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闲得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五十六章:满足炫富心理,一九八一年,实在闲得疼,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黄瀚没有沈晓蓉那么乐观。

认为刚刚开始时那些贸易公司不知深浅,生意应该会停下来等待观望一段时间,从香港转口未必能够做得到订单。

即便做得到,合同数额也不会大,想要形成批量急不起来,那得等一段时间。

等不少公司试探出“巴统”雷声大雨点小,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对于民用产品的审查根本不严格。

问题是刚刚投产的“好猫集团”不可以等一两年。

为了产品质量,为了给新工人锻炼期,新设备磨合期,可以降低产量。

即便如此投资总估值达到一亿五千多万人民币的大型企业,一年怎么着也得生产几十万辆自行车。

投产初期适当压缩产能,只上常日班,年产值也得有两三个亿!

“好猫牌”自行车出厂价没有低于八百块人民币的,“外销型凤凰牌”出厂价不会少于四百块。

当下国内生产的普通二六、二八型号自行车,市场零售价在二百块钱左右,出厂价应该是一百五十至一百八十块。

黄瀚早已经指示,“好猫集团”走高档路线,确保质量好、款式新颖,不怕贵,不跟国内任何一家自行车厂玩低价竞争。

“好猫集团”的自行车零售价最起码是普通自行车的两三倍,超过一千块钱的型号、品种达到一半。

量产的“好猫集团”一年能够出这么多货,哪怕压一半库存也让人受不了。

但是分销到三百家专卖店就好看多了,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一家专卖店平均一天卖十辆八辆自行车都做不到吗?

先富裕起来的人不少呢,黄瀚就清清楚楚记得九十年代初。

太多苏北的销售员买售价八百多甚至于一千多一件的亮丝T恤,买几千块钱一套的西装,还都留着袖口上的商标。

他们还爱买几百块钱一双的意大利皮鞋。

当然,那些皮鞋基本上是山寨版,绝大多数是浙江、福建生产的。

为什么?几套衣服的钱都能买一套房子了。

为了炫富呗!这些都是行头。

现在能够满足炫富心理的又多了“好猫牌”自行车,他们肯定舍得花千儿八百给儿子、闺女买。

式样时髦性能优越的“好猫牌”、“出口型凤凰牌”自行车,才一件T恤的价钱,不要太划算哟!

初中、高中的少年也喜欢攀比,爱炫富的不在少数,九十年代真的是个一切向钱看的年代,变着花样炫富的不在少数。

大哥大刚刚出来的那几年,就有不少“甩子”买个大哥大专用包,里面塞一个大哥大仿真模型装门面。

故意在人多的地方用大哥大通话,声音大得让人发指的很常见。

这都是一个心理,为了炫富。

初中、高中的青少年骑上“好猫牌”山地车、小轮车,肯定能够成为学校的时尚,当然能够引领消费。

平均一家专卖店一年销售三千辆自行车,三百家就是九十万辆,足以消化“好猫集团”两年内的产能。

两年后,都到了九二年了,这一年是具备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走进了新时代,蓬勃发展的势头不可阻挡。

来自于“巴统”的制裁简直成为了摆设,日本第一个跳出来跟中国贸易,接下来西方国家一个个都眼睛红了。

为什么?

改革开放已经进入第十三年,中国的市场庞大了几倍,中国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涨了数倍,具备了购买力。

资本家都是贪婪的,此时哪管什么“巴统”,八九年底撤走的资本又回来了,不仅于此,还大多数是翻着倍的回来。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发展中,最最艰难的就是八九年底到九一年底这两年时间。

用内忧外患,内外交困来形容都不为过。

黄瀚想好了,为拉动内需尽微薄之力。

买、买、买,也是拉动内需啊!

到年底截止三个亿花出去,这得带动上游、下游至少十五亿的连带产值。

没多久就要去上海上大学了,估摸着沈建华肯定会经常请黄瀚去小酌一杯聊一聊。

这不是凭空想象,沈建华现在虽然位高权重,但这个人不是个忘本的。

沈晓蓉、秦淑洁、秦淑珍虽然把许多事情瞒着沈建华。

但是以沈建华的智力值哪有可能看不出来他家跟黄瀚家的关系不同寻常?

小姨子秦淑洁忽然间就混成了大公司的总经理,麾下有几百号职工,居然投资三千万美金跟三水市、上海自行车三厂合资。

这一切怎么解释?

有些事情说不清,秦淑洁跟上海自行车三厂合资没有打谁的旗号,纯粹就是一笔生意。

然人家厂领导以及上级领导都知道秦淑洁是沈书记的小姨子。

凤凰牌形容成是当下中国第一品牌都不为过,合资报告能够批下来多多少少有点看在沈建华面子上。

黄瀚结交干部,尽可能帮助熟悉的干部获得政绩更上一层楼,目的不是为了以权谋私,是为了不被欺负。

事实证明至今为止,黄瀚家没有被谁欺负过。

是不是因为有不少领导关照,黄瀚家暗地里获得不少实惠,这真说不好。

改革开放过程中得到实惠的群众上亿,黄瀚具备先知这个大杀器,当然更加实惠。

沈建华应该不太清楚黄瀚家的实力究竟到了什么程度。

但是他知道,他在三水县任职时黄瀚家就赚得不少。

这些年他去过不少地方,总能够在繁华商业区瞧见“风牌专卖店”,他当然意识到黄瀚家早非吴下阿蒙。

黄瀚这个三水市的智囊来了上海,可以断定沈建华定然喜欢跟他谈发展、谈未来。

那时黄瀚就会建议沈建华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加速进行基础设施改造。

并且让他放下思想包袱,用不着担心开发出的商品房滞销。

反正此时的银行和政府是一体的,建议沈建华把滞销的商品房抵押给银行,贷到款继续大拆大建。

再有严查拿了地迟迟不开发重罚的统一行动,相信能够增加经济的活跃度。

说实话,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上海残破不堪,连上个厕所都不方便。

棚户区的居住条件太差了,一大早家家户户升煤炉,整个弄堂里乌烟瘴气,然后妇女们排队倒痰盂、倒马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全球战国

混吃等死

将军你人设崩了

一路漫漫

陈杰丽萨

啄木鸟

徒弟总想要我命

陌裳秋

温元皇后传

愿一世繁华

投其所好

姜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