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四章 除恶务尽,大小姐的贴身家教,咫尺间,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阳明在提出心即理之后,紧接着又提出三个字。致良知。你觉得他提出这个的意义何在?”王庸反问钟心。
钟心思考半晌,尝试着回答道:“应该是担心人们误解他的第一句话,免得有些人以为心里想的就是对的,就可以去做。所以心即理的前提是要致良知。心中的道理一定要遵循良知这个基础框架。坏人心里想的坏事不能算是真正的心即理。”
“非常好,钟心你比我想象的要聪明许多。”王庸由衷的夸赞道。
师徒两人便在这种交流与互相启发中,开始了对千年前那位圣人的现代解构。
钟心确实如王庸所说,异常聪慧。往往王庸一句话才讲出一半,钟心就能举一反三领悟出来许多道理。
直至最后,钟心忽然一展笑颜,再无之前的阴郁愁容。
“谢谢你,王老师。我懂了,今天晚上的这件事我就是遵从了自己内心,遵从了心中的良知所作出的。所以我无须愧疚,无须悔恨,更无须自责。我当初帮助同学的初衷也是善意的,把同学推向深渊的不是我的善意,而是耗子那些人的恶意。如果人们能够多遵从一下内心的良知,就不会有这么多恶性事件发生了。”钟心认真的说道。
王庸欣慰的点点头,钟心这番感悟虽然没法跟真正的国学大师相比较,但却是她这个年纪能感悟出来的最朴素道理了。
高深的未必正确,朴素的也可能是真理。
至少钟心所说的,就已经接近了阳明心学最简单也最核心的部分了。
良知。
至于后面更加深刻的道理,却是要徐徐图之,不能填鸭式教育。
现代华夏的教育方法便是太急于求成,学生们往往一离开学校,就将知识抛到了脑后。所有与工作生活无关的东西都不记得了,甚至是道德。
而在这一点上,王庸倒是蛮欣赏古时私塾先生。
他们尽管苛刻尽管严厉,但是教出来的学生却真是道理牢记一辈子。甚至学生们功成名就之后,锦衣返乡也仍然不忘打一壶老酒去看望年幼时候的老师。
桃李天下,这是作为一个老师最遥远的梦想,也是最崇高的理想。
“要做便做到最好!未来我一定要让这世界遍布我王庸的学生!”王庸暗暗发誓。
他的性格就是如此,当兵就要做兵王,当老师自然要当那个最厉害的老师。
正如韩愈所说“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可以成为百代师表,而一句至理名言就可以成为天下的法规。
王庸不敢妄想一句话制定法规,王庸却梦想他一句话便能让一群学生为之心甘情愿奔命。
那才是师道的极致。而想要达到这个极致,王庸首先应该付出自己对学生的教化与爱护。
“王老师,我忽然有种冲动,想要赶紧回家把今天的感悟写成日记。要知道我活了十六年,你还是第一个让我有这种冲动的哟。”
“……”王庸听到钟心这句话,不禁满头黑线。
第一个让你有冲动的?这话怎么听着这么别扭呢?
“你现在身体感觉怎么样?”王庸还是有些不放心钟心。
钟心深吸一口气,用无比愉悦的语气道:“很好,非常好,从未如此好过。”
尽管钟心表示没事,王庸仍旧不敢大意。抓过钟心的手腕,在嫩白的手腕上轻轻一搭。
感觉到钟心脉搏跳动正常,不服不沉、和缓有力,这才放下心来。
虽然王庸无法从脉搏诊断出病症来,但是却知道健康的脉搏是什么状态。
一次呼吸跳动四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节律均匀,从容和缓,这便是健康状态应有的脉象。
钟心此刻脉象正符合这些特点。
“那好,我们回家。免得你姐姐出差提前回来看到你不在发飙。”王庸想了想,道。
“哼,我才不怕她呢!要不是爹地去了美国筹备新公司,哪里轮得到她管我!”钟心不服气的说。
一脸的铁骨铮铮,不向任何人妥协的模样。
只是王庸却从她的话里听出来,感情钟心爸爸在家是爸爸管她,爸爸不在则是钟意管。总之不管什么情况,钟心都会被人管。
真不知道这点有什么可高傲的。
重新启动车子,两人往钟心家别墅而去。
这辆车子却是暂时不能往家里放了,不然被钟意发现后,肯定会看出端倪。
王庸按照钟心所说,先把车子开去了一家修理厂,届时假如钟意问起来,王庸便自己扛下来。就说是自己找钟心借车,不小心撞了,正在修理。
想来钟意除了说王庸几句,也不会往深处想。
“晚上好好睡觉,早起上学。明天晚上我会来教授第一堂正式课。期待看到你的感悟文章。”王庸冲钟心挥挥手,说。
“王老师放心,你也快点回去吧。”钟心跟王庸告别,蹦蹦跳跳的进了小区。
王庸一直目睹钟心消失,才转头离去。
而保安亭里,一双眼睛正悄悄盯着这一幕,待王庸走后,眼睛的主人拨出一个号码。
“喂,钟小姐。刚刚我看到钟心跟一个男人一起回来,那男人好像之前去过你家,还是您批准放行他的。”
电话另一头,钟意的声音冷冷传来。
“他?怎么会。行,我知道了。月底记得找福伯拿份子钱。”
说完,钟意就挂断了电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