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夹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5、第六十五章,80年代厂区生活,南瓜夹心,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约也是没有想到自己教的高中生能背出这首诗来,这一次吃惊的人换成了程老师。
等到赵大牛背完,程老师好笑的摇摇头,让康佳佳给他送了一个橘子过去。
赵大牛拿到橘子美滋滋,击鼓传花继续开始,这一次同学们没有在躲避,反而慢条斯理起来。
毕竟老程的题不难,只要背诵就诗文就行,背完还能多得一个橘子,合适呀。
于是又几轮的击鼓传花下来,橘子又送出去了好几个,然后气球传着传着就送到了孙骈身旁付晓燕的手中。
付晓燕站起来背了一首李清照的如梦令,然后就坐下了,气球就传到了孙骈的手中。
孙骈此时还在想着那首舒婷的那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因为她记得康佳佳和她说过,击鼓传花的游戏过后,就是她的诗朗诵。
所以当气球递到字手中的时候,孙骈真的是没在意,因为刚停的付晓燕,怎么也得过几个才应该会再停,谁知道气球刚到她手中,鼓声却突然停了。
孙骈迷茫的抬起头,却见老师和同学们都看着自己,康佳佳抬手示意她站起来背诵诗词。
真的是她!!!!
老程做什么,这是故意的吗?
脑袋一紧张就打结的孙骈努力回想自己还能背诵出哪首诗词的全篇?
静夜思?好像前面有人背过了。
赤壁怀古?最后几句是啥来着?
一剪梅的开头几句是怎么说的?
越急越想不出来,越想脑袋里面越空,孙骈急了,她可是历史课代表呀,要是被背诗难住那岂不成笑话了?
情急之下孙骈直接将现在记忆里面印象最深的那一首诗给背了出来。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其它人没发现什么异常,唯有付晓燕在一旁瞪大了眼睛,孙骈现在背的这一首,不就是她预备好的节目吗?
后来康佳佳也听出不对劲了,她下意识的看了一眼自己手中的节目卡,在听孙骈的那句:啊,祖国呀,就有些忍不住想笑了。
等到孙骈拿着橘子坐下之后,付晓燕在旁边急的差一点跳脚,小声问道:“你现在怎么办?”
还没等孙骈回话,康佳佳就已经说道:“击鼓传花的游戏结束了,石浩同学与姚瑶的同学的创作也结束了。在大家欣赏两位同学大作的同时,也让我们请下一个节目,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表演者:孙骈。”
在众人的掌声中,孙骈硬着头皮站了出去,抽着嘴角背道:“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噗,第一句出来之后,侯建军直接把刚喝入口中的水给喷了出去,幸亏他是下一个节目,所以一直都坐在旁边等着上场,所以水才没有喷到人。
同学们同样愕然,之后在听其它的句子都是一样,顿时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哈哈哈,孙同学,这首刚刚听过换一首吧。”
“就是,听过了。”
“孙同学,黔驴技穷了?”
“你不会只会背这一首吧?”
“骗橘子?老师我举报,孙同学用同一首诗骗了一个橘子!!!”
看热闹外加起哄的同学们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孙骈被问的脸通红,最后干脆就豁出去了说道:“大家别笑了,我刚才没想到自己会被叫起来,脑袋一空就把这首诗背出来了。你们不想听重复的,我在背一首好了,不止一首,我还在赠送一首。”
这一次脑袋终于回复正常的孙骈急急的背了两首诗出来,她这一次选的是北岛的《一切》,和舒婷答的他的那首《这也是一切》。两首诗相辅相成,北岛问的直接,舒婷答的澎湃,一问一答之间将青年的迷茫与奋进,对内心的剖析与自我的争辩表达的清清楚楚。
两首诗都很精彩,孙骈为了争一口气也是豁出去,将自己与自己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倾注到自己的朗诵当中,居然带出了大家的共鸣。
诗朗诵结束之后,孙骈一边向着为她鼓掌的同学们道谢,一边有些慌张的回到座位,落座之后才彻底松了一口气,然后用眼睛瞪狂笑的好友。
她都这么惨了,居然还笑,笑还算了,还是狂笑,还有没有点同学爱了?
可恶,早知道这样就不诗朗诵了,唱歌跑调也比这种情况强呀!!!
作者有话要说: 北岛的一切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一切交往都是初逢,一切爱情都在心里。一切往事都在梦中,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舒婷的这也是一切不是一切大树,都被暴风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不是一切真情,
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掉翅膀。
不,不是一切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火焰,都只燃烧自己而不把别人照亮;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暗而不报告曙光;不是一切歌声,都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
不,不是一切都像你说的那样!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不是一切心灵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不是一切后果都是眼泪血印,而不展现欢容。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希望,而且为它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两首诗来源于80年代诗集,说实话我更喜欢舒婷的那一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