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国产EDA,在今天诞生了
墨少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一十四章 国产EDA,在今天诞生了,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墨少堤,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九月,新学期开学,意味着大一的正式结束,新一个学年的正式开始。</p>
秦克和宁青筠在大一下学期的各科期末考试中,依然以不可思议的全科目满分,拿到了超过50个学分,4.0的平均绩点更是傲视历届清木大学的学生们。</p>
哪怕两人曾在六月时参加科学突破奖的学术报告会,曾请假了近两周,也没影响到他们的平时分。</p>
对于各个专业课、选修课的老师教授们来说,像秦克、宁青筠这样早早就取得了逆天成就的学生却依然能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参加考试并取得极佳的成绩,足以成为学生们的楷模,谁会不长眼故意下绊子。</p>
所以秦克和宁青筠取得这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绩也就不足为奇了。</p>
大二上学期开学后,秦克与宁青筠商量过后,稍稍缩减了一些选修课,并不像大一时那样把每天的课表排满,但依然是学生当中选修课程最多的。</p>
本科毕业要求的学分是175,两人现在已有110多个学分了,只要再修够60学分左右,就能光明正大地毕业了,当中还包括毕业论文的10个学分。</p>
秦克和宁青筠继续上课,已不只是为了学分,而是真的想多学点东西,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在明年正式进入科研为主的半职业生涯积累更多的非专业知识。</p>
大二开学后,秦克和宁青筠恢复上课、自习、科研课题三线并行的学习生活。</p>
科研课题里,EDA课题是最接近出成果的,两人也干劲十足,集中精力进行着最后的攻关,尤其是杨伯伯打电话来说过EDA已正式命名为“启光”,以及聂老院士提出这个名字时寄予的厚望,更是让两人备受鼓舞。</p>
不只是他们,许清岩带着罗键为首的总工程师、技术人员,都废寝忘食地投入到EDA项目中。</p>
9月10日,正是教师节,兼着清木大学物理系教授一职的许清岩却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教师身份,他正坐在会议室里,看着大屏幕里那鲜红的“Q”字头像,手掌不自觉地紧紧住了座椅的扶手。</p>
不只是他,总工程师罗键,EDA课题组里其余近百名工程师、技术人员全都坐在了会议室里。</p>
但会议室里静得可怕,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放轻了呼吸,神色紧张中透着期盼,目光全都集中到大屏幕上的“Q”字头像上。</p>
“启光EDA”的全功能测试版在今天凌晨已完成了,并且在场所有人都参与了试用。</p>
看到程序安装包时的兴奋,安装进度条滚动时的期盼,安装完点击图标运行时的忐忑,一项项功能测试时的紧张,最终都化为了一股发自内心、化不开的喜悦!</p>
大半年来日以继夜的努力,凝聚了无数人心血、寄托了无数人情怀与梦想的“启光EDA”,终于要诞生了!</p>
但还有最后一关要通过!</p>
那就是被他们在心里视为“国产EDA之父”、“EDA项目组灵魂人物”的Q先生的最终判断。</p>
这个“启光EDA”的全功能测试版到底能不能正式发布给各个芯片厂商进行封闭测试,决定权不在主任许清岩手里,也不在总工程师罗键手里,而是在他们敬佩无比的Q先生手里!</p>
窗外的天色已黑了下来,会议室里所有人都还没吃晚饭,但谁也没有饥饿感,只余下越来越紧张的忐忑与期盼在心中发酵。</p>
终于,那个“Q”的头像闪了闪,发来了一段话:</p>
“这个测试版本除了个别细节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外,基本上都已达到了我们当初的设计预期。不错,恭喜大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国产EDA,在今天诞生了。”</p>
这是除了许清岩和罗键外,其余人第二次(也有许多人是第一)与传闻中的Q先生直接对话,Q先生的话简单直接,似乎没有太多的感情色彩,连感叹号也吝惜地没发一个,却很符合众人心中那神秘莫测、性格古怪的老专家形象。</p>
尤其那句“不错”的评价以及“国产EDA,在今天诞生了”,便足以让紧张地看着大屏幕的所有人都齐齐松了口气,随即狂喜流遍全身,这种参与了历史、共同创造了历史的感觉是如此的美妙,让所有人在这一刻都有种无法言喻的成就感与幸福感。</p>
完全国产的EDA软件“启光”,在他们手里诞生了!</p>
夏国在芯片方面一直被“卡脖子”的三座技术之一,被他们踩在了脚下!</p>
“我们成功了!我们终于成功了!”</p>
“启光启光,开启荣光!”</p>
一众工程师、技术人员忘情地欢呼起来,相互拥抱在一起,部分人甚至激动落泪。</p>
这些人近半都是原花瓣的EDA开发团队,真要算起来,参与这个项目已超过三年了,三年来的日日夜夜,原本以为再也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但没想到,在Q先生“点石为金”般的神奇指导下,半成品的花瓣EDA终于完成了华丽的蜕变,成为了今天这个功能完善、能投入到实际使用的启光EDA,他们又怎能不百感交集,不激动落泪?</p>
在清木大学的小窝二号自习室里,秦克与宁青筠通过视频连线的摄像头,看着也相视而笑,用力地击了下掌。</p>
关掉远程连线,秦克轻声道:“接下来需要的是国内芯片厂商们的实际试用与反馈意见,我们争取在九月底推出正式版本的‘启光EDA’。”</p>
其实对于秦克来说,可以设计出7nm芯片的正式版“启光EDA”并不是终点,“启光EDA”需要不断地改进,最终要能设计出1nm制程工艺的芯片。</p>
这是一项比较长期的工作了,秦克没打算再和宁青筠再投入太多的精力在这方面。</p>
和当初决定捐献青柠操作系统一样,秦克只想当一个“点火人”,只要在黑暗中点燃第一堆的篝火,后续将这火堆越点越旺,那就是国内其他仁人志士与技术精英的使命了。</p>
当然,起码在启光EDA能支持1nm制造工艺芯片的设计之前,秦克不会完全放手,而是继续与宁青筠一起,以战代练,让启光EDA的团队慢慢完全接手后续的更新与维护工作——后续的更新与维护,才是工作的大头,而且永无止境。</p>
两人还在商量着启光EDA的未来与“放手”时机,杨伯伯亲自打来了电话。</p>
“秦克,宁青筠,你们说回国后就来我家里吃饭,一直没来,今晚就来,怎样?正好庆祝一下。”</p>
杨伯伯的声音里透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与喜悦,显然启光EDA测试版新鲜出炉的消息已传到了他的耳中。</p>
大佬召唤,秦克和宁青筠自然前往。</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