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纸老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0章 当持仁义之剑为尧舜,瀚海唐儿归,人到中年纸老虎,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所谓朝廷,不过是天子哄着节帅,节帅哄着牙将,牙将哄着牙兵,牙兵则抱团求生存,大家勉强聚合而已。
这些握着刀把子的人,一有不爽就啸聚反叛,此处未平,他处又反。
镇压的兵卒刚打散反叛的兵卒,接下来他们自己又很可能因为朝廷好处没给到位而立刻反叛,这种情况,就算天下一统,又有何用?
想到这,裴远轻轻喝了一口香甜的奶茶,对着张昭拱了拱手。
“军使远离中原,也能看透天下事,仆愚昧,还请军使点拨。”
张昭摆了摆手,转身也给自己泡了一碗奶茶,“某久在安西,哪称得上看透,不过是从故纸堆中得到些许信息而已。
玉英自中原来,又是高门子弟学识渊博,你我互相印证,谈不上点拨。”
故纸堆中?嘶!裴元轻嘶一声,竟然不小心把自己的胡子给拔下来了几根。
他怎么想也没明白张昭说的故纸堆中是什么意思?这不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吗?哪里的故纸堆中会记载?
不过,张昭可没想这么多,五代武夫横行无忌的局面,确实很不好解决,他穿越前也略微研究过。
对于历史上赵大的方法,张昭绝大部分都不赞成,这家伙完全是被吓坏了,杯弓蛇影有了应激反应,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去了。
可要是不用赵大的方法,那到底应该对五代武夫,做出什么样的调整?
归义军的兵卒跟五代军阀还不一样,张昭也还没见识过五代的武夫具体有多骄横,所以他只能抛出一个议题,找裴远这样的中原人才来印证一下。
“人说天下板荡是因为自本朝以来的藩镇割据和武夫当国惹的祸,但某认为,无论是藩镇割据还是武夫当国,这都是表象,而不是内在原因。
后汉末期跟本朝一样,照样有藩镇割据,甚至割据之祸,还远胜本朝,但后汉末有牙兵动辄挟裹上官吗?又有几例牙将杀害君上的呢?
为什么曹孟德、刘玄德没被手下人弑杀,反而有诸葛孔明、关云长、周公瑾等忠臣义士?
到了本朝,下克上,子杀父,义父死后义子杀光义父家人,种种悖逆如吃饭喝水一般,是为什么?
若说武夫当国,先汉封狼居胥,后汉勒石燕然,本朝从高祖到开元,武夫地位也不低,为什么他们就没有起来暴起发难杀害镇帅节使,甚至掳掠圣上?”
裴远龇了龇牙,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本朝武人,确实有些太过了,骄横远过历朝历代!”
“这已经不仅仅是骄横的问题了,实际上就如同玉英所说,是武人彻底失去了约束所致。
而之所以失去约束,某认为更大原因,就是这上百年来国家的混乱造成的。
朝廷对外战败,对内也战败,弃安西不顾,弃河西陇右嗢末不抚,擅杀高仙芝,封常清,来瑱等,逼反仆固怀恩,冷了本来就不多的忠义武臣之心。
他们从最上面的圣人开始,都失去了担当与荣耀,上有所行,下有所效。
圣人失去了担当与荣耀,所以国家倾覆,武人失去了荣耀担当,那他剩下的,就只有手中的长刀。
遇有争执吃我一刀,待遇不公吃我一刀,口袋里没了银钱吃我一刀。
你家娘子生的好看,那也吃我一刀,甚至你多看他一眼,也会吃他一刀!
天长日久刀把子就成了解决所有问题的唯一选择,没有约束又失去了荣耀,安能不乱?”
张昭一口气说了许多,这也是他心里的不安和恐惧之来源。
对于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说,五代的武夫,都是非常可怕的!
这就是一半神经病携裹着一半正常人,然后天长日久所有人都成了神经病,断不掉五代武人这个根,谁都别想好过。
他张昭忽然觉得自己来这个朝代最大的使命,恐怕就是来既要断掉五代武人这个根的同时,也不至于让社会风气,彻底滑到文贵武轻那个方向去。
一口奶茶下肚,张昭看着裴远,试探着说道“不瞒玉英,我张二郎来此,就是想要把他们这个坏毛病给改过来!”
卧槽!裴远眼睛里放出了恐惧的光芒,你以为他会因为张昭这番话纳头就拜吗?想多了!
在裴远看来,在这个武夫当国的时代,张二郎竟然想去纠正武夫们的毛病?是嫌死的不够快吗?
“军使三思,若是军使只想坐拥河西陇右兼有河套朔方的话,某誓死跟随,可是要改掉武人这几百年的毛病,恐怕最后只能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
梁帝朱温,今朝庄宗,皆是人杰,他们何尝不想改掉武人们的毛病。
可最后,梁帝想解决魏博银枪效节军,以致家国倾覆。
今朝庄庙也想解决魏博牙兵,最后兴教门之变,落得身中三矢而崩,军使不可不察!”
