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三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部 筑草之城 第157章 朝局诡异,筑宋,木瓜三闲,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章朝局诡异
与王黼一起倒霉的,除了王安中,还有曾经大义灭亲的蔡攸。
要说蔡京此前起复不到半年,他的再度为相,实在是赵佶看到朝廷乱象着急,想要凭借蔡京的老资格稳一稳朝堂的意思。
却没想到蔡京这次,却生生被自家的两个儿子坑爹了。
宣和六年正月,蔡京再领三省。但是蔡京已经八十多岁,年老昏聩不能视书,故而一切奏判皆由四子蔡绦代之。所以蔡绦每次上朝,侍从以下官吏都要拱手相迎,低声耳语。
甚至到了堂吏数十人怀抱案卷从后的地步,于是蔡绦更加肆行无忌。哪怕白时中、李邦彦这等尚书左右丞的重臣,也只能奉行文书而已。
不久,早已分家别居的长兄蔡攸,就上书以为以季弟蔡绦不能胜任其职。甚至蔡攸为人酷毒,此后又几次上书劝官家赵佶诛除蔡绦等人。
这件事,就在赵佶的心中结了老大疙瘩。赵佶是大宋的官家,他对治政还是有着起码的准则。朝廷治天下,首先便要在“孝”字上做文章。不亲不孝之人,如何会忠心朝廷?
但是蔡攸却是赵佶的旧臣,一起玩大的伙伴,而且为人极有才情。蔡攸的道家说法,甚至都能为难过林灵素,更曾与阁皂山掌教天师张如晦争论神变之事!
不但蔡攸进见宫中没有时限,甚至妻子宋氏也能随意出入宫中,宠信超过其父蔡京。宣和四年北伐时,蔡攸为副宣抚,北伐后迁升少师,封英国公,领枢密院,可见官家重用。
然而蔡攸为了争权,却是早早便与父亲蔡京反目为仇,互相倾轧不休。有一次蔡攸探视父亲,一进来就上前捉蔡京之手诊脉道“大人脉势舒缓,可有不适之处?”
蔡京初时还在莫名其妙“没有呢,都挺好的。”然后蔡攸就借口禁中有公事,匆匆辞去。此时尚有客人窥见,不解蔡攸此举动,便问蔡京,蔡京无奈说
“你一定不明个中缘由,这逆子是想用老夫有病的借口,请官家罢免老夫呢!”
然而此时蔡京却毫无退意,他还想多干几年,让这大宋的朝廷稳稳心神。然而赵佶却要及于平息朝堂的纷乱,等到赵佶让童贯去劝蔡京上章辞官时,蔡京哭道
“官家为何不再容京一二?如今朝堂的样子,果然还能继续折腾吗?”
童贯叹息不语,蔡京只好自嘲“其实老夫早该请辞了!只因官家的上恩未报,这才不忍告老,这都是二公知道的事情。”于是上表三请致仕。
当时左右见蔡京竟然会直呼儿子蔡攸为“公”,也都笑了。可是蔡攸却是得意洋洋,居然生生受了他爹的这句尊称!
这些事,在赵佶听闻后,就已经很是不爽。等到王黼私下勾结内侍梁师成的事件发作,再有金使推波助澜的控诉、指责,蔡攸也只能随着王黼一起免官。
宣和六年的大宋朝堂,宰相人选走马灯似地变幻。不但朝堂势力此消彼长,燕京的权力变化也是个大手笔的事情。只是因为燕京远离朝堂,便显不出多少轻重。
白时中、李邦彦上位,这都是太子系的重臣。看来官家也有了懈怠之意?“太子秉国”的暗流开始慢慢泛起。
安宁却无心关注这些,他还在与匆匆赶来的马扩把酒夜话。
安兆铭出使金国的经过,自然有使团的人员记录禀报。有功社稷是一定的,但是如何任职却还有许多变数?贺允中如愿拿到尚书礼司员外郎的官身,安宁却未定案。
也不过是在殿中侍御史,或枢密副承旨之间徘徊。说起来都是朝廷的实权要职,只是文武侧重不同而已。若是定位武职,甚至再升一级判将作军器少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太子对安兆铭的忌惮日重,王安中的确是王黼亲信,但他已经在倒向太子。贺允中更是太子系的清要之官,他对安兆铭的判断就很吓人。
安兆铭是怀揣了空白上谕的人!他若对太子有成见,就完全有可能铤而走险。从这个角度看,安兆铭甚至比王黼那个宰相更危险。
好在郭药师很识时务,来京后迅速拜在太子门下,所以他这次受到的波及就不算大。
说到底郭药师是武人出身,虽然地位老高老高的,但是他在朝廷上的话权就很有限。自然责任也很有限,武人就是用来打仗的,你不能指望一届武夫去和金国人谈合作。
不过郭药师带来的两千精锐骑兵的确是一股巨大的战力,由不得太子不去笼络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