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4章:大捷。,世子傲娇我作妖,羽且,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法眼不以为然,日日盼着下月初六早日来到。
四月初三,晴,宜嫁娶、纳采、祭祀。
是二皇子赵渠大婚的日子。
钦天监算的吉时是卯时三刻。是以,天未亮男女双方都忙碌起来。赵渠着吉服入宫到皇太后、皇帝、皇后前行三跪九叩之礼,銮仪卫预备红缎围的八抬彩轿,负责迎娶新人。
郭思谨催了赵瑗几次,他才不情愿的起床。
赵瑗从昨日起,就开始不开心了。
婚礼流程其中一项是,在成婚礼前一天,女方家将妆奁送到皇子府中。
赵瑗昨日去了恩平王府,六十四抬的嫁妆摆满了前庭。从田亩产业到痰盂夜壶,大的有八步床,小的是妆匣盒。
他直叹王家嫁女陪嫁大方又细心时,赵渠极力掩饰着内心的喜悦,悄悄地告诉他“这里面的东西大部分都我是亲自置办,提前送到王家的。”
赵瑗惊讶地连声问“田契也是你送的?你哪儿来那么多钱?”
赵渠才分府另住不足三个月。
赵渠得意地说“我这几年存的,大哥之前何时见过我花自己的钱买东西?钱都存着娶媳妇呢。我那田契送的妙吧,收的租金都归媳妇的私人腰包。”
赵瑗难受了。
他成亲的时候,他自己什么都没准备,就巴巴的等着娘子什么时候会到,等着吉时拜堂。拜了堂,每日都琢磨一下什么时候寻个什么理由,把她送走。
他曾经想过,她在普安王府里住一辈子会是什么样子。但从未想过,跟她一起生活,都需要什么。
比如,她是不是需要一个妆匣盒装她的珠钗首饰;是不是需要漂亮的花瓶,摆在屋子里,插上她喜欢的花;是不是需要一面镜子,早上梳妆的时候,可以照一照
这些东西什么时候都可以添置,但是做为嫁妆带过来,意义太不一样了。次日新娘子来了,屋里面摆的东西,都是她带过来的,就连睡觉的床都是。如此以来,对新地方不会有陌生之感,又住得理直气壮。
去年赶她走的时候是怎么说的?在德清那次,他说的是,差人把她的衣服送回去。呵,自己多大方啊,她的东西让她带走,他不会要她的衣服。
难道那时候在他心里,整个王府,就只有衣服是她的吗?
她娘家不富裕,她偷偷的卖了自己的首饰换银子存起来。买贵重东西时,需要问他要钱。唔,不是要钱,她当时说借。有次,他还没爽快的给她,瞪着眼跟她讲条件。
还有成亲当日,由于德清离杭州太远,是坐马车来的。那时候从未去想,给郭家在京城里买处宅子。这样新娘子就不用半夜就起床,在寒冷的冬日里,坐几个时辰的马车。
也就是在这时候,赵瑗想到了,成亲那晚她一整日没吃东西的原因,也许是前一日就已经没吃东西了?新娘子坐在马车里,半路上要出恭或是小解怎么办?
下马车后,还有一个多时辰的成亲礼。
即使是这样,在他掀起她盖头的那一瞬间,他在她的眼睛里看到的是仍是满当当的喜悦。
赵瑗不想参加赵渠的成亲礼,不想看到用红缎围的八抬彩轿。他有些庆幸,此时郭思谨刚生了娃娃不能出门。他看到的那些被她看到,该难过了吧?
