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华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二十四章:君无戏言,日月永在,煌煌华夏,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如果不是朱允炆的到来,可能像方孟昇这种级别的官员多少年都未必能到鄱阳县来一回。<r/>
<r/>
但现在不同了,省府两级的主官都齐聚鄱阳县,跪满了简单朴素的县衙大堂。<r/>
<r/>
“行了,都别告罪了,起来吧。”<r/>
<r/>
坐在明镜高悬的匾额之下,朱允炆也找不到一丁点县令的感觉,因为他面前的这群人没有一个是普通百姓。<r/>
<r/>
“朕是为了庐陵县一事来的。”<r/>
<r/>
不说还好,一说这群江西的官员就打起哆嗦来,方孟昇有心辩解两句,刚站出班列就听到朱允炆的声音。<r/>
<r/>
“本来朕是想把你们都砍了的,但是来到江西一看,倒也怪不得你们了。”<r/>
<r/>
“陛下明查秋毫,陛下圣明。”<r/>
<r/>
方孟昇激动的差点哭出声来。<r/>
<r/>
他不想赈灾吗?实在是没这个能力啊。<r/>
<r/>
连月降雨,赣江汛情紧急,吉安府那一段闹水患,淹了几个县的事他方孟昇不是不知道。关键是江西支流如此之多,这雨又不见停,濒临鄱阳湖的南昌府,坐着长江的九江府也要小心防备,他有多少人手可以用?<r/>
<r/>
到处报险,到处加筑河堤,他不能为了一个已经淹没的吉安府再搭进去其他几个府了。<r/>
<r/>
“难得今天雨势小了一些,跟朕一道去鄱阳湖看看吧。”<r/>
<r/>
看看县衙外的细雨绵绵,阴云密布的沉重,就像一块巨石压在朱允炆的心头之上。<r/>
<r/>
“危险啊陛下。”<r/>
<r/>
双喜劝了一句:“鄱阳话水位线已经高过了界点,报了汛险,去不得啊。”<r/>
<r/>
“没事,朕就远远看一眼。”<r/>
<r/>
朱允炆站起身,瞥了一眼这满堂的大员:“朕本来是打算喊尔等去吉安府的,但是现在汛情当前,吉安朕就不去了,希望诸位这次引以为戒,踏踏实实的做好接下来的防汛工作。”<r/>
<r/>
苍天保佑,脑袋算是保住了。<r/>
<r/>
十来号人都激动的跪在地上齐呼万岁,顺道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不辜圣恩。<r/>
<r/>
在朱允炆的记忆中,一定有一段历史是无法忘记的,那就是九八年的那场大洪水。而在九八抗洪战役之中,江西,也是主战场。<r/>
<r/>
长江决堤,整个九江几乎被全淹,成了江西乃至全国受灾最重的城市之一,暴露了无数令人痛心疾首的豆腐渣工程。<r/>
<r/>
而今朝的大明,这些河岸堤坝,却连后世的豆腐渣工程都比不上。<r/>
<r/>
用巨石、黄泥、水这些原始材料构筑的堤坝,拎起巨锤来砸,都能一砸一个坑,哪里扛得住几亿、乃至几十亿立方洪水的冲击,古人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几乎等同于零。<r/>
<r/>
“你们预计,如果这雨要继续下下去的话,咱们还有多少时间?”<r/>
<r/>
没人希望继续降雨,但是凡事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r/>
<r/>
在距离距离湖岸约百丈的位置,朱允炆眺望着鄱阳湖,那清澈的湖面早已翻滚不息,只等着时机一到,就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咆哮,昔日救命的善水顷刻间变成杀人的洪流。<r/>
<r/>
十几人聚在一起互相看看,一个江西本地籍的官员开腔道:“回陛下,如果还按照前几日的降雨量,恐怕,要不了十天,长江临岸的九江府就会第一个受灾,连带之下,赣北一带就都成泽国了。”<r/>
<r/>
九江,又是九江!<r/>
<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