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7章 买房不易,穿越之奉旨创业,孔阳,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顾浅清一语定下要迁址新地,另建义学,顾旬的脸上喜色溢于言表,对这个外头传言纷纷的大姑娘立时刮目相看。
“老太爷,咱们这书院有两类学子是必须收留的。一是开蒙学童,一是赶考学子。三进的院子,内院留给留宿书院的孩子居住,外院每到科举前后便可以留宿外地来京赶考的贫穷举子。若是要长留也不是不可,咱们不收饭钱,他们得来教书。”顾浅清是个干脆人,直接拉过纸笔,开始写画。
她越说,这边两个男人越惊讶,尤其是顾云岳,刚才在母亲那里她还说要看看家学的情形再来谋划,可现在已经说的清清楚楚了?又是她随口胡说的吧?
“二婶,你看,现在家学也就是十来个学生,一个月也不过是十两左右的费用。如果之后转到新宅院,我便让宾如意大众酒楼来包了咱们义学的食堂,一日三餐两顿点心,全部都有宾如意派人去做,保证物美价廉。”
“你这丫头,把生意都做到家里来了?”叶氏笑起来。
“肥水不流外人田。何况,不是我自夸,这京城还没有比我宾如意东西更好吃,卖的更便宜的呢。”说起算钱做生意,两个男人更插不上话了。
“哎呀,算了半天,还忘了一件大事。这义学对贫苦孩子是不收学费的,对寻常孩子还是收钱。外头的私塾收多少?咱们只照五成六成收取。在这里校服统一,笔墨统一采买,饭食也是统一。最要紧的要教孩子们勤俭节约。这些都是义学掌学人要费神,老太爷,您年纪大了,义学搬远,又更加辛苦,因此,我想,老太爷若是心里对那个什么凶宅没有忌讳,举家搬过去也可的。”
“姑娘,你还用我?”顾旬惊讶的望着她,本以为义学一搬,自己离得远了,能送个曾孙们去读书已经是高兴了,大不了他们老两口再俭省些,有口饭吃便是,又能活几年?
“老太爷,这话奇怪,办义学我又不懂,二叔管着族务,二婶管着府务,叫谁来呢?我也听说,老太爷家还有几位叔叔在外头?不若叫回来,学里一大摊子事儿,哪里找不着个营生,还有人侍奉你们老人家不是?”顾浅清说的诚恳。
“很是,九太爷,您这些年管着家学,再没比您更明白学里的事儿了。知道九太爷是想在家安养天年,可您就给掌个眼,有活吩咐年轻人干去,您看好不好?”叶氏也赶紧跟着留人。
顾旬竟起身,正容向他们施了一礼,道:“老朽年迈之人,还能为家族出力,为学子谋福是我之福,这样天大之事,老朽绝不推辞,必定拼了残年,也要将此事做好。”
“使不得,老太爷,怎么能叫您拜我们小辈。我有一句话,老太爷只出主意,很不必出力,老太爷好生保养着身子,活得长长久久,我们家这书院才兴盛的长长久久呢。”顾浅清可不想再拼命了,她不就曾经把自己拼死了吗?、
“有理,有理!”顾旬和顾云岳竟同时点了头。
“再有一事,老太爷,之后,义学您怕是收不到学生们许多孝敬了,毕竟收得是穷学生不是?我这样想,毕竟是义学,起初先给您六十两的年俸,之后等二婶和我给义学置办好了庄子铺面,有了出息,再给您额外加添些可好?书院其他职份,我们也会定下分例,若老太爷家的叔叔们回来,也拿个份例,或者将来出去管庄子铺子去,也都是进项,好过远隔千里的。”
顾旬心中一颤,一年六十两,就算现在能收家学的束脩也没有这么多过啊?
“老太爷,还有一事烦您,我不知孩子们从几岁开蒙最好,不过,我倒觉得从三岁到六岁,很不必忙着学那些艰涩难懂的书。学学三字经,学学声律启蒙啊、笠翁对韵啥的,学点励志的诗歌就好。”
顾旬一面点头,一面又问道:“可是何为声律启蒙、笠翁对韵?”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微信关注“”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