赵瑗磨磨蹭蹭的洗漱,出门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没骑马也没坐轿子。他算的时间,等他走到恩平王府,新娘子已经入了门,那八抬的彩轿将不会再刺他的眼。
若是有人问起迟来的原因,理由已经想好了,昨晚着凉闹肚子。
心思烦乱,慢慢悠悠走到主街上时,他隐隐约约听到什么人的急呼声。赵瑗心中一喜,收着了脚。告诉自己,身为皇子要心怀天下,爱护百性,看个究竟再走。
等着时候,他在心里琢磨若是有人急入城,把路封了多好。那他就有理由一直站在原地等,皇子也不能搞特殊嘛,同庶民一样要遵守秩序。又一想,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随又十分的丧气。
急呼声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伴随着杂乱的马蹄声,声声入耳
“振威校尉赵伯圭八百里加急,贺二皇子大喜。定海府缴寇大捷,海寇首领葛明率部归降朝廷”
不一会儿,看到自南边骑马急驰而来三位头盔上插红翎的驿差。虽然是一晃而过,赵瑗还是看到了他们自豪而又喜气洋洋的笑脸。
黎明时分,四下里一片寂静。驿差欢快的呼喊声,尤如绽放在夜空中的烟花,嗖嗖的了上天,又华丽丽的四处散落,所经之处激起了一串的响动。
路两边的开窗声,行人喜悦的笑谈声,还有疾步快走奔走相告的欢呼声,欢欢喜喜,纠纠缠缠地混合在一起,散落在杭州城的每个角落。
对海寇略有了解的人,或是走过海路的,都会知道葛明这个名字。号称手下有八万弟兄,五百艘大船。在东南沿海看到挂有葛字的海盗船,官兵们都想躲避。所经之处,鸡飞狗跳,又来去无影。
四年前,在人找到了葛明的老巢,海中的某个小岛上。
茫茫大海,四处无落脚之地,再加对方防守严密,朝廷出兵了三次,均无功而返。大约是看到赵氏朝廷的缴寇决心,葛明把目标选在吕宋、柔佛、安南这些小国家。东南沿海暂时安稳。
但是好景不长,自去年上半年起,沿南的几个州府又开始陆续上报海寇之事。可是这州府缴了,那个州府海寇活动的更加猖獗。
定海府距离杭州只有五百多里的路程,杭州城里的商人走海路,都是从定海府入海。
所以定海知府刚上奏有海寇出现,附近的军营立马就往那里调兵。为示重视,兵部不但派了校尉过去,还从杭州附近的皇帝亲军绿山营里拨了三千的精兵。
定海府缴寇大捷,葛明那个老海寇头子居然归降啦!
这意味着东南沿海再无海寇困绕!!
忧国忧民的人们怎一个欢喜了得!
行走海路的商人们怎一个欢喜了得!
不常出门的人们,也被驿差喜悦的大喊声所感染,纷纷开门开窗,大声与街坊邻居谈论这种事。
夜飞凑到呆立在街边的赵瑗身旁,低声说“大公子此举不凡啊,一箭三雕。”
赵瑗瞄了眼一脸喜色的夜飞,“嗯?”
显示自己眼光的时候到了。夜飞欢快地说“一、让大家知道了赵伯圭这个名字;二、朝中官员皆知大公子是殿下的亲兄长,兄长对二皇子尊重,就意味着殿下对二皇子尊重;三、安民心,让百姓知道朝廷可靠,能保护他们。”
赵瑗揉了一下鼻子,笑道“这主意你能想得出来吗?”
夜飞摇头,如实答“小的想不出来,又不是急等皇帝批示,单纯的喜信,动用八百里加急,还沿途一路大喊,一般人都不会这么想。更不会和二皇子联系在一起。他这一喊,好像功劳归二皇子一样。”
夜飞嘿嘿一笑“这不是亮明了殿下没有争位之心吗?”接着话又一转,“其实是以退为进。看似是退了,但赢得了好口碑。尤其是选在了二皇子大婚的时候,这马屁拍的巧妙。让众人觉得这场婚礼大吉大利!”
赵瑗朝着街两头张望了一会儿,背起手朝恩平王府的方向一边走,一边说“这种主意,也只有于允文那种大胆而又细心的人,才敢想,才能想得到。连时间都算得好好的,看那三位驿差的脸色,哪里疲惫之相,说不定是在城外等到这时候,踩着点入的城。”
夜飞急忙问“大公子会升官的吧?”他的意思是赵瑗都看出来了,别人肯定也会看出来,哪个多嘴在皇帝面前一吹风,该不会因为此受责罚吧?功过相抵,不赏不罚,岂不是白忙活一场么。
赵瑗悠悠地说“圣上知道了,更高兴。说明大哥智勇双全,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得失。圣上最在意的是老百姓的想法,这一路的喊声,在普通百姓耳里,听出来的是国力强盛,四海升平。金国得了这消息,也会重新斟酌南下之事。”
那就等着封官加赏吧。夜飞望了一眼初升的太阳,小声提醒主子“晚到的理由,想好了吗?”
赵瑗笑呵呵地说“今日这热闹的样子,谁还注意到我去的早晚啊?用不着理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