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八章水力锻造,汉末之并州匪政,杨氏良家子,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在大陵县,汾水河畔。</p>
</p>
张瑞被数十名文武官员拥簇在中间,与雄壮的将军们相比,纤细的身材略显消瘦。</p>
</p>
但就是这瘦削的身影,简简单单的在河边负手而立,却仿佛有气吞山河的豪气。</p>
</p>
周围如云的铁甲脸上无不流露出崇拜、尊敬的神情。这就是能带领我们建功立业的英君明主!</p>
</p>
谁若敢与将军为敌,吾等誓将其乱刀砍碎!</p>
</p>
将士们杀伐戮灭、气冲斗牛,张瑞则要为其提供稳定的支持。</p>
</p>
今日这里文武云集,正是为了见证钢铁产能的巨大提升。</p>
</p>
在科学院祭酒裴琚的指挥下,数十名科学院教习和上百名铁官在一套复杂的水车旁展开作业。</p>
</p>
虽然人员众多,但在一名从事中郎的指挥下,一切都有条不紊。</p>
</p>
水力鼓动的风机发出沉闷的呼啸声,巨大而又沉重的钢锤被固定在一根粗长的轴木上,随着水车的翻转,快速起落,很快便将毡板上的铁锭锤炼完成。</p>
</p>
这效率惊讶了无数围观的文武将校。</p>
</p>
科学院祭酒裴琚亲自指着水车旁的风机,解释道:“此为水排。大汉孝光武皇帝建武七年(公元三十一年),南阳太守杜诗,躬行改革,以水力取代畜力,以驱动风机,使冶铁者为排吹炭,激水鼓之。”</p>
</p>
南阳自战国以来就是全国重要的钢铁产地,大汉孝武皇帝在这里设置了铁官,冶铁技术一向发达。</p>
</p>
黄河水力之便更在南阳之上,在黄河流域的兰州,在后世更是全国最著名的水车之都。</p>
</p>
这种水排正适合河东、太原两郡。</p>
</p>
其中汾河贯穿了太原、河东,从东北向西南汇入黄河干流。</p>
</p>
而河东又处于黄河几字形右下方拐角处,西面、南面都以黄河为界,被黄河包围,可以大举建设水排。</p>
</p>
这种水排发明至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汉室其他郡国是否重视,张瑞不清楚,但在河东、太原两郡,张瑞打算投入重资,以兴建这种冶铁设施。</p>
</p>
裴琚接着说道:“史册记载,南阳铁官以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见功多,百姓便之。天下三十六处铁官皆知晓此技术。主公前番又聘请各郡能工巧匠,有</p>
</p>
随后裴琚请张瑞向前,靠近水中巨大的水车,说道:“此物名为水碓。汉安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尚书仆射虞诩上疏,建议在陇西羌人住地筑河槽、造水碓。至此边远地区遍布“水舂河漕”“用功省少,军粮饶足”。”</p>
</p>
贾诩护卫在张瑞身边,其见多识广,又出身凉州,对羌地环境非常熟悉,提出疑问,说道:“水碓在大汉境内亦算常见。凡水碓,山国之人,居河滨者之所为也,攻稻之法,省人力十倍。却与眼前之物似有不同。”</p>
</p>
以水力舂米,在秦汉时期便早已发明了,并不算什么稀奇之事。甚至河东功曹掾杜畿之孙、晋朝名将、灭吴统帅杜预在历史上还造出了连机碓,以一个大水轮驱动数个水碓同时工作。书中形容为“自高注下,势愈奔激。居民以运轮舂,碓声如桔槔,数十边位,原田幽谷为震。”</p>
</p>
也就是张瑞不知道,否则以其魔鬼秉性,一定会派士兵逼着杜畿去行房,赶紧造个娃。让杜预赶紧出生。</p>
</p>
但显然如今裴琚制造的这个水碓与汉室的水碓有些许区别。</p>
</p>
裴琚便笑着说道:“科学院教习中有三名墨家了弟,考据汾河水纹后,稍改锤臂,以尽河东、太原山铁之利。将舂米之锤改为锻铁之锤,以延长锤臂为用,辅以墨家技术,增加钢锤力度。”</p>
</p>
这算是基础的力学运用了。臂杆越长,钢锤的作用力越大。</p>
</p>
但墨家具体如何设计以增加钢锤力度,张瑞作为主君也没必要去了解。</p>
</p>
他只需要关注成效即可,便问道:“如今以水力锻钢,成效如何?”</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