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远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节 心理测验,医学心理学,周远廉,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心理测验的概念
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ttestg或ntaltest)是运用心理测量技术将人的心理现象量化的一种手段。人类的个体心理特征千差万别,心理现象纷繁复杂,对人的心理现象能不能像血压、脉搏那样测量,这个问题在我国古代就有人思考过。如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轲曾对齐宣王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2000多年前孟子就认为心与物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可测量的特性。美国近代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thorndike)也曾说过“凡是客观的东西都以数和量的形式存在于世,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也能数量化。”测验心理学家麦柯尔(call)进一步补充了桑代克的看法,认为“凡是具有数量的事物都必定可以测量”。心理现象与物理、生理现象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也应与物理、生理现象一样,可以进行测量,可以作量化分析。心理测量,便被用做取得心理行为变化的量的数据,用来比较、鉴别和评估不同个体之间心理行为上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或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反应与心理状态。心理测验的发展,说明了人的心理现象是可以测量的。
心理测验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anastasia认为“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本的客观的、标准化的测量。”baek认为“一个测验是观察一个人行为的一种系统性方法,并用一个数量化或范畴系统作为辅助手段来描述这种行为。”更完整地说心理测验是在标准情境下,取出个体行为样本进行分析和描述的一种方法。
(一)标准情境
所谓标准情境实质上是标准化过程。一方面要求对受试者用同样的刺激方法来引起他们的反应,即测验材料的内容、答案、施测的条件与指导语以及评分方法等都是统一规定不变的;另一方面要求受试者的心理状态处于最佳时期。
(二)行为样本
这里所说的行为,系指个人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智力和记忆等)和个性等。测验研究如同对空气、人体血液等进行物理化学分析时的取样研究一样,取部分代表全体。所谓行为样本,是指有代表性的样本,即根据某些条件所取得的标准样本。有时会出现偏差,因此要通盘考虑样本的有效性、有限性与偏离度。
(三)结果描述
心理测验的结果,一定要加以描述,才有意义。描述方法大体分为两类,即数量化和范畴化。如对智力行为可进行数量化描述,有的心理品质不便数量化,就采用划分范畴的方法即范畴化。当然,可数量化描述的心理品质也可范畴化,例如,个性测验结果以内向或外向表示,智力划分为平常、超常和低下。这些均属划分范畴的范围。
二、心理测验发展简史
心理测验的出现与研究人的个别差异有密切联系。关于人的个别差异的观察与描述自古就有。在西方,个别差异的问题早被科学家重视,如希波克拉底提出的气质学说等。在我国古代的文、史、教育、医学的典籍中也早有记载。如孔子有三千门徒,其中有七十二贤人,这些贤人就是一些品德高尚、才智过人的人。到了汉朝,实行荐贤制,荐贤就是挑选个别能干的人。三国时代,蜀国丞相诸葛亮在其《心书》中提出用行为观察法来识别个体人格特点的七大要点“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同时,在我国古代也出现了七巧板、华容道、九连环等娱乐工具,是原始的对个体智力进行测验的工具。
近代心理测验的历史只有100多年,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已认识到,凡是客观的事物都以质和量的形式存在。人的心理特征存在个体差异,是客观现实,而且这种差异也可以用数量化的手段来表示。
英国人类学家高尔顿(golton)是对人类个体心理差异进行研究的首创者,他通过各种调查,认为遗传在智力发展中起很大作用。1860年,他开始研究智力测验,并设计了一些智力测验量表,将统计学的方法引入心理测验,被认为是现代心理统计学与教育测量学的先驱。187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und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主要研究个体反应时的差异。他的学生即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jcattell),在这个实验室里发现,不同人的反应时是有差别的,从而启发并激励了卡特尔认为“心理学不能达到自然科学的准确与精密,除非它建立在实验与测量的基础之上。”卡特尔一生从事心理测验研究,对心理测验的理论和实践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85年,美国心理学会责成一些人组成心理测验委员会,186年这个委员会设计了一系列测量量表,并开始对大学生进行测验。
1世纪末,欧洲许多教育家提出对低能儿童实施特殊教育。为此,105年,法国教育当局委托心理学家比奈(bet)和医生西蒙(sion)首先编制了第一份“儿童智力量表”,又称“比奈—西蒙智力量表”,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鉴别,取得了一定的实用效果,这一成果引起当时各国心理学界的关注。1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推孟(teran)对该量表进行了全面修订,创立了“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该量表引入了“智商”概念,使之更加完善。此后,西方掀起了心理测验研究的热潮,使心理测验工作更加普遍地开展起来。
继“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之后,20世纪40年代“韦克斯勒智力量表”问世,这个量表共分三种,即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和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韦氏智力量表采用“离差智商”的计算方法,更能反映出不同年龄阶段的智力状况。这一量表的信度、效度都很高,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运用最广泛的智力测验量表之一。我国的心理测验也有较长历史,117年在清华大学首先引进了“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120年在南京高师开设了心理测验课;随后,北京高师、武昌高师等高等学校相继开设了心理测验课;122年中国教育在济南成立了心理测验专业组,请各国专家讲学,向外国学习。同时,自己还编制了十几种测验量表。当时参加的人有南京的肖孝嵘、艾伟,燕京大学的陆志伟、吴天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心理测验工作低落下来。解放后,我国照搬苏联的心理学,恰好当时苏联反对心理测验,而我国在“左”的思想影响下,一直对此无人问津。直到17年,全国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在天津开会,才又恢复了我国的心理测验工作。十几年来,我国的心理测验工作进展很快,全国心理学会还于184年末成立了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目前修订的有韦氏成人智力测验量表(wais)、韦氏成人成套记忆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p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
目前,心理测验已被医学、教育、工业、体育、军事等各个领域广泛使用。心理测验在医学临床上被喻为“心理ct”,可帮助诊断、鉴别、评估治疗效果,进行临床研究。近年来,我国的医学心理学家已经对各种心理测验的临床应用发生兴趣,研制并修订了各种测验量表。心理测验在我国医学临床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
三、心理测验的分类
心理测验种类很多,据统计,英语版的测验已达5000余种,185年出版的《心理测验年鉴》第版(y-)共收录了140个测验,我国最常用的心理测验也有300余种。如此繁多的测验,种类五花八门,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按测验目的分类
1智力测验
目的在于测量人的智力水平,常用的有比奈—西蒙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等。临床应用于儿童智力发育情况的鉴定及脑器质性病变、退行性病变的诊断参考,还可用于某些精神疾病的诊断参考。
2人格测验
根据普通心理学中关于人格的理解和看法,对一个人的人格进行测量与评估。常用的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主题统觉测验、洛夏墨迹测验等。这些量表在临床上运用非常广泛。
3诊断测验
指专门用于临床的心理测验,如h-r神经心理学成套测验、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康乃尔心身症状调查表等。其中h-r神经心理学成套测验的应用很广泛。
4特种能力测验
指检查人的特种能力,如推理、绘画、音乐、操作等能力的测验。
(二)以测验的性质分类
1文字测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