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代号为“Q”的专家
墨少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七十一章 代号为“Q”的专家,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墨少堤,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秦克精神大振。</p>
芯片技术的任务终于来了!果然,自己猜得没错,特殊分支科技肯定会一直有任务发下来,只是时间不确定罢了。</p>
这也意味着,停滞了好久的“人工智能”分支科技,以后也必定会有新的任务。</p>
而触发新任务的方式,可能是遇到刚好与之有关的事件,比如这次许老师找上门来求助EDA算法的事,系统就直接下发了与EDA有关的芯片任务。</p>
当然,除了想明白这些细节外,最让秦克感觉精神振奋的是任务的奖励,居然有一份S级的知识!而且是适用于1nm芯片的全新型碳晶复合纳米材料制作全流程!</p>
1nm的制程工艺是什么概念?</p>
要知道现在国际主流的芯片采用的硅基材料,制程工艺物理极限只能达到7nm而已!</p>
因为硅基晶体管由源极,漏极和栅极组成,栅极负责电子的流向,通过“开和关”的动作来标识着0和1这两个二进制信号,但当晶体管栅长低于7nm时,里面的电子就有很大概率产生量子穿隧效应,即电子会穿过它们本来无法通过的“墙壁”而呈现出不受控制的情况。</p>
0和1这最基本的二进制信号不可控,那还谈什么用来制造芯片?</p>
近来得益于一种新研发出来的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FinFET”(翻译过来就是“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大幅缩短晶体管的栅长,才使得5nm开始进入量产阶段。</p>
但哪怕是在FinEFT技术下,芯片制造工艺极限也只到3nm,无论是鳍片距离问题、短沟道效应问题、热效应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于是更高级的环绕式闸极电晶体(GAA)诞生了,一举将制程工艺压缩到2nm,目前GAA技术也只是小规模地运用,无法真正量产。</p>
1nm制程工艺已无法忽略量子效应了,量子穿隧效应将成为常态。可以说,1nm基本上就是传统数字模式的芯片与量子芯片的界限。据说能达到1nm制程工艺的、掺杂了二硫化钼的新型碳纳米管,也只存在于实验室的研究当中,距离面世遥遥无期,更别说进行商业量产了。</p>
现在系统出品的S级知识,居然是关于适用于1nm芯片的全新型碳晶复合纳米材料的制造方法!而且这肯定是能稳定制作芯片的新型复合纳米材料!</p>
秦克怎么能不激动!</p>
这应该是传统芯片设计构架下的所能达到的最完美最极限的材料了,也可以为更进一步的量子芯片奠定基础!</p>
无论是为了自己设计出人工智能机械人的目标,还是替国家解决卡脖子的难题,秦克都对这份S级的知识志在必得!</p>
而且他感觉这个任务的难度不会太高,因为系统在发布任务时,也给他灌输了一份资料,有关新型架构EDA的主要思路,以及算法库的数十种核心思路。</p>
估计这与当初那个开发操作系统的任务类似,都是带着一定指引性质的基础任务。</p>
所以秦克回过神后,便很爽快地对许清岩道:“许老师,EDA的开发工作,我和青筠都可以参加。不过我有个请求。”</p>
许清岩松了口气,可能是眼前这个年轻人创造过太多的奇迹,他总对秦克有莫名的信心:“什么请求?我能办到的你尽管说。”</p>
“这次我和青筠不会公开参与到EDA的开发项目中,所有工作只会与您单线联系,如果我俩真能做出什么具体的成果,也只会挂到您的名下。这样可以否?”</p>
许清岩愣住了,随即坚决摇头道:“是你们做出来的科研成果,当然算是你们的,怎能挂我名下?”</p>
秦克早知道许老师的正直顽固性格,所以才要在一开始谈好条件:“许老师,我们现在的名气够大了,如果在EDA上有什么大的成果并公开出来,以后想出国会遇到更多的麻烦。我还想着有机会带青筠多出国拿几个奖顺便旅游一二,希望你能体谅。”</p>
许清岩自然也知道国际社会对夏国的技术封锁,之前秦克二人编写出青柠操作系统,已引起国际的不少关注,导致秦克上次参加普林斯顿的报告会都得层层审批,听说上头提前一个月采取了许多措施、安排了不少人力来暗中保护秦克的安全,秦克才最终成行,并在普大的学术报告会上大放异彩,为国争光。</p>
如果秦克两人这趟真能解决EDA的算法难题,一旦传出去固然是莫大的名气与功绩,但也会更引人忌惮,以后两人想出国参国学术交流就更加危险与困难了。</p>
许清岩沉默了好会儿,才问道:“你们两个与我单线联系,不需要与别的工程师交流,就有信心解决这个算法问题?”</p>
“有这样的信心,不过我希望能拿到您手里的所有资料。资料安全传输的事您不用担心,我到时传您一个软件,所有文件通过这个软件来传输,会自动加密,世上应该还没人能破解。”</p>
秦克虽然不是专攻计算机安全这块,但青柠操作系统的架构本身就极为安全,只要许清岩也使用青柠操作系统,整个传输过程由人工智能“微光”来加密和控制,根本就不用担心资料外泄的问题。</p>
许清岩见秦克信心满满,终于下了决定:“好,所有资料我都按你说的方式来传给你,我也只会单线与你们联系。”但他又皱眉道:“但这些成果不应该挂我名下,我不擅长算法,也不擅长信息学,挂我名下反而会引人怀疑。”</p>
秦克倒是很快想到了一个办法:“许老师,您看这样行不行,你以请求技术援助的理由向上头提申请。我这边直接联系杨伯伯,让他安排一个虚构的技术专家下来,我俩所有成果都挂到那个虚构技术专家名下。”</p>
许清岩奇道:“杨伯伯?”</p>
秦克让宁青筠找出杨伯伯的名片递给许清岩。</p>
许清岩看到上面的名字和职位,眼角跳了跳,秦克和宁青筠居然可以与这样主管科技的大人物直接对话还以伯伯相称?连他也只是在创新科研中心挂牌成立时,见过这个“杨伯伯”一面而已,连握手的机会也没。</p>
不过想起秦克和宁青筠曾捐赠青柠操作系统的事,与这样主管科技的大人物建立交情也不是太难理解的事。</p>
许清岩点头道:“可以。就按你说的法子来。有关这个虚构技术专家的真实身份,我自然会保密,不过姜老师那边,他是知道我找你俩帮忙的事……”</p>
“姜老师是我们老师,自然不必瞒着他。”</p>
“好。”许清岩松了口气,与秦克敲定细节后,才告辞离开。</p>
宁青筠秀眉轻蹙,忧心道:“秦小克,我也不擅长计算机软件的算法呀。”</p>
秦克笑着伸手揉揉她的秀发:“很快从就会变得擅长了。”</p>
不说宁青筠高中时就学过编程参与过青柠操作系统的开发,有相当的基础了,就算没有,秦克靠着“思维共鸣”让宁青筠掌握算法的理论也不会有什么难度。</p>
而且所谓的算法,实际上就是用系统的方法描述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即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指令流程,对于擅长用数学建模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宁青筠来说,只以辅以数学建模思维,很快就能成为算法方面的行家。</p>
至于EDA算法最关键的思路,他大脑里就有一份,缺的只是将之完善并编成代码罢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