张昭一口气喝完碗中的奶茶,随后站起来身来了,“朱温嗜血滥杀,连自己儿媳都不放过,可称枭雄,哪能称人杰?
至于朱梁朝,朱温其侄朱友宁动辄屠杀百姓十万计,废帝朱友珪弑父自立荒淫无度。
末帝朱友贞眼高手低,麾下尽是寡廉鲜耻之臣,祸害百姓花样百出,治国理国实无一策,根本没资格谈及这些。
及至今朝庄庙,入洛阳前乃天下明君,可登位之后,宠信伶人,连自己身边人都管不住,皇后刘某,柴火果蔬都要把控牟利。
同光四年(926年),国内饥荒,洛阳府库空竭,禁军军士都不发军粮,亲族家眷只能以野菜充饥,以致冻饿而死者无数,很多军士甚至被迫典卖妻儿。
当是时,庄庙欲开府库赈济,皇后刘氏却不肯答应,称生死有天命决定,非人力所能挽回,更把皇子公主送到宰相面前,让他们拿去卖了以筹备军饷。
如此荒唐,庄庙竟不能制,何谈人杰?凭什么安定天下?”
裴远也霍然起身,他走到张昭身侧,突然行了一个肃揖礼。
“不想军使有此指点江山之豪情,敢问军使想如何改掉武人们的各种毛病?”
“很简单!”张昭拉着裴远的胳膊,非常认真的说道“某自西而来,麾下尽是国之忠臣后裔。
中原武人不知忠义,毫无荣耀,没有担当,那某就率麾下儿郎以身作则,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忠义廉耻,荣耀担当。
中原节帅天子以残暴震慑,我就以仁善宽恕,他们以利诱之,我就衣食照给,再晓之以义。
某若为主,不擅杀一人,广布仁义,依律法治国,勋贵犯法与庶民同,无罪虽黔首不伤。
不横征无暴敛,惜民力,立规矩,兴文教,传忠义,为君效尧舜,使风俗再淳!”
裴远震惊的看着张昭,他以为自己找到的是一个河西陇右之主,结果没想到,此人竟然有尧舜之志。
不说成与不成,至少这番话,裴远没从任何一个中原天子、节帅口中听过,他把着张昭的胳膊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所以军使宁愿冒险入敦煌,也不提大军攻城,甘愿远走凉州,也不杀曹家一人。
敦煌诸族背叛过军使父亲,军使也愿意宽恕,原来是要广布仁义!”
“而且李文谦我也不杀,他全家更一人不诛,某已遣郭天策通告,只要他交出这些年贪墨之财,我允他保留两万贯财货,他想走可以,留在凉州也可以!”
“军使真仁义之主,可军使要知道,行仁义远不如持刀剑效果来的快,很可能三五年,甚至十年才有略有成效!”
“无论三五年,还是十年,甚至更久都无惧,某今年不过二十有四,十年后也只不过三十有四,就算是二十年方才起效,也比某太保公举义沙州还年轻五岁。
自燕贼祸乱起,中原华夏久失忠义,廉耻丧尽,若能在有生之年使华夏一统,礼仪重现,二十年有何妨,三十年又何妨?”
“君上有此志向,我裴远裴元英怎能不追随!此是某写的定凉八策,请君上一观!”
张昭有这么大的毅力,裴远顿时感慨万千,他从怀中拿出一张绢布,绢布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
张昭这才觉得,自己总算是收复了眼前这个脸厚心黑书生了。
君上这个词可不是乱叫的,这定凉八策也不知道写了多久,不遇到可以下注的明主,裴远这样的人是不会拿出来的。
张昭没去看裴远定凉八策,而是拉着裴远重新坐下,“玉英今日先休息一天,明日你我君臣再好好商讨一下如何治理凉州。”
裴远摇了摇头,“某治凉州的心得,早已全部写在了此绢布之中,况裴某明日就要离开凉州,还请军使拨十余军士,百贯绢布银钱予在下。”
“玉英这是要去何处?”张昭愣住了,不明白裴远这是要干什么?
“今日听了军使心迹,某始知天下还有肉食者愿意为国而谋。
凉州偏僻,军使麾下勇将如云,但能治理郡县,处理文书,统管钱粮,教化百姓者者甚少。
唯有宋家几人勉强算是有才,但对于整个河西陇右来说太少了。
某家闻喜裴氏乃河东大族,家族之中以及一些有关系的文华之家,尚有些许野才,某请辞军使,愿回中原去招揽他们,为军使安定河西陇右所用!”
什么是真正的谋主,这就是真正的谋主,知道为主上划拉人才的,才是高明的谋主,张昭大喜过望,他是真的缺少文臣的时候啊!
“某即刻从憾山都中拨二十身手好的悍卒护送玉英东归,区区一百贯银钱济得什么用,某给玉英准备一千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