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华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五十四章:大明人口普查(二),日月永在,煌煌华夏,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别说户部的官员发愣,就连双喜都愣住了。<r/>
<r/>
他可是常年跟在皇帝近前,朱允炆一家有多少口子他不比谁都门清,而且每一次出巡双喜都跟在跟前守着,要说朱允炆动了凡心,出巡的时候临幸了哪个女子甚至于留下龙种,御前司早都接宫里来了。<r/>
<r/>
朱允炆又不是惧内。<r/>
<r/>
当然,朱允炆也不可能有什么历史遗留错误。<r/>
<r/>
“你们别多想,先坐。”<r/>
<r/>
示意户部两人坐下后,朱允炆才缓缓开口。<r/>
<r/>
“继续记,大明御前司总管太监,孙双喜。”<r/>
<r/>
便是这短短一句,双喜整个人如遭雷击般怔住了,而后泪水决堤而下,噗通一声便跪了下来。<r/>
<r/>
“奴婢不敢。”<r/>
<r/>
自古帝是帝、仆是仆,哪怕是历朝历代权倾朝野的阉宦那还是太监,没人会把太监当成皇帝的亲人。<r/>
<r/>
“你虽是后天有缺,但你一样是咱们大明的子民。”<r/>
<r/>
朱允炆掏出一块手巾递到双喜的面前:“瞧你那点出息,哭的眼泪鼻涕都下来了,爬起来滚一边擦干净咯。”<r/>
<r/>
打发走了双喜,朱允炆转头看向户部官员,发现后两人呆愕未动,当下就皱了眉。<r/>
<r/>
“嗯?”<r/>
<r/>
这一声鼻音,顿把二人吓得面白如纸,忙提笔抄记。<r/>
<r/>
“继续,大明丽江侯、御前司海事总管太监郑和。”<r/>
<r/>
两人再写,而后便发现朱允炆站起了身。<r/>
<r/>
“凡宫中宦人、宫娥,你两人到御前司全部登记下来,朕的皇宫里一样没有奴隶,都是咱大明的子民。”<r/>
<r/>
朱允炆迈步离开,又看到了追随自己身后张口欲言的双喜,温和一笑。<r/>
<r/>
“给朕把嘴闭上,什么废话都不要多说,这皇宫是朕的家,也是你的家。”<r/>
<r/>
薄薄的白雪上,留下两人迤逦的脚印直趋后宫。<r/>
<r/>
有了皇帝的带头参与,这人口普查的工作便是好开展了许多。<r/>
<r/>
内阁带头响应,紧跟着的便是在京的京官和各种达官显贵,老百姓们也是热情高涨的投入进这项活动当中。<r/>
<r/>
以往家家户户还喜欢瞒报孩子,毕竟当年有各种各样的丁口税、丁徭之类的苛捐杂税,而眼下的大明啥都没有,也属实没有瞒报的必要。<r/>
<r/>
诺大的南京城,仅仅十天不到就完成了全城登记。<r/>
<r/>
核计人口一百四十六万七千三百五十四人。<r/>
<r/>
这就是南京,当之无愧的十五世纪世界第一大都市。<r/>
<r/>
要知道,即使是四百年后,约翰牛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首都伦敦的人口才不过五万人。<r/>
<r/>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增加,谁都知道只有生产力和科技力才有资格代表国力,从没听说过人口大国就是世界强国的道理。<r/>
<r/>
但在科技起步阶段,人口就是最宝贵的资源。<r/>
<r/>
毕竟量变引起质变嘛。<r/>
<r/>
南京一百四十多万的百姓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这一百四十多万的百姓中,教育覆盖率已经达到了骇人的三成五。<r/>
<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