄人物,咋就生了这么一个破玩意了呢?而这个破玩意这么女干诈,难道是完全继承了商女干独孤敏的优良品质?

杨广一正脸色,做出了一本正经倾听的表情,沉声问道:「那么依卫王之见,府兵应当如何整改?又何处着手?」

「圣人,我结合诸公意见,得出以下结论!」杨集意味深长的看满殿「诸公」一眼,接着又向杨广说道:「七十多万名府兵及其家属和累计起来,少说也有四五百万人,他们占了大量良田美地、享受着免赋税的优惠。若是需要他们作战、他们真的作战了,有此优待自也无可厚非,然而正如诸公所言,遍布天下的军府臃肿不堪,真正需要作战的军府少之又少。朝廷要想国强民富、进一步繁荣,删减这些不用作战、长期不战的军府和府兵,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府兵自北魏至今,已有百余年时间,其影响之大、根基之深、牵涉之广,早已深入帝国的方方面面。贸然废黜、删减的话,必然引起很多人反对。」

大隋王朝立国不到三十年时间,各地人心未附,甚至一些地方对

隋朝充满了敌意和排斥之心;而关陇贵族和关中、山东、河东、中原、南方士族等政治大派中的各大世家门阀在各地盘踞了几百年、上千年,他们在地方上根深蒂固,影响力更是深入各行各业,它们在传统势力范围之内说的话,远比朝廷政策管用,要是它们这么容易枯萎凋敝,又岂能活到现在?

一旦过度刺激他们,激起他们暴力反抗,势必浩浩汤汤、惊天动地。所以杨集认为军府的删减方案,最好还是交给各大政治势力制定,让他们在博弈、妥协中形成,反而他们最后不管删减军府属于哪个势力的军府,结果于国、于杨家都是好事一桩。

而杨广身为裁判一般的皇帝,不要过度干涉他们、不要亲力亲为的插手删减军府等等改革方案,如果他们定下来的各种方案不好、亦或是针对杨家人和杨家人的势力,大可不通过、不答应就是了。

「圣人,卫王言……嗯,臣附议。臣也认为此事应当循序渐进,既不能大刀阔斧贸然行事,也不能想做就想做;朝廷应当汲取军改的经验和教训,事先先拿出一个周详方案方可,最好是具体到删减哪些军府、怎么删减……。」说话的是蜀王杨秀,他从仁寿二年软禁至今,足有五年时间没有和外界接触,对于当前时局了解并不多。不过杨广向他和杨谅坦诚布公的交谈之后,便让杨秀和杨谅一起阅读饱览各种秘卷,使他和杨谅对当前大隋有了一个大致了解、也终于看到隋朝表相之下的汹涌暗流,他们此时对于大隋和杨家所面临的艰巨处境,唯有「触目惊心、心惊胆战」两个词。他俩未免父亲一手创立的大隋王朝二世、三世而亡,都想为这个家族、为这个王朝出力。

比起造过反、不宜再冠冕堂皇出现的杨谅,杨秀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大过错;他之所以遭到软禁,主要还是因为杨坚打算为杨广铺路、减少杨广登基的障碍;杨广恢复他的蜀王之爵、任命他为宗正寺卿,却没有遭到朝臣反对,也是因为杨秀没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儿。

杨秀本身就是一个文武双全、智勇双全的人,从他把益州和梁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等事来看,即可看出他的能力、谋略并不弱于任何人;他近来废寝忘食的恶补、以及杨集与「诸公」的明争暗斗,使他立刻就了一个精准判断,并出言附和孤军奋战的杨集。

杨昭倒是很想出言支持,不过皇帝让太子参政,并不是让他分忧,而是希望他学习处理政事经验、增长阅历,为以后接班做好充足准备。其他皇族参政,则是皇帝要培养皇族里的中坚力量,毕竟一个帝国想要长治久安,首先要有一个强势和睿智的皇族;否则便会沦落为干弱枝强、主弱臣强的窘境,而这样的王朝,又岂能长久?

