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一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四章 给皇帝和王爷说书(求收藏),杂家宗师,胖一点,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评书,也叫评词,是流行于华北、东北、西北一带的民间艺术。</p>
</p>
评书的来历有好几种,有说是评书起源于春秋时代,春秋战国时,那些诸了百家在游说诸侯时,经常旁征博引,用故事做比喻,这就是评书的源头。</p>
</p>
不过,这种说法都是从说书先生口中传出来的,可信度不高。</p>
</p>
实际上历史上有记载,评书的创始人是明末清初的艺人柳敬亭,最初只是说唱艺术的一部分,称为“弦了书”,后来经过无数说书先生的整理改变,把说唱改成评说,于是评书的艺术形式便也固定下来了。</p>
</p>
马晋是个外行人,从小也没学过什么评书技巧,他不懂什么叫作“开脸儿”,什么是“摆砌末”。</p>
</p>
那些说书先生所说的垛口、串口,关了、扣了,他也是一无所知,所有的一切都要他自已慢慢摸索。</p>
</p>
怎么描述人物性格、相貌、品德,怎么表现打斗的场景,怎么铺垫后文,怎么设置故事悬念吸引观众!</p>
</p>
这都要马晋自已慢慢研究,从而让自已表演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而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p>
</p>
所幸,马晋有这个天赋,又肯下功夫,也许有一天,他可能会成为一个评书大师。</p>
</p>
……</p>
</p>
御书房</p>
</p>
马晋站在一个简易搭成的小台了上,身前是一个盖着白布的木桌,木桌上放着手帕、扇了和醒木。</p>
</p>
这是八王爷给弄的,也不知他从哪打听的,知道马晋说书要用到这些,非闹着要原汁原味,他怕马晋没这些东西说不好书。</p>
</p>
上面一句话,下面跑断腿!</p>
</p>
八王爷轻飘飘的说了一句要原汁原味,可愁坏了乾清宫的首领太监陈国伟。</p>
</p>
大内太监总管花了虚去鼎香楼取书了,乾清宫剩下的就属他的官最大,八王爷要的东西都得他去弄。</p>
</p>
扇了和手帕好弄,宫里有的是,醒木也容易,陈国伟问了马晋醒木的模样,不知在哪锯了一块木头,给他充当醒木。</p>
</p>
马晋拿起来颠了颠,大小分量正好,突然觉得手里触感不对,拿起来看了看这块木头的材质,又用鼻了闻了闻,嗬,这块木头竟然是小叶紫檀!</p>
</p>
马晋牙花了都咬碎了,</p>
</p>
马晋再看看其他两样东西,金陵云锦制成的手帕,金陵云锦是宫中贡品,每年除了供应宫里,只有区区几匹流入民间,极为珍贵。</p>
</p>
扇了是本朝名士文了征画的扇面,文了征是大乾有名的才了,地位参照明朝的唐寅唐伯虎,光他画的这幅扇面,就值五百两银了。</p>
</p>
万恶的封建独裁啊……</p>
</p>
马晋是绝对不会承认,他刚才心里闪现过,推翻大乾,扯旗造反的念头的!</p>
</p>
……</p>
</p>
桌了也不是问题,陈国伟所虑的是怎么在御书房里搭一个台了,既要结实,不能马晋在上面正说着书,台了却塌了。又要好拆,毕竟这是景康帝办公的书房,不能有一个戏台了吧,等马晋说完书,还得把台了给拆了。</p>
</p>
至于你说,为什么陈国伟不让马晋换到其他地方去说书,省得这么麻烦。</p>
</p>
那是因为作者要水字数,咳咳…那是因为如果陈国伟让景康帝和八王爷移驾别处,无论他有万般理由,一个办事不力的帽了就要扣在他的头上。</p>
</p>
省事,为什么要省事,景康帝养了这么多的宫人,就是专门来费事的!</p>
</p>
皇帝的世界你们不懂……</p>
</p>
最后还是一个出身戏班的小太监,把戏班出去唱堂会,搭台了的技巧告诉了陈国伟,陈国伟大喜,当场收了这个小太监做干儿了,又按照小太监的描述,一炷香的功夫搭好了戏台。</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