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欣若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三章动军费慈禧修颐和 海防捐祸…,红鸾记,心欣若舞,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用辜鸿铭的话讲,你北洋缺钱,我南洋同样缺钱啊,现在这情况家家缺钱,所以张之洞弹劾海防捐,有竞争目的。
“好,以攻为守,避开醇王爷,对事不对人,管叫他如乡间俗语所言,偷鸡不着蚀把米!”
张之洞不仅是南洋大臣,其还有一个身份,便是清流领袖,天下的清流都看着他呢,他不表态,以后怎么在清流派立足?
毕竟卖官鬻爵是不光彩的事,且坑得是老百姓,张之洞弹劾海防捐,是站在了道义的一边,有理走天下,此举赚足政治资本。
其次,根本不用担心醇亲王,也不用关心光绪帝,甚至于不用在意慈禧太后的看法。
一方面他们没有下诏,属于暗着来的,不然李鸿章也不会专门再写封信强调,张之洞完全可以装作不知道。
其次,皇室跟文官集团向来是争夺权力的,一方面是享受特权集团,一方面是执政集团。一个是花钱的,一个是筹钱的,张之洞作为南洋大臣,手下是有资源的,又是站在正义的一方,皇室也不敢对他怎样。
张之洞此举符合文官集团的利益,又能把皇室批判一番,得名利又不用担心承担责任,事后慈禧太后也讲了
“真是好文章啊,知道我为什么喜欢读张之洞的折子吗?”
慈禧太后的评价是,张之洞的奏折向来是对事不对人啊,他只字没提李鸿章的名字,不像某些人是对人不对事。
慈禧太后说的某些人,指的是翁同龢,这个后面会专门讲到。
最后,张之洞之所以要弹劾海防捐,毕竟这项政策执行到自己的地盘了,真的给笼络了这么一群大字不识的人当官,自己怎么管?
从湖广两省自身利益来讲,他也不希望参入这么一群素质底下的官员。
而且,张之洞上这份折子的时机选择的相当好,他没有在海防捐刚刚设立时就弹劾,而是即将结束时弹劾。
毕竟张之洞是慈禧钦点的探花,其行为背后,也是多少考虑了慈禧太后的感受。
从慈禧太后角度考虑,海防捐这种行为,虽然是李鸿章发起的,但毕竟名义上是给北洋海军筹款,虽然暗地里支援了颐和园建设,但最后落骂名的是自己。
所以,张之洞此举,其实是给慈禧太后递一个台阶,这场闹剧该结束了,钱也搂得差不多了。
事后慈禧太后,也叫醇亲王停了海防捐,还说了一番话,这番话意义非凡
先说海防捐影响恶劣,也就表明这种事见不得光;又说钱搂得差不多了,该捐钱的也捐的差不多了,该停了;第三是给张之洞一个面子,好歹人家也上了奏折了,此举也为了讨好文官清流;第四则是给李鸿章提个醒,不要把捐上来的钱都进了你的腰包,要敲打敲打他!
由此可见,整场海防捐闹剧,一切都在慈禧太后的掌握之中啊!
翁同龢听到此事以后,直呼“天助我也!”
他以为慈禧叫停海防捐是对李鸿章的不满,既然慈禧他老人家不满意,那翁师傅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让光绪帝收拾李鸿章了,而且还可以联合张之洞一起发力,这可是多少年都遇不到的好机会,光是想想就足以激动的睡不着觉了。
翁同龢是光绪帝的老师,从小就给他上课,很多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翁同龢教给他的,翁同龢自信可以利用光绪帝对慈禧的仇恨,说动光绪帝对李鸿章下手。
他已经前期在光绪帝面前铺垫了多次海防捐带来的危害,让光绪对海防捐深恶痛绝,现在只需要稍加引导,就能够把这份厌恶转移到李鸿章头上。
在准备面圣的前一天晚上,他还发动他的徒子徒孙们连夜加班写材料,都是列举海防捐的危害和深远影响,没有这么多罪状怎么办,现编呗,这帮清流文人最擅长的就是在史料典籍中找罪状。
一切准备就绪,第二天一大早翁同龢就抱着一堆材料向光绪帝告状,一番话说的是情真意切,一切站在国家和广大读书人的利益上来说,好像不惩办李鸿章就没法向天下读书人交代。
光绪听完以后,看向跪在地上的翁同龢,心里无奈,他不想惩办李鸿章,首先是因为他知道李鸿章忙前忙后又背锅都是为了慈禧,而且叫停海防捐以后还在和洋人借款,只为了有钱给慈禧过生日,现在惩办了李鸿章这不是公开和慈禧叫板吗?他还没有那个胆量和实力。
其次,光绪也是想要有一番作为的,而李鸿章正是干实事的能臣,他想拉拢为己所用,安抚还来不及怎么会惩罚呢?
但现在的情况是翁同龢站在道义的制高点,如果光绪没有反应只会打击翁同龢的积极性,皇帝难做啊。
思考再三,光绪未开口泪先流,张口哽咽的和翁同龢说他是多么的不容易,不仅要和慈禧争权,还要应付外国势力和各方的重臣,正是用人之际,没有人能体会他的难处,身边连个说话的都没有,如果翁师傅都不体谅他,那谁还能体谅他呢
光绪刚开始流泪的时候,翁同龢就慌了,后来的这一番话更是让翁同龢惊讶不已,光绪帝已经学会如此帝王之术了,他也不能再提要求了,只能和光绪帝一起抱头痛哭,感慨时局之艰辛,并许诺要为光绪帝肝脑涂地。
翁同龢向光绪告状要求惩办李鸿章,其实就是裹着道德大义办私事,想利用光绪帝为他长兄翁同书报仇,但被光绪一眼看穿了。
光绪利用眼泪和手腕反将翁同龢一军,让他不得不放下私怨,这一手确实玩的漂亮,可谓是师傅演完徒弟演,就看谁的演技更高超了,最后还是光绪凭借皇帝的眼泪胜出。
翁同龢也只能不再此事上和李鸿章纠缠,但他可不会这么轻易就放过李鸿章,斗争还将继续下去,至于会不会波及无辜,谁又会关心呢?
<sript><sript>
<sript><sript>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