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谁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0411 方向,道田,云中谁寄,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现在没了人头税,有农业税,不过籽种化肥,乃至农药柴油什么东西都涨价了。
农业的低收益,连农民都看不过去了,村里能盖起新房的,没一家是单靠着种地来的。
这样的背景下,靠村民自己来投资基础建设什么的,无疑太过困难了,毕竟这基础建设不能产生经济效益,而设施建设又面临着投资回收慢的特点这更使得投资显得难上加难。
徐毅想的是,自己这店怎么也能创造一定的价值,那样再把额外的收益投入到家里的建设。
至于亏本,有着空间的存在,徐毅不相信自己真的能有任何的亏损。
今天的每一分投资,总会在不远的将来连本带利地收回来。
假设真的没了空间,那只要自己诚信经营,合法经营再不济也能稍有斩获吧。
相比而言,这春种秋收的农业劳作,风险未必就比开这么个店铺小了多少。
毕竟自然环境可不是空间里面,能够风调雨顺无病无灾地保证收获,更不是今天种下,浇一瓢水等到明后天就能有所收获。
只有依靠技术,以及良好的种植管理技术才能把农业生产的风险降低,获得丰收。
徐毅这样想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相比而言,常平村的总面积并不小。
当初动员了山里的山民出山,安置到全县的各个村屯以后。县里一股脑地把村子周围一大片山林全都划给了常平村。
那时候,可以说常平村这里就差不多有上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尽管大多数都只是山地,离着村子近的这些更是因为大炼钢铁被砍伐殆尽。
不过等到保护区成立以后。现在的村界基本上就是以白龙河为界,以西以北的一片山地,外加着村子周围的一小片平地,差不多十几二十平方公里的范围。
比起别的乡村而言,这样的面积已经相当大了,可惜这么多年来,山多地少能够有效利用的面积不足。这反倒成了常平村致富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了。
村里的地在徐毅回家的路上,上下游可以分成两片。
上游不过三四百亩的面积。而下游则是当初拦截水库以后,低洼的沼泽地被开垦出来的低洼地——差不多面积有五百多亩。
总的耕地面积连一平方公里都不到,只占了村面积的不到百分之十。
所以,村里才对修建水库有这么大的热情。
他们都以为这水库修好了。下游也能用水,这样就不用指望那点儿地来种植谷子和玉米来填饱肚子了。
不过让村里人没想到的是刚刚断流,一场大雨造成水库的严重淤积,这水库没发挥作用就已经失去了作用。
生产队的年代,因为没水源,所以这地大多都只种植一些黄豆和玉米之类的作物,而且赶上雨水多的年头往往这还容易因为积水而烂根、倒伏什么的,造成严重的减产。
这些年水稻收益高了,所以村里这些低洼地直接也改成了水田。不过没有水源这地只能靠着抽水来灌溉。
尤其这几年,每到水稻插秧的时候,大多天干地旱。一年下来,光抽水一亩地都得差不多百来块钱。
同样的道理,等到雨水多的涝年头,这地里的积水又放不出去了。
基本上各种支出加起来,这一亩地差不多就得个七八百块,这要是承包地的话。又得个六七百块的地租款。
一亩水稻的产量在一千斤左右,就算好点的地块也不到一千一百斤。
按着现在的水稻价格基本上也不到两千块钱。本地一般是油菜和水稻两作,再加上油菜一年能收入差不多三四百块,一亩地能给农民带来的收益也不过才一千多块钱,再多也不到两千块钱。
这要是承包来的田,那最好的结果也才五六百块一年。
而且这样的计算还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计算结果,没算上农民自己吃用的消耗部分。
所以单靠种田的效益,别说投资,就算在这个物价飞涨的社会生存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了,所以自己村里那些荒山也只能由着它们继续在那里撂荒,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可想而知对于资金的需求会有多大的缺口,只靠自己一个人,只怕去抢银行都赚不到这么多的钱。
当然,穷有穷的过法,富有富的过法。
就像最初,他想着的是自己考个医科大学,能够保障村民们更加健康,再用自己的工资想办法来建造一个苗圃,栽培出一些速生树种,在实现荒山绿化的前提下能尽快地给村民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