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老夫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三章 北方建设,穿越之海权时代,半老夫子,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不是明摆的事吗?对于老百姓来说,花钱的事永远都谨慎又谨慎,哪怕这一个月只花费个十几文、几十文,老百姓也会觉得非常的吃亏,因为老百姓原本是不用出这点儿钱的。”
“可是大王,这自来水工程还做不做了,不能因为百姓不愿意就将城市建设停下来,毕竟百姓是愚昧的。”
“治理国家是一门大学问,不是对错这么简单,百姓确实愚昧,这也是寡人一直要推行全民教育的原因。
不过再愚昧的百姓也能看到利益,我们这些上位者看的是长远的利益,而百姓看的是眼前利益,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我们就要兼顾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
就拿自来水工程来说,官府投资自来水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工程,可是短期内百姓是不会理解自来水的方便。
那官府就要做一个试点进行安装,比如一些在旧城改造中一些杂乱无章的住房需要进行拆迁重建,这些重建的房屋可以直接将自来水接入。
这些新建的房子只有一小部分会分给原本拆迁的百姓,大部分房子都会做为商品房进行销售,对于房屋买卖华夏百姓非常熟悉,自古华夏就有房屋交易,甚至还有专门为房屋买卖成立的牙行。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由官府主导公开将房屋进行商品化,只要我们宣传到位,天津的商品房买卖试点就会大获成功。
当老百姓看到这个标杆式的新式住宅项目带来便利性和舒适性,都会以能够入住新式住宅为荣。
这新式房屋的第一批住户就是天津的各级官吏,这些为华夏华夏服务的官吏必须集中住在一起,既方便管理,也能减轻安保难度。”
其实郑经的这种建议对于古人来说一点儿都不稀奇,不就是在展开之前先搞一个试点,等到试点成功了再逐步扩大。
不过这种办法绝对好使,老天津城的第一批拆迁户在一年后都领到了新房的钥匙,按照拆迁时候的规定,不管家里有多少口人,只按照原来的房屋大小进行新房分配。
同时按照户籍人口的多少补偿拆迁这段时间的租房费用,新式住宅项目是郑经参考了后世的小区住宅建设经验,不过房屋只有三层高度,建的太高建筑材料很难承受高度的压力。
即使如此,这样成片的三层住宅,也成了天津的一道风景线,随着第一期工程的完工,天津城的第一批拆迁户拿到了新房的钥匙。
新的房屋与老百姓的老式平房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新式房屋采用了新式的独立供暖系统,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土暖气。
至于百姓要不要取暖那是老百姓自己的自由,官府并不干涉,由于城市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煤炭进行取暖。
为了满足城市的煤炭需求,华夏工业部门,在控制区内四处寻找煤矿,在工业部门在永平府发现了一座大型煤矿。
同时又在永平府的迁安等地发现了大型铁矿,这可把工业部门高兴坏了,这样的条件简直就是昌化——鸿基煤钢联合体的翻版。
何斌立刻从各地抽调精干的工业力量赶赴永平府,开始搭建生产班子。
同时,天津途径永平府到山海关的公路也在有条不紊地施工,两年的时间已经修到了永平府滦州,正好修到了煤矿附近。
永平府的煤炭源源不断地通过这条高等级公路输送到天津,保证了天津的燃料安全。陆路运输的成本比较高,在铁路还在研究当中,水运就是最理想的货运方式。
何斌亲自坐镇滦州指挥滦河的水文调查与河道清淤与拓宽,使得滦河下游河道能够通航一千料以下的平底内河船只。
水运的发展推动了永平府钢铁产业的发展,何斌将钢铁厂选在了滦州煤矿的旁边,从迁安等地开采的铁矿石,经过初选之后,运送到滦州进行冶炼。
滦州因为有了煤钢联合体,一下子就从原本的边塞小城成了华夏重要的重工业城镇,州城的人口持续上涨,对周边的乡村形成了虹吸效应,就连府治卢龙县城也在滦州的虹吸效应下黯然失色。
满清的永平府知府如今更是成了一个摆设,除了每年黄册上规定的税收之外,永平府收不到一两多余的银子。
只要他敢向百姓摊派,百姓就往华夏的治下跑,永平知府多次向京城上疏,请求朝廷与华夏方面交涉,然而忙于迁都的满清朝廷哪里有心思管永平府这个注定会被华夏控制的地方。
从条约签订的那一天起,满清上下就有了共识,那就是永平府与登莱二府已经不再属于朝廷,南北的两条路一修,朝廷任何的人事调动都要经过天津总督府的批准。
等于一举一动都在天津总督府的监视之下,再加上公路附属地的加持,这些地方就成了飞地,指望现在风雨飘摇的满清朝廷能够对飞地能有多大的影响力。
永平知府在发现回力回天之后,非常识时务地投入了华夏的怀抱,这位知府姓常名文魁,辽东广宁人,是典型的满清入关后提拔起来的辽东汉人。
要说汉人里在满清阵营里得利最大、感情最深的当属辽东汉人,满清入关后的用人顺序是首选满洲、其次蒙古各旗、其次辽东包衣、其次辽东汉人、最后才是关内的汉人。
若不是被逼无奈,常文魁断不会选择投靠华夏,何斌通译出身,长袖善舞,虽然对常文魁不怎么喜欢,但是却依然以礼相待。
以后满清的官员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诚者,总不能全部打入另类,也要适当的启用一批,以安天下人心。
常文魁这样算不上什么正途出身的文官,反而比那些两榜进士出身的官员更容易转变思想,何斌将他留在身边当做幕僚,对周边地理、人文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便向常文魁询问,双方之间的相处也算和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