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借住在王家,浮云平生记,儋华,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简直是太刺激太狗血了,究竟怎么触发的条件,让自己也赶了一把穿越的时髦呢!
多想无益,眼下最重要的,是怎么在这个地方活下去。
王大娘手上做着饭,一边和徐浮云交流着,徐浮云就坐在土灶前,时不时往灶膛里添加一根柴火,悄悄的四下打量屋里的摆设。
主屋西侧很简陋的屋子是厨房,只一口土灶,灶门漆黑不知烧了多少年月,灶台台面上却是用石块平铺,看着还算干净。
厨房门的旁边紧挨着一个大水缸,灶后面的木柜泛着黑漆漆的油光。
主屋那边竟有三间房,居中的堂屋最大,摆放了一个结实的条案,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两把木椅竖立两侧。
靠墙边有两条条长木凳,和一个缺了一角的木桌。连着堂屋的两侧是卧房。
王大娘娘家姓崔,今年三十有八,却已经是当奶奶的人了。育二儿一女,子女都已婚配。大郎在县城,闺女嫁到隔壁村去了。
徐浮云很是诧异,崔氏和前世的自己差不了几岁啊,不禁汗颜。
此时崔氏的丈夫王大有王老汉和小儿子王安去地里收拾庄稼,儿媳妇王小翠去河边洗衣服还未回。
崔氏把黍米下锅时,大孙女王玉秀和二孙女王玉玲拖着两大竹筐的猪草回来了,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尾巴,三岁左右的小男孩,衣服上都是泥土,灰扑扑的。
“奶,奶,宝儿饿了”小男孩一边嚷嚷着一边扑向崔氏。
两个五六岁模样的瘦弱小姑娘,把草篓子清空后,才看到灶前的徐浮云。
俩人立刻拘谨起来,佝着头,偷偷的瞅了一眼又一眼。
“玉秀玉玲快去洗洗,叫干活的人都回来吃饭了,今天家里有客人,都规矩点啊!”崔氏嘱咐着。
姐妹花一溜烟儿的跑了。
崔氏笑着对徐浮云说,“徐娘子别见外,就当自己家里一样,可怜见,在外受苦了吧”。
徐浮云心虚的缩着脖子冲崔氏羞涩一笑,轻轻摇头。
为了取信于人,她不得不为自己编造一个凄惨的身世。
不多时,王家的男丁回来了,手里的农具拾掇干净靠在门口墙边上,在屋檐下冲洗了手,进屋看见了一个陌生的小娘子,都有点诧异。
崔氏忙不迭的解释一遍。
听后,王老汉也叹了口气,旱烟袋吧嗒吧嗒吸了两口,吐出晕圈,沉声道,“暂时在这里住着吧,等找到你的家人再说!”
其他人都无疑义,默默的同情这个,出远门不幸遇到盗匪与家人失散的外地小娘子。
徐浮云腹诽,唉,咱也不想骗人,但是如果说自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会不会被人当成个傻子疯子呢!
崔氏又说了春生媳妇生孩子的事儿,叮嘱二儿媳妇王小翠,回头给娄家送五个鸡蛋过去。
王小翠瘪了瘪嘴,面上不情愿却仍是应了一声。
从饭食上看得出,崔氏一家仅仅是温饱。粟米和现代的大米有点雷同,只是颗粒偏小,色泽偏黄。
男丁和徐浮云的面前都放的是粟米,看来是最好的吃食。妇孺们食用的饭里面多掺了糠皮、薯粉和野草。
这让她颇有些不好意思,把自己碗里的米饭给俩小姑娘倒了半碗,把俩小孩乐的直蹦,王小翠抿着嘴笑了。
后来徐浮云才知道,大家伙儿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一顿纯米饭,平常都要掺着吃,要不粮食是不够吃的。
她问过,这里有小麦和稻米,但是只有地主家有种,但是产量低,农户人家连饭都吃不饱,谁还去种那玩意。
山地多的人家,也就多种点大豆和番薯,这些都是不挑地的粮食。
村里还有那逃荒来的外姓人,买不起田地就只能去给地主家干长工,才能换得些许粗粮,不至于饿死。
崔氏颇为自豪的说自家里就算是荒年,也没有卖过娃,饿死过老人。
徐浮云心里暗暗琢磨着,待吃完饭,天色渐暗。
“徐家小娘子,这是俺最好的衣服了,你给换上吧。”小王氏捧着一套青色土布衣服和一双布鞋递给她。
她看了看自己被树枝刮得破破烂烂,已看不出原样的仿唐式素色衣裙,以及光溜溜的脚板,活脱脱一个要饭的叫花子!噗嗤一笑,接过衣服鞋袜向她道谢。
清洗后换了衣服,只是这头发却不知如何挽才合适,索性分两条麻花辫,干净利落。
“徐娘子收拾好啦?哟,好俏的妹子!”小王氏夸张的拍了两下大腿,咧着嘴继而一扭身,指着木头搭成的床,“这屋是大姑子出嫁前住的,晚上你在这儿歇着,床铺我都换了干净的”。
徐浮云感激的点点头,道了好几次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