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流涌动
终南野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流涌动,从红楼开始的名著之旅,终南野道,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穆栩所言不差,清风山确实已经暗流涌动,这还要从那青州府尹张叔夜说起。
话说那青州府尹张叔夜在收到宿元景公函后,不禁大为光火。毕竟在张叔夜看来,似清风山这伙敢攻打地方州府、杀害朝廷命官的贼寇,就应该予以重兵剿灭,万不能对此等人姑息。
可俗语有云,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那宿元景乃是当朝太尉,赵官家面前的红人,哪里是他张叔夜这一介府尹可以湖弄的?
无可奈何之下,张叔夜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照办,但他却故意在里头耍了个小心眼。没有选择派人秘密交涉,反而派出一支几十人的队伍,一路吹吹打打向着清风山而去,将朝廷要招安一事弄得沸沸扬扬,彷佛生怕别人不知道此事一般。
而张叔夜之所以这般做,其实有两个目的。一者,可以麻痹晁盖、宋江一伙,让他们以为朝廷放弃了武力征剿的想法,为将来出兵争取时间,说不得到时还可以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二者,可以激化清风山的内部矛盾。因为根据张叔夜多年的剿匪经验判断,除了极个别铁了心要造反的贼寇,大部分人实际上都是愿意接受朝廷招安,换取一个好出身的。他相信清风山一伙也不例外,此等人应该不在少数。
不得不说,张叔夜的此举乃是不折不扣的阳谋,某种程度上可谓歪打正着,一下就打在了清风山的七寸之上。
果然,就在张叔夜派出的使节刚出得青州城,那厢清风山就收到了这个风声。当下一伙人在晁盖、宋江的召集下,坐在聚义厅开始认真商讨此事。
前文就说了,晁盖是个比较纯粹的江湖人。他向往的生活,是那种众兄弟聚在一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日子,对女色和功名利禄并不看重。
因此,面对朝廷的招安,晁盖第一个就表明了反对的立场,只听他道,
“我等众兄弟中,有多少人是被贪官污吏逼的走投无路,才不得不挺而走险,上山落草的?今日我等因义气聚在一起替天行道,天不管,地不管,何苦再入那污浊的朝廷,去受那等鸟气。
以我之见,不如直接派人去山下,将那张叔夜的使节打发回去了事,省的多费那口舌,反正我是不愿招安的。”
此言一出,整个聚义厅中的氛围,登时古怪起来,以李逵、刘唐、白胜,周通一伙人为首,皆七嘴八舌的附和起晁盖。而秦明、黄信、关胜、索超、戴宗一干人等,却个个沉默不语,显然是别有想法。
晁盖看到这种情况,心下就是一凉,但他依然不肯死心,企图让宋江站出来也赞同自己,当即便问其道,“公明贤弟,不知你意下如何?”
谁想宋江顾左右而言他道,“兄长,这么大的事情,岂能如此轻易决断,不如从长计议的好。”
吴用也适时说道,“小生以为,还是将那张叔夜的使节礼请上山,先听听朝廷开出的条件再说。若是闭门不见,失礼于人不说,还会让天下人以为,我等是怕了朝廷,对哥哥的名声不利。”
晁盖又不是傻子,哪里会听不出,宋江和吴用二人这一唱一和的,分明就是有意搪塞自己。
而更让晁盖心惊的是,宋江这一开口说话,方才还死气沉沉的秦明等人,立时就像得到信号一般,异口同声的跟着劝说起他来,彷佛他不见张叔夜的使节,是什么罪大恶极之事。
到了此时此刻,晁盖终于意识到,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这个清风山之主,已经是有名无实,几乎要被宋江架空了。
这从各自的支持者就能看出,比如目前肯支持他晁盖的兄弟,要么被边缘化,要么就是能力不足,其中还夹杂着一个宋江的铁杆心腹李逵。
再看站在宋江那边的都有谁,像是秦明、关胜、黄信、索超、郝思文这几人,哪一个不是勇武过人,并掌握着清风山的大部分兵力。
晁盖深吸了口气,将视线转到中立的公孙胜几人身上,可让他失望的是,那几人见他看去,不是垂头不语,就是将头转向一旁,显然是打定主意两不相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