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70、清晰的改变,草根石布衣,中秋月明,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已经尽可能的抹去了地震灾害的痕迹,就是一片百废待兴的场景。
王雪琴穿着一身朴素简单的白衬衫扎在灰色百褶裙,带着几位工作人员迎接了两部大客车,非常标准的给了石涧仁一个正式的握手:“欢迎回到石龙镇来”
然后再跟柳清就有拥抱的动作,她们没见过面,但是电话联络不算少:“早就猜测阿仁身边的同伴一定都是漂亮的女孩子,但真没想这么好看!”
柳清也中规中矩:“王书记才看着年轻雅致。”
石涧仁不参与这样的寒暄,给柳清示意下车来的员工们,自己就背着手开始到处转悠,查看这仰头周围都是崇山峻岭,好些地方垮塌的山体都还跟癞疤一样光秃秃的地形地貌,王雪琴也指挥自己的两位助理去协助柳清:“摄制组现在在二十公里外的寨子拍摄,是休息一下等他们晚上回来,还是现在就想去看看?”
石涧仁的确不要求所有人都具备跟自己一样的态度,他来这跟摄制组确实没有多少关系,直到两部大巴都在助理带领下离去,他才跟王雪琴并肩在石龙镇旧址的空地上踱步,两人就好像谈恋爱的年轻人似的,最后顺着岸边的树荫,站在了比较清凉的地方,那条灾难中黄水滔滔的河流现在已经变得清澈见底,好像一汪碧泉涌动,又好像一条玉带缠绕在山间,就连对岸那垮塌的山体中,似乎也开始出现不少郁郁葱葱的绿色。
王雪琴就是从那边开始说的:“全都开始做植物固化的绿化工程了,根据相关部门的专家预测,这个活跃地震带在最近十年都不会冷却下来,地质变动的上亿年中,我们真是沧海一粟,所以这一带不太可能重建原来的城镇,新区放在了另一边的开阔地带,经过国家援助大力支撑,这大半年的建设后,大多数群众都已经搬进去,不过接下来怎么恢复经济才是我们最应该思考的”
石涧仁随手摘下旁边树枝发芽的一点绿色在手里捻动,哪怕经历了这么惨烈的灾难,绿色终究还是生生不息,他回头看看空旷的旧址空地:“这里呢?既然这里是最危险的活跃地带,怎么没把这里也全都做成绿化?就打算做成这样的商业街?”
王雪琴摇摇头:“还在规划,暂时的说法是要把这里面开发成为一个风景旅游区,这里未来就是山门所在地,收费处接待中心,不过在地震灾难发生地搞旅游区,这个舆论压力太大了,可不然这里能搞什么样的经济呢老百姓总要吃饭,过不上好生活是要骂娘的!”
作为一个忙得焦头烂额的镇书记,能抽出时间跟石涧仁这样坐在小河边聊聊天,似乎就是莫大的放松奢侈了。
当然这时候的王雪琴脸上,的确再也看不到春节前那种灰暗的疲惫心理状态,更多是绞尽脑汁的思考。
而等到暮色降临,几辆大巴车,几辆卡车和十多辆小货车皮卡车跟众多摩托车乌怏怏的成群结队返回这片空地来,王雪琴脸上就只有笑意了:“谢谢你带来的这个摄制组,几乎一下就把最近整个城镇地区的注意力全都吸引到这上面来,精神面貌为之一新!你说你搞这个,是不是因为我俩春节在延安看见当年的文艺运动,你才灵机一动的?”
石涧仁也哈哈笑起来:“我可不是党员”
忽然一下,整个空地上就站满了从车上下来的人,而且一大半都是穿着各种古装打扮,站在路灯下,肯定会给人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特别是倪星澜大马金刀的戴着一顶布帽和几个古装女子走下车来的时候,好像所有的聚光灯都停留在她们身上了。
可能换做其他投资大老板,这个时候都是一亲芳泽的好机会,再不沾花惹草也要热情的接见鼓励两句,石涧仁依旧站在河边树下的阴影里微笑着看眼前场景,好像自己是个局外人。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