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1章 大明的军制急需改革,明末妖僧,沉渣,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自成果然攻下了汝宁府,整个河南已经独孤求败了,刘慧明一边让人打听土兵和襄阳方面的动向,一边利用这段时间整编新军,并贴出告示招募新兵。
马万年知道刘慧明的野心,也无意阻止,反而从自己的白杆老兵里面抽出两百人作为教官借给刘慧明使用。
刘慧明大喜,忙起身道谢。
马万年笑道,“大哥志在天下,怎能没有自己的兵马呢?”
刘慧明有些感动了,不知道他是真傻还是坦诚,总之这一刻,他是真拿自己当大哥看的,这个兄弟值得自己交往。
大明现在实行的是两套军事体制,一套是军户制,是太祖皇帝朱元璋亲自制定的,地方上由低到高分别是士卒、小旗、总旗、百户、千户、卫指挥使和都指挥使。十人为一小旗,设小旗长一人,五小旗为一总旗,设总旗一人,两总旗为一百户,设百户长一人,因此一个百户所的编制就是一百一十二人。
十个百户所组成一个千户所,辖兵士一千一百二十人。五个千户所组成一卫,有兵士五千六百人。一个省设一个都指挥使司,管辖境内所有卫所兵。这些卫所兵平时务农,战时集结起来出征,一支军队一般都是从各个卫所抽调精悍之士,临时拼凑起来,再由朝廷临时派遣一员大将过来领导,这员大将就是总兵了,打完仗以后士卒回到各自的卫所,总兵也会第一时间把军权交出去,回到自己原来的岗位上。
老朱这么搞无非就是防止武将坐大,但造成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士兵其实就是农民,平时疏于训练,战时临时拼凑在一起,彼此缺少默契,就连主将都是临时到任的,这样的军队战力可想而知。
因此,马祥麟虽然现在就是湖广行都司都指挥使司,掌握半个湖北的兵权,权力力虽很大,就连前几天被马万年乱军所杀的薛胜功理论上讲就是马祥麟的下属,他被自己上司的公子杀了,这种事放在大明也是说得通的。但卫所兵早就腐化不堪了,与其说他掌握着一省的兵权,还不如说他掌握了一省的佃农或者丐帮。
卫所制在土木堡之变以后就已经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代之而起的是另一套军制——营兵制。
营兵制主要在边军中使用,军制就是大家熟悉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守备、哨官、队长和什长,兵员往往没有定数。营兵最初是战时抽调卫所军组成的,但到了后面几乎完全靠社会招募了。
这两套兵制各有优缺点,卫所兵养兵成本低,但是战斗力也低,低到连流寇都打不过。而营兵制战斗力强悍,但是花费太高了,九边的军费特别是辽东的军费,让朝廷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都已经快要养不起他们了。
营兵制内部结构也很复杂,最精锐的就是家丁了,基本上每一个总兵都有自己的家丁,他们占据着朝廷发放的绝大部分资源,却只能用在生死存亡之际为总兵保命所用。而普通的士卒和军护差不多,仍然是和叫花子一个级别的。
刘慧明作为一个现代人,自然不会考虑卫所兵,他决定改良营兵制,作为一个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军事发烧友,他不可能不借鉴现代兵制,但为了照顾马万年的感受,他还是要和白杆兵互相融合了一下。
在校场上集结完之后,他把沿路搜罗的三千人单独列出来,分为一百二十个小队,每个一个小队二十五人,刚好组成一个锥阵,设小队长一名,行军时保持五五方阵或四六方阵,战时则排成白杆兵的锥阵御敌。
五个小队为一旗,设旗正一名,全营按个人技艺排名,技艺最好的为第一队,对正即为旗正,其下依次为第二至第五小队,如此第一小队为这一旗里最强小队,饷银自然也是最高的。如果旗正战死就由第二对的对正顶上,以此类推。作战时,如果第一小队人员缺编,则自动由后一个小队的人员补齐,永远保持第一小队满编。
刘慧明知道,军队里无论什么都必须规定死,不然一个小小的纰漏都会出乱子。
五个旗为一营,设营正一人,由第一旗旗正担任,营副一人,训导官一人,与营副同级,如此每营满编六百二十六人,战兵六百二十五人,训导一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