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华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五章:育才,日月永在,煌煌华夏,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r/>

他识字,早在三岁时便可通读唐宋诗词了,这本书里的内容与他而言十分的浅显。<r/>

<r/>

但于谦还是来了,这是一个孩子主动向家里要求的,于谦的祖父是当年工部主事,浙江清吏司的郎官,于家这点面子还是有的。<r/>

<r/>

时代不同了,按部就班的在家里读古文经典将来已经不见得有什么出息,所以于谦才希望能来学堂读书。<r/>

<r/>

开课,致礼。<r/>

<r/>

虽然一年级的水平对于谦来说极其的简单,但他还是很用功的在学习,静下心,跟着讲师识字认拼音,然后温习着简单的入门诗。<r/>

<r/>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r/>

<r/>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r/>

<r/>

读着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所作的田园诗,于谦却看向了南京的方向。<r/>

<r/>

而在南京,朱允炆也在时刻关注着教育这一块。<r/>

<r/>

学堂开办也已经有一两个月的光景,朱允炆便通知双喜,坐不住的他打算离宫去看一趟。<r/>

<r/>

算不上低调出行,不过是在不干扰到学堂内孩子们的学习前提下,将学堂外的安全环境落实好即可。<r/>

<r/>

“这群孩子将来可能出一省布政、也可能出部堂大员,朕自然要看看。”<r/>

<r/>

一身轻简的便服,朱允炆已经推门走进了学堂的庭院之内,这时候正赶上开课,三间堂舍内都有着讲师授课的声音。<r/>

<r/>

新任的教育部尚书黄观陪在朱允炆的身侧,看着后者极其恶趣味的在一间间房舍的窗户外窥视,也不知道皇帝在看什么。<r/>

<r/>

皇帝在干什么?当然是想体验一下班主任抓包的小趣味了。<r/>

<r/>

但是紧跟着他就很失望的发现,一堂之内百名学生,没有一个走神或者乱瞄的,都专心致志的看向讲台上的教师,或是闷头于书籍之上。<r/>

<r/>

这个年代,一个学习的机会贵重如登天的阶梯,所以这群孩子格外的珍惜。<r/>

<r/>

走神放肆,要是被开除出学堂,赶回了家,那可真会被父母活活打死。<r/>

<r/>

“陛下。”<r/>

<r/>

黄观刚开口,就见朱允炆抬手,忙缄默下来。<r/>

<r/>

“不要发出声音,安心看着。”<r/>

<r/>

一个皇帝、一个尚书,就这么静静的守在学堂外,足足看了两刻钟的功夫才转身离开。<r/>

<r/>

“陛下不打算鼓励一下这些孩子吗?”<r/>

<r/>

本以为朱允炆会在这待到这群学生下堂,没曾想皇帝竟然直接转身离开了,黄观还有些没反应过来。<r/>

<r/>

“整整两刻钟,这群孩子都没有看咱们一眼,如此用功,即使没有朕的鼓励,他们也会认真刻苦的学习。”<r/>

<r/>

外简内奢的马车内,朱允炆由衷的开心,夸耀着这群孩子的表现。<r/>

<r/>

教育是国之根本,孩子是国家的未来。<r/>

<r/>

能看到这群孩子如此努力的攻读,朱允炆自是欣慰不已。<r/>

<r/>

“要保障这群孩子的伙食,让他们吃好些。”<r/>

<r/>

“请陛下放心,在吃食上,餐餐都有肉。”<r/>

<r/>

皇帝心疼孩子,南京城里的学堂自然严格按照标准来执行,上行下效,哪怕别的省份有吃亏空的行为,但也绝对要比寻常百姓家吃的好。<r/>

<r/>

“那就好,那就好啊。”<r/>

<r/>

大明富有四海,北方还有整个草原,数之不尽的牛羊马匹,这一年间,南京城里的肉价已经掉了许多,举凡是孩子不甚太多的百姓家,虽然做不到餐餐有肉,但一个月开开荤腥,祭祭五脏庙也是轻而易举。<r/>

<r/>

只是吃饱穿暖的要求,在眼下的大明,不再是什么难事。<r/>

<r/>

回转皇宫,朱允炆便唤来正在读书的朱文奎,问道:“你想要跟其他的孩子一起上学吗?”<r/>

<r/>

后者两只乌溜溜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不假思索的点头。<r/>

<r/>

“想。”<r/>

<r/>

“那好,你爹我来安排。”<r/>

<r/>

揉了揉朱文奎的小脑袋瓜,朱允炆便提笔写了一句话,差人传给魏均。<r/>

<r/>

“安排一下,在玄武湖外盖一所学堂,大约能容纳一百人即可。”<r/>

<r/>

交代下去,朱允炆便传召了朱棣、徐辉祖和杨士奇三人。<r/>

<r/>

“朕在玄武湖加开一所学堂,宗亲。武勋和百官,家里有孩子的可以报名,这所学堂不同于眼下朕推行的三级教育学堂,学得东西不一样,教他们的讲师,由朕亲自担纲主讲师,卿等三人担任副讲。同时传谕各省,也可举荐入京,考定通过,皆可入学。”<r/>

