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第九十六章 康熙十七年
年糕粉丝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96、第九十六章 康熙十七年,朕的后宫大有问题[清穿],年糕粉丝汤,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什么?”即使一开始提出同意意见的张九徵也连连摇头,更不用说其他的文臣。
李霨上前一步:“皇上,并非臣等不愿意,只是这些个匠人出身卑微,大多没有读过书,即使参加科举考试也不过是水中望月,只怕惹来世人发笑……”
“咳咳!”林如海吓了一跳,连忙咳嗽两声阻止了李霨接下来的话说,委婉的接着李霨的话语往下说,“如若皇上有心,给匠人们的赋税略低一些即可。”
“众卿说笑了。”康熙哑然失笑,发现自己用错了词,“朕的意思,并不是让匠人们参加现在的科举考试,而是另立考试,依匠人们不同的能力分出等级区别从而可以为官入仕。”
“等级考试?”东暖阁中众人均未听说过这样的词汇,一时之间各个面上带着疑问。
“没错,读书人通过科举入仕,但是匠人呢?如戴梓这般天资横溢者毕竟少数,绝大部分人仅能卖身为奴或已温饱维持生计。
众卿家前些日子也都看见了大炮火枪的威力,朕听闻在海外诸国,早有统一学习算数等理学诸课,那些个学生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掌握了不少我们这里闻所未闻的知识。
而大清却是连一所学校都没有,再这样下去只怕有朝一日落后——你们觉得这些番外诸国会放过大清这一块肥肉吗?”
“皇上,那些个小国怎么可能?”王鸿绪眼中闪过一丝不屑,难以置信的回话。
“那……大清的江山是从何何来?”康熙似笑非笑,他声音并不洪亮,说出来的话却仿佛在众人耳边回响,在殿内回荡。
殿内的均是汉臣,同时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脊椎底部油然泛了上来,一时间殿内沉默不已。
现在的清朝,满人何尝不是当年汉人们看不起的蛮夷?只是这话在众人脑海中回荡,却是没有一个人敢吐出口。
“皇上,虽然如此,可是这匠人的事情,臣等也不甚清楚,是否应该请工部诸位大人考虑?”林如海勉强将话题转移,殿内的气氛很快为之一松。
“是啊是啊!”随着林如海的话语,在场诸人也不由自主的开口附和着说道。对于匠人的工作,在场诸人均是文人书生,实在是难以知晓。
“众卿如此,工部众人又好到哪里去?”康熙摇头叹息——清朝人员调动属于平移制。年度被吏部评选为‘优’的官吏,通常在一个部门工作一至两年后就会平移或者升降至别的部门,以加大培养的力度同时也克制官员权力。
这的确有一定的好处,但对于也许工作认真,不过能力实际上并不出众的人来说,频繁的平移制度中只会让他们常常出现博而不精,一知半解的情况。
“工部诸位朝臣也都是从科举出身入仕,大部分人也完全不懂种田、治水、工程。满京城现在用上的沥青也是一名匠人率先发现。
更奇特的是不少人虽是贫苦出身,却因为全家希望都浇筑在他身上,除了读书却半点农务家事不会。如此的人却是在入仕之后一跃成为工部的官员来对老百姓的活计指手画脚。”
康熙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在场的诸人面上表情略有松动——毕竟这代表只有一部分匠人会受到影响,对于毫无瓜葛的学子来说估计无甚感觉才是。
但是在台下李霨和林如海交换了个眼神,他们都觉得康熙意不在此。
侍读学士张英和李光地均为康熙近臣,此刻一前一后上前一步朗声道:“皇上,臣觉得可以尝试一次,如若反响不错,再行推广到各处。考级成功后应该给予俸禄的金额和官位的等级都应该进行仔细的核定才行。”
“不,朕一开始的确是这样考虑的。”康熙微微一笑,十足冷静与充满了把握,“但朕在军演之前就发现一件事。”
他顿了顿,留意到朝臣的目光都慢慢凝聚到自己身上后才缓缓开口:“朕要设立中央学堂。”
“中央学堂?”
“这是什么?国子监吗?”
不等在场诸人哗然一片,康熙深吸一口气——这可才是重头戏。
“朕康熙十五年会试共选两百零九名进士,除去仕族出身外共计九十八名,时文各个不错,却大部分人连《方舆胜览》都未曾读完,各是连漠南漠北陇西在大清具体的位置都分不清。
在家五谷不分,就连平时吃的米原本的长相都不知,在京城翰林院著书整理者除外,凡是外派者百中有七八十吏部计分为差。”
康熙越说越是恼怒,深吸一口气才缓和下心情才继续说道:“朕众观多年以来的进士为官者,如此一般五谷不清之人比比皆是。以这样的学识如果前往各处为黎民百姓做事?如何治理天下?”
在场诸人皆是脸红不已。王鸿绪更是直接跪倒在地:“臣等实乃辜负皇恩!”
“朕不需要你们说这些话!”康熙极为冷静的挥手,“朕想要改变科举!”
在场的诸位大臣没有预料到康熙会直接将这个问题抛出,一时之间,整个东暖阁鸦雀无声,甚至连空气都瞬间冻住了,令人连呼吸都困难。
只是拿到面上来,冒天下之大不韪给科举改制。若是成功在场众人可谓是摇曳而上,可是失败就难免一落千丈,更有性命之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