听了杨秀的话,杨广既感欣慰、又有些遗憾和哀伤。

杨秀虽然能力不错,但是他人如其名,是一个比较秀气儒雅、颇有隐士和君子气质的人;如果论及能力的话,却是远远不如杨俊。在他们兄弟五人当中,除了他杨广之外,紧跟其后的便是与他关系极好、颇有杨集之风的秦王杨俊了;然而这样一个出类拔萃的亲王,最后却让自己的媳妇给毒死了。

仔细想一想,老三真是死得太不值得了。

其实在他们杨家,父辈中滕穆王杨瓒、开国卫昭王杨爽死得莫名其妙。前者和父亲一起喝酒玩耍,回家之后随即暴毙,人们都说他是被父亲毒死;后者死得更是令人生疑,杨爽凯旋归来,父亲和母亲高高兴兴的把他迎回大兴城,父亲让他担任门下省纳言之职,根本就不是削他之军权,而是父亲精力不济,希望弟弟坐镇门下省,让他帮助自己把好政令之关,然而这位当上纳言不到三个月,却忽然发疯而亡,事后,人们竟然说他杀戮过重,被死去的突厥人阴魂索去性命。而在同辈中,能力十分出众十分强悍的杨俊,竟然和叔父杨瓒十分类似,被毒死。

以上三者都是皇族里的中坚之力,然而他们全部死在十分关键的时刻不说,而且死法都无法让人信服,恶名却是全部由父亲来扛,这也未免太过巧合、蹊跷了吧?

念及于此,杨广忍不住看了左顾右盼的杨集一眼,一颗心忽然剧烈的震颤一下,暗自想道:「如果真是两位叔父和弟弟死于阴谋,那么下一个九成九就是这一位了。自己是不是要小心一点?是不是应该提醒这位也要小心一些?」

「圣人,兹事体大,不可擅动,事后理当做到周详计划,否则必将使军改旧事重演,若是因此而造成政局动荡、天下动荡,那便得不偿失了。」就在杨广思绪纷至沓来之际,苏威出声道:「但是删减军府之事一旦圆满完成,必然是一件名垂千古的功勋。卫王身为宰辅之首,于军方之中更是威望绝伦,更为重要的是卫王对军队改革有着十分经验,臣以为除了卫王之外,再也没有人适合领衔改革了。」

「臣附议!」

「臣附议!」

「末将附议!」

「末将附议!」

各派将官纷纷起身附议。一时间,百福殿争吵四起、热门异常。

杨广看着下方各派代表气调一致,两条剑收下的眸子闪了一闪,心头却是不由涌起一阵凛冽的颜颜冷意。

杨广政治嗅觉十分敏锐,眼看着苏威话里有话、剑指杨集之后,各大政治势力的代表却罕见的达成默契!可见他们已经在对待杨集的问题上,达到了高度的共识。

简而言之,随着杨集成为尚书令,这些政治势力代表尽皆感到一股庞大的压力,都在担心杨集入主中枢、成为事实上的百官之首,于是,各派渐渐形成一种共同的担忧。

必须压他一压!

毕竟在他们看来,杨集除了在军事上话事权极重之外,还有插手民政倾向,而他本人在中枢之中,又是检校兵部侍郎、右卫上将军;一旦他成功入主中枢,那么他和身后的卫王系、皇族势力必将大肆掠夺议事堂和三省六部、九寺、十二卫四府权力,所以就连裴矩、萧玚等与杨集关系亲近的人,在对待杨集的问题上,也都予以默认,虽然他们没有出声赞成,可是他们却也袖手旁观、默然以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和大明星闪婚的日子

微了个信

车厢求生:我能强化五感

放线的狗

在下的聊天群

十方神器

我在东京偷异能

孟斐拉

太古龙象诀

旺仔老馒头

大佬她只想搞钱

江山入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