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人工智能,升到LV4!
墨少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三十五章 人工智能,升到LV4!,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墨少堤,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叮咚!重要事项提醒:您已收集到两份‘来自遥远宇宙的神秘信息片断’,还差一份便可以整合为完整的文件,请宿主继续加油!”</p>
秦克再次惊讶了,这还是系统第一次对这个特殊的“来自遥远宇宙的神秘信息片断”作出说明,而且是第一次见到的“重要事项提醒”!</p>
秦克隐隐察觉这绝不是普通的信息,联想到这个系统的名字叫“学神拯救世界系统”,而时至今日,也没见到系统让他拯救世界,只是引导鼓励着他推动夏国乃至人类的文明进步。</p>
莫非这些信息里隐藏着会影响到世界未来的重大情报?</p>
如果是的话,为什么系统又不早点发送给他?是因为他的学术等级不够?还是现实世界里的科技水平不足?</p>
可惜“学神拯救世界”系统不具备应答功能,秦克无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只能在心里猜测。</p>
没等他继续思考这些问题,系统的提示音继续响起:</p>
“叮!您的学术积分(信息学)已积累到1296,满足升级条件!”</p>
“您的信息学等级提升为:‘大师级’!”</p>
“信息学等级:大师级,下一等级:宗师级,升级进度:1296/10000。”</p>
“叮!因为相关理论知识因为极为庞大,将会每隔十天,分二十次灌输给宿主。”</p>
“每次宿主将在五小时内以百倍的速度,完成上述所有的知识点的吸收消化。因为知识的百倍吸收速度会占用宿主全部的思维能力,请宿主在合适的时间,默念‘吸收大师级信息学知识’,接收本项奖励。”</p>
“等宿主完成上述二十次理论知识的吸收消化后,您的‘信息学’水平约相当于资深教授的顶尖水平,知识丰富量与学术水平足以媲美绝大多数高校的信息学教授。”</p>
信息学率先突破到“大师级”了!</p>
秦克想到自己的物理科目还在“职业级”呢,结果倒是平时不声不响,没怎么加强过自主学习的信息学科目先提升了等级。</p>
果然日常积累还不如一次系统的大任务奖励来得快。</p>
不过物理科目估计在完成“是时候该在物理界发出你的国际声音了”的特殊任务后,也会提升到“大师级”了。</p>
秦克耳边的系统提示音依然在不断响起。</p>
“叮咚!恭喜,您的特殊分支科技‘人工智能’符合升级条件,提升一级,当前等级为LV4!”</p>
“人工智能:LV4,下一等级:LV5,所需科技积分:1306/5000”</p>
“叮!你已解锁LV4‘人工智能’的专属知识‘LV4人工智能源代码’!”</p>
较之信息学提升等级,还是人工智能提升等级更让秦克觉得激动。</p>
现在LV3的微光都已可以按着他的指示,用他编写的“脏弹病毒”搞毁“黑色骷髅头”的临时指挥部,升级到LV4会变得多厉害?</p>
秦克十分期待。</p>
当然,在升级微光前,秦克得先把LV4人工智能的源代码吃透,再根据自己所需来升级微光。</p>
看看时间,已是深夜了,秦克困得眼皮打架,但想了想还是开启了“宗师级知识极速消化吸收机会一次”的奖励后后,才进入到睡眠状态。</p>
一整夜在极速吸收知识的半梦半醒中度过。</p>
到了第二天早上,完成所有知识消化吸收的秦克,数学等级终于达到了名符其实的“宗师级”。</p>
看了眼旁边的宁青筠还没醒来的迹象,感觉头脑困倦的秦克也不管外面天色已亮,继续倒头睡觉。</p>
与宁青筠一觉睡到中午,起床后又一起合练东方秘典,秦克才算是基本恢复了精神。</p>
接下来两人到处旅游玩耍,东京铁塔、秋叶原、银座、浅草寺、上野公司、富士山,都留下了两人相伴而行的身影。</p>
两人神色轻松自然,手拉着手,一如往常般甜蜜快乐,连跟在他们身边的陈明、陈兰,都不知道这两个年轻人在不久前参与了一场关系到国产操作系统存亡的重大战役,还将世界闻名的“黑色骷髅头”打得人仰马翻。</p>
秦克与宁青筠又到东京大学参加了两次学术交流研讨会,这次日国之行便算是完满结束了。</p>
至于IT界与黑客界到底发生着怎样的巨变,有什么轰动的新闻爆出,他俩都没心思也没兴趣去关注了。</p>
坐着国际航班回到祖国,正好是周末,两人又好好地休整了两天,才精神焕发地重新来到姜为先老院士的实验楼。</p>
自从寒假离开后,这还是两人第一次回到实验室,仿佛一切都没有变化,既没有新人进来,也没人毕业离去。</p>
暗地里的变化还是有的,比如邓兆亮等人,表面还是按姜为先老院士的要求,称呼两人为“学弟学妹”,但那语气那神色,分明就是对着教授般的尊敬与景仰。</p>
他们不知道秦克二人在国产操作系统大战役中发挥的作用,这样的变化原因,自然是那篇发表在PRL的论文。</p>
“空气湍流与气候预测”课题组也曾在国际四大物理顶刊上发表过七八篇论文,但那是十几年来的总数,平均两年都未必能发表一篇。</p>
虽说这与其精锐“湍流小组”研究的课题很多都带保密性质无法公开发表论文有关,但放眼国内物理界,也没哪个研究所能像秦克宁青筠这样,搞鼓半个多月就能写出一篇国际顶刊的论文,而且还能获得“编辑推荐”与“亮点论文”殊荣的,这绝对是第一次。</p>
所以众人对待两位从数学牛逼到物理的学神态度有了明显变化,也就不足为奇了。</p>
姜为先将秦克二人叫到了办公室,目光里的赞许之色很快隐去,示意两人坐下:“你俩坐吧。”</p>
秦克与宁青筠知道老师叫他们来,肯定是有要事,当下与旁边喝着茶的郭维阳院士打了个招呼后,坐到了沙发上。</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