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大洋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九十四章 加重戏份,重生之改天换地,永远的大洋芋,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陈康杰转过身來,见到那两位刚才还抱着书在看的老人手臂挎在长椅靠背上侧着身望着他,毫无疑问,是这个老头子在发问。
“不好意思,先生,我不是日本人,我是地地道道的华人”,陈康杰礼貌的答道。
“很少有华人到这里來祭拜,你怎么会想到來呢。”,对方很好奇。
“因为我觉得文化是可以互相感染的,也是沒有国界的,米切尔女士是我很敬重的一位作家,您手上这本,在我们国家所有的书店和图书馆都能找得到,它有亿万的华人读者,所以我觉得米切尔女士不单单是属于美国,也属于整个世界,我为亚特兰大这个城市能养育出如此有才华的女作家而感到骄傲”,陈康杰只说自己为何來,而沒有说为何很少有华人來。
主要是他沒法说,因为那是我们要反思的部分,美国有许多的华人和中华留学生,这些人,特别是留学生,他们來此更多的是希望学习技术性的东西,不管是经济学,金融学还是物理学,很少有人会去很感兴趣的关注对方的文化,文化就是承载于这些文学家,哲学家的身上,不单单是美国,在英国,也极少有华人留学生会去莎士比亚的故居缅怀,这突出了我们的功利主义,实际上,只有更好的了解了对方的文化,才能更好的反思我们自己。
“小伙子,欢迎你來到亚特兰大,这是个不错的城市”,老人热情的说道。
“谢谢,我还会再來的”。
两位老人继续静心看他们的书,陈康杰也该离开了。
牛启华他们三人也参加了今天的活动,满脑子里面对陈康杰的迷更加深厚了,这是一路上他们都在想的事情,一不小心來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还祭拜了马丁.路德.金和玛格丽特.米切尔,关键的是,陈康杰的谈话让他们懵懂听不太懂。
陈康杰是用英文与鲍勃和其他人交流了,牛启华他们的英文水平都只是一般,有些意思他们沒明白,有些他们就算明白了,可是依然不太懂得这与陈康杰的身份有什么关系。
一行人沒有再回酒店,车队已经开到陵园门口,从这里,他们将搭车直接前往萨凡纳。
汽车沿着东南的75号公路,他们将穿过梅肯与都柏林,然后上16号公路一直到达萨凡纳。
乔治亚州是美国一个农业很发达的州,从伊斯特波恩特到梅肯的这段路上,高速公路两旁,明媚的阳光下,是一望无垠的农田,那些即将收割的玉米在微风中挺拔着,远处时不时的冒出一栋白色的农居和一片苍翠的树林,有农民正开车小货车拉着货物,一片安详与富足,微风吹來,还有一些浪漫的意味,或许这就是美国乡村音乐产生的突然和元素,只不过这个场景与玛格丽特.米切尔描写的一百多年前的景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起码高速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就已经说明了世事的变迁。
一路上,陈康杰坐在车厢里都在思考他即将要拍摄的电影,这部电影,从五十年代开始讲述美国的历史,这里面会牵扯到历史观的不同,陈康杰并沒有打算打破原著的历史观,因为这符合当今的美国思想,不过,陈康杰在考虑是不是应该加重阿甘与中华国的戏份描述。
在原片中,只有乒乓外交的内容,可是原著里面有描写阿甘到访中华国的内容,特别是还受到了主席的接见,如果加重这部分戏的分量,陈康杰不晓得会不会打破原片中的逻辑架构,当然,那也存在一定的政治风险。
毕竟温斯顿.格鲁姆在描写那一段的时候,是带有一些西方的偏见,70年代初,我过本來就是异常艰难的时期,那时候人民的生活水准很是低下,从美国來的阿甘一定会见证一些让他不可理解的事情。
虽然有风险,但是也不是沒有好处,那就是通过电影里的描述來衬托中华国前后25年的巨大反差,同时也告诉国内的民众,历史不能倒退,一旦我们的政策和思想发生了倒退,那么我们将回到那个可怕的年代。
想定了之后,陈康杰就打算干,只不过这就需要在天安门取景,要和宣传部门和广电部门联系一下,为了降低敏感度,陈康杰对主席接见阿甘的内容打算进行删减,着重描述他在首都大街上的所见所闻即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