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的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11 历史,奋斗在苏俄,懵懂的猪,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历史就像是一副瑰丽而诡异的画卷,笼罩在层层的迷雾之中,置身其外的时候,似乎一切成谜,什么都看不清,可一旦置身其中,却又感觉一切都很简单,毫无神秘可言。
在后世的各类影视作品中也好,在所谓的“回忆录”,纪实文学中也罢——尤其是西方的,斯大林同志的形象,大多数都是反面的,他邪恶、残忍、阴鸷、歇斯底里,他就像是个精神病患者,却又在精神病院里修炼出了某种高明的权术,以至于他不需要具备像希特勒那样出众的口才,也不需要有列宁同志那样的个人魅力,仅仅靠他虎躯一震,眼神一瞄,布尔什维克党中的大多数人就会死心塌地的追随他,就会将他牢固的维护在党内核心的位置上,帮助他挨过权力过渡时期的各种艰难岁月。
另外,联盟的民众还会近乎狂热的拥护他,将他在某种程度上视为神明——赫鲁晓夫同志在对斯大林同志展开批判的时候,抨击他搞个人崇拜,但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个人崇拜这种事情,不是以当事人自己的意志来决定的,并不是说谁想搞个人崇拜就能搞得了的,至少,他需要有一个可以让人崇拜的地方。在维克托重生之前的那段岁月里,灯塔国的那位“橙色男”也想搞个人崇拜,可他最终只搞了个寂寞出来。
总而言之,还是那句话,斯大林同志只是一个凡人,他在其所属的那个年代里,是个伟人,但不是神人,也不是圣人,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生老病死,也需要吃饭睡觉,也会出恭放屁,也会有贪心和等等,自然也会犯错,说他一直是对的,从未做过错误的决定,是根本不现实的。
但对于唯物主义者来说,评判一个人的时候,难道不应该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既能肯定对方的成绩,又能看清对方的失误吗?
说实话,在维克托的眼里,如今的斯大林同志不仅不是什么恶魔般的存在,相反,他给人的感觉似乎还有点可怜。
如今的斯大林同志虽然不是非常老,但也是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了,他与家人的关系并不怎么和睦,甚至可以说是缺乏普通人家庭所具有的那种温馨,与此同时,他又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当年一起和泥巴长大的发小,已经全都在过去的斗争中陨落了,而现在那些聚拢在他身边的人,却又得不到他真正的信任。总的来说,他不仅是一个老人,还是一个很孤独的老人,而加里宁同志的病逝,显然是将他的这份孤独又强化了几分。
有意思的是,在联盟如今的权力核心中,类似斯大林同志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比如说比如说马林科夫同志。
作为联盟的国家元首,加里宁同志的病逝绝对是件大事,在随后的几天里,全世界各个主要国家,都安排了特使前来莫斯科,他们一方面是依照礼节前来表示慰问的,一方面也是来探听消息的。就像此前所说的,加里宁同志的病逝,意味着联盟核心权力层的旧有均衡被打破了,而这种失衡的状态,在短期内可能不会影响到政治局的稳定,但时间长了,其弊端就会逐一显现出来。
联盟总归还是施行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尽管斯大林同志的个人威望很高,但在政治局内,针对某些问题展开讨论的时候,依旧还是要以票数的多寡来做最终决定的。在过去这么多年的时间里,斯大林同志之所以能够保证自己的决策,在政治局的讨论中能够获得通过,就是因为那种旧有均衡的局面存在着,他能保证在各类问题的讨论中,支持自己的票数始终占据多数。
而随着加里宁同志的病逝,这种局面就不存在了,如果没有新的均衡局面出现,那么即便是斯大林同志,也不敢保证自己的提议始终能够在政治局的讨论中顺利通过。
如此一来,一个问题出现了,不管是谁能够接替加里宁同志的位置,对当今这个世界来说,都不是无关紧要的一件事,毕竟如今苏联正在谋求着新的世界霸权。
除了汇集到莫斯科的各国特使之外,在中央委员会的号召下,全联盟各地也纷纷组织起各种类型的悼念活动,这些悼念活动有的是各地政府机构牵头组织的,有些则是地方群众自发组织的——不要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考虑那个时代的人心,在卫国战争刚刚结束的岁月里,对于苏联人来说,类似加里宁同志这样的中央领导人一旦去世,绝对是天塌一般的大事,悼念活动上人们哭出眼泪来也不是演戏,有的还真是真情流露。
按照斯大林同志的命令,维克托成为了加里宁同志治丧委员会的组织者,原本按照他的想法,这个工作应该是很繁琐的,但事实证明,他确实是想多了,因为在联盟的运作程序中,有关治丧的问题是有专门的程序和负责机构的。
就在离开了格拉诺夫斯基街医院,返回克里姆林宫不久,中央委员会办公厅便有人找上了门,送来一份名单请他斟酌并签字,而这份名单上所涉猎到的人,便是加里宁同志的治丧委员会成员,谁可以上这份名单,谁不能上,是要由维克托来做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