<r/>

民间有面向士林百姓的一般化学堂,南京,朱允炆打算加开一所走精英路线的精英学堂。<r/>

<r/>

“不过先说好,这所学堂可不是谁都能进的。”<r/>

<r/>

这个世界上有天才和庸才之分,这是天地不公的表现。<r/>

<r/>

有的人打一落生就比别人更聪明,他们哪怕接受粗陋的教育也会进步的飞快,而针对这个群体,为什么要让他们接受简陋的教育呢?<r/>

<r/>

非是朱允炆鼓励两极分化,而是有这么一群早慧的孩子,本就应该接受更成熟的教育。<r/>

<r/>

他们会比同领的孩子更早的进入社会,权利责任对等原则,他们比同龄的孩子也要更早的承担起社会上的责任。<r/>

<r/>

朱允炆不会测智商,也没打算搞什么门萨俱乐部之类的不明觉厉的组织。<r/>

<r/>

他打算成立一个大明的少年团,让这里的孩子更早的接受跟这个国家有关的知识,更早的成为国家各个领域的生力军,为国家和民族奉献力量。<r/>

<r/>

三人都明白了朱允炆的意思,说是少年团,倒不如说是天之骄子团。<r/>

<r/>

仅从师资力量来说,那这天下便无可出其右的了,而且选材也要选出顶尖的神童。<r/>

<r/>

这位皇帝脑子里的奇思妙想太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可以看出,早几年皇帝一直都是在收着来的,眼下完全有放飞自我的态度,一个个崭新的理念抛出,不办教育,谁还能跟得上皇帝的步伐。<r/>

<r/>

所以他们也是大力支持,也觉得要是能有个学堂拴住皇帝倒也是好事,不然他们这天天跟在皇帝身边,实在是吃力的很。<r/>

<r/>

跟不上皇帝的步伐可是很丢人的事情。<r/>

<r/>

“这个团体将会面向全大明进行招录,中枢由你们三人来举荐,而地方上则由各省布政使举荐,最后由朕来亲自考定。”<r/>

<r/>

通过了才能入团,不能通过的,就打道回府。<r/>

<r/>

不存在打招呼、讲人情的任何可能性。<r/>

<r/>

当然,最终入学的可能率上,仍然会是中枢朝廷里这些贵胄之后的机会更大。<r/>

<r/>

因为他们的家境在这里,打小识字读书又能耳濡目染,圈子里接受到的知识,总是要比民间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更加高深。<r/>

<r/>

但这并不说明他们天姿有多么高,他们只是因为处在一个接受知识的井口上,所以才会更加的早慧和成熟。<r/>

<r/>

这群孩子的入学率一定会高于地方上普通家庭出来的,这是起点的高低不同导致的,所以朱允炆还要设置半年考和年终考定两项,这个目的就是看出成长的速度,真正的天才,是一定会后来居上的。<r/>

<r/>

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事情是上天注定。<r/>

<r/>

“十二岁以下皆可报名,你们回头都知会出去,有想要参加的,把名单整理好,交给朕即可。”<r/>

<r/>

朱允炆交代道:“考定的时间,就放在今年的中秋节后吧。”<r/>

<r/>

再多腾出几个月的时间,也给各省一个举荐的机会。<r/>

<r/>

“你虽然是免试入学,但如果将来考定不通过的话,你爹我也会毫不客气的裁汰你。”<r/>

<r/>

晚上吃饭的时候,朱允炆在乾清宫里冲着朱文奎正色道:“所以千万不可以有懈怠的想法,这几个月安心看书,朕批阅过的奏本,你若是想看也随时可以看。”<r/>

<r/>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r/>

<r/>

恭敬应下,朱文奎便继续闷头吃饭。<r/>

<r/>

“嗯,你记住,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r/>

<r/>

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r/>

<r/>

这句话不仅仅是对朱文奎说的,也是朱允炆这个君父对全天下孩子的许诺。<r/>

<r/>

大明少年团,唯才是举,无视出身,不看重家境,招录的,全都是眼下大明最顶尖的那一撮。<r/>

<r/>

朱允炆的招录标准是红线,只有过关和不过关,并不打算搞计划招生,非得招录到一定的数量。<r/>

<r/>

如果没有一个过关的,那这个少年团就空置着。<r/>

<r/>

如果一次性能有几百几千人过关,那朱允炆反而要进行二次考定。<r/>

<r/>

只有更严格,没有更宽松。<r/>

<r/>

皇帝的意思被传达到了各省地方,各省也开始启动相应的察荐程序。<r/>

<r/>

这个机会,就这么被推到了于谦的面前。<r/>

<r/>

“素闻神童美名,本官也曾与你祖父有过共仕的缘分,今日便送你一程。”<r/>

<r/>

浙江左布政使王钝在杭州学堂见到了于谦,勉励道:“而今圣上开恩学,擢天下英才亲自授课,一旦入选,他日必青云直上,孩子,我很看好你,希望你不要让家乡父老失望。”<r/>

<r/>

小小的身板挺得笔直,于谦躬身谢礼,用不卑不亢的语气说道:“学生谢过藩台大人。”<r/>

<r/>

“嗯。”<r/>

<r/>

王钝唤来一名胥吏:“此番我浙江共荐十人,你回头持本官手令去杭州卫借一个小旗,负责沿途保护。”<r/>

<r/>

说完便看向于谦。<r/>

<r/>

“回家跟父母告个别,顺便收拾一下行礼,三日后,在这杭州使司衙门口集合。”<r/>

<r/>

“学生告退。”<r/>

<r/>

看着于谦离开的身影,王钝由衷的赞叹道:“真麒麟儿啊。”<r/>

<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辟天录

洋猫南北

究极体

安宁的小鱼儿

我在斗罗召唤水浒

景公然

女爵爷驯夫记

星瑞

夫君个个美如花

画浮幽生

快穿后我只想吃恋爱的糖

孤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