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拉夫大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0章 典礼,重生之大建筑师,比拉夫大王,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对城市产生“一面”的印象,往往是指的“城市里的普通建筑”,尤其是占据大面的“现代建筑”,这确实是个问题,不但中国有这个问题,全世界都有这个问题。
古典调调的街道,如果不说是哪里,真的也分不出是哪里;古典主义其实才是城市同质化的鼻祖:有了柱式、山花这些古典元素,伦敦、罗马和巴黎造出来都是一样的,这远比现代主义还要整齐划一。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要求所有城市的每个居住区都能像核心区一样具有识别性,这个要求似乎有点高,别说人均收入还很低的中国,即便是中东土豪也不一定能做到。
后世国内一些具有标志性的城市,比如八卦城特克斯、平遥古城、旬阳太极城等等,反倒是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区域,亦或是为了发展旅游业而专门保存重修的城镇,经济好一些的城市,则到处都是现代风格的高楼大厦。
这是由时代的发展所决定的,并不是只靠建筑师的努力就能改变,而且刻意避免千城一面的格局,除了那些要发展旅游业的小城镇之外,其实并没有意义;就算是那些特色城镇,如果不露出那些标志性的建筑,你能分得清那座是乌镇,那座又是周庄、同里或者西塘么?你能分辨得出屏山、李坑的区别么?
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把城市造的不一样并不代表就是好城市,那些最为流行的住宅、写字楼样式,其实都是久经考验的,达到了功能性和经济性的平衡。
故意建造太多“奇奇怪怪”的建筑,都是在追求视觉的“独特性”上做文章,导致在很多本应该做的功课上没有做好,品质上不去,独特沦落为怪异;所以日后还专门出了文件,要求尽量避免怪建筑的出现。
日后的“一城九镇”,为了城市面貌不一样,为每个小镇加上英格兰、意大利、德国、北欧等风格,确实是做到了不一样,但显然违背了地域文化的价值观和城市自身的发展规律,并不值得效仿,同时也失去了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
几乎所有刻意追求“独特城市面貌”的实践,都会以失败告终,那是因为主导方没有把城市当成一个有自身发展规律的事物。
“我们在做普通项目的时候,可以综合经济型与实用性,选择最合适的常规方案,以满足实用需求为上;但是在做一些对经济型要求不那么严格的项目时,则可以考虑结合本土元素,打造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就像是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纽约的帝国大厦一样!”
“我们现在分辨这些城市,不都是依靠那些标志性建筑么?”现在的北京城,大家看得是故宫、人民英雄纪念碑,而到日后则会换成鸟巢、水立方甚至是大裤衩。
避免千城一面的出现,对建筑师是有利的,尤其是那些有追求的建筑师,因为这样会给他们创造许多机会,让他们可以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想象力;但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却不一定合适,而选择少数标志性建筑就成了二者的平衡点。
“这么一说,我感觉确实要比新地域主义的范围更宽泛一些,也更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几位老师都认真琢磨着林楼的论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