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佐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0338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大汉第一太子,中丞佐吏,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夫天子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作为起自草莽、立于乱世,实际上并无血脉、法理传承的新兴统一政权,也汉室确实需要通过‘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方式,来坚固政权的统治合法性。
但换个角度来说,刘盈的解释,也算是另一层面的正确答案。
——政权的合法性,可能需要一些形象工程来辅以巩固,但绝不该完全由形象工程来建立。
道理再简单不过。
——夏亡于夏桀姒(si)癸之手,难道是因为夏都宫室不够华丽?
亦或是断送殷商王朝的商纣帝辛,所居住的殷都不够雄伟?
很显然,都不是。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确实如刘盈方才所言:如果皇帝真的能做到爱民如子,那即便皇宫是间茅草屋,那也必然是‘惟吾德馨’;
反之,若皇帝将桀、纣之流视作毕生的偶像,那即便是住上了天宫,也早晚会被‘宁有种乎’的华夏之民拉下王座。
要知道华夏,可是连‘闲神’都不养的彪悍民族!
就连神无能,都会被彪悍的华夏民族无情抛弃,甚至是唾弃,就更别提**凡胎,自称‘受命于天’的暴虐君主了。
当然,如果此刻坐在自己面前的,是自己的兄长、汉太祖高皇帝刘邦,那刘交可能还会再试着劝一劝,以恢复‘天子居长乐而威服四海’的正常状况。
但稍想了想眼前的侄子刘盈的为人,刘交便也就释怀了。
——眼前这位,可是能在众目癸癸之下,以监国太子之身喊下那句‘郑国渠一天不修好,长安城就一天不建造’的主!
相比起那句已经传遍天下的‘渠不成,都不筑’,刘盈以‘朕虽冠,然仍幼’为由,再次将长乐宫让给太后吕雉,也就是无比寻常的事了。
再者,刘盈提到的其他几点,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此刻,刘交之所以能坐在御辇之上,劝刘盈‘再考虑考虑,争取早日住进长乐宫’,正是因为片刻之前,刘盈巧妙化解了这个问题,以‘一切如故’的决定完美化解了这场不大不小的隐患!
可若是方才,刘盈真的接过叔孙通的话头,表示‘朕确实应该住进长乐宫’,那此刻,刘交恐怕就要躲在尚冠里的楚王府内,好好想想怎么在这位心狠手辣的侄子手里,活到寿终正寝的那一天了。
总体而言,对于刘盈最终做出的决定,刘交的第一反应是‘这样或许不行’;
但在仔细考虑过之后,刘交终还是不得不承认:对于汉室而言,刘盈拒绝,起码是‘暂时拒绝住进长乐’,或许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相较于‘天子住在长乐宫,太后住在未央宫’的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如今的汉室也显然更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
当然,还有一点,是刘盈没明说,此刻却在心底里盘算的。
——借着‘加冠成人’把太后老娘赶出长乐宫,不单单会让刘盈在天下人心中留下‘不孝顺’的印象,也不单单会让原本稳定的朝堂横生波澜。
最主要的是:若刘盈真的这么做,恐怕连看上去一副懒洋洋的架势,好似已经淡退的太后吕雉,也会因此受到刺激!
即便是按最理想的预测,吕雉也起码会对刘盈心生芥蒂。
而如今的汉室,显然无法承担‘帝后不合’,尤其是弱冠天子与摄政太后不合的严重后果。
所以,刘盈方才告诉刘交的诸般疑虑,都可以说是尚在其次,甚至完全就是说给刘交听的。
为了汉室的内部稳定,也为了自己日后能更好的掌控朝局,单就是‘不惹老娘生气’这一点考虑,就足以让刘盈立下‘永不住进长乐宫’的海誓山盟!
反正过去几年,再加上前世那十来年,刘盈都已经在未央宫住习惯了;对于住进长乐宫,刘盈并没有什么执念。
——比起住进长乐宫,拼着惹老娘不高兴,却只得到一个‘住进皇宫’的虚无光环,显然是加冠亲政、母子情深这样实打实、摸得着的好处,对刘盈的吸引力来得更大。
刘盈请叔叔刘交于自己同乘,也并非是为了听刘交劝自己‘跟太后抢一抢长乐宫的居住权’。
想到这里,刘盈面带轻松的深吸一口气,又如释重负的将气呼出;
再次抬起头时,刘盈望向刘交的目光,已是嗡而带上了一抹郑重其事。
“自太祖高皇帝十一年,关东诸宗亲诸侯国所需之粮,便皆乃少府购于少府,而后运至敖仓,以供诸侯自遣人取。”
“只去岁,朕似有闻:吴王濞,于少府购关中粮,而输关东诸侯一事颇有微词?”
意有所指的发出一问,刘盈意味深长的看向刘交的目光深处,又故作轻松的一笑。
“不知于此事,王叔可有所耳闻?”
刘盈话音未落,便见刘交面色陡然一紧,躲闪的目光中,竟立时带上了一抹惊疑之色!
但很快,刘交便调整好情绪,快速给出了自己所能给出的、所应该给出的答案中,最合适的那个。
“于此事,臣略有耳闻,然亦知之不详。”
“只楚国似有传闻:故荆王刘贾之后,荆地之民弃地而走者十之有三,更遁入山林者不知凡几。”
“许是民口不丰,又荆地略有贫瘠,方是吴王口有失言,诽议国政?”
以一种很不确定,好似闲聊猜测的语气道出这句话,刘交便自然地浅笑着低下头,摆出了一副‘我就知道这么多,陛下再问,我可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的架势。
倒是刘盈闻刘交此言,面上笑意更深了一分,在刘交身上打量了好一会儿,才摇头叹息着侧过头去,望向御辇外,驻足章台街边的长安百姓。
——对于吴王刘濞的处境,刘盈自是心知肚明。
贫瘠的土地、稀疏的人口,包括恶劣的气候和地理位置,都足以让刘濞心力憔悴,穷思壮大吴国的办法而不得。
但刘盈也同样知道:刘濞‘嫌少府卖粮卖的贵’,却并不是完全出于自身所面临的糟糕处境······
“前些时日,朕阅古之杂书,其上有言:荆楚之地,多有铜、铁之矿,又尤以荆地之铜,因质良而闻于天下?”
冷不丁发出一问,刘盈望向刘交的目光中,终是带上了一抹毫不遮掩的审视。
“依王叔之见,吴王于朕之怨,可是欲开铜山而不得,方以此‘贫苦’之言苦诉于朕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