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即将启航东胜神洲
执笔见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24章:即将启航东胜神洲,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执笔见春秋,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随着大明在世界海贸上的活跃,因此大航海时代算是已经提前开启了。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购买一条船只,然后加入到海上的贸易中去。而对于所有进入海贸的商人来说,大明就是这场贸易的起点站。只需要在大明买到因为够多的商品,那么转卖到其他地方,就能够赚取巨额的利润。欧洲的大贵族们,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一直对赵元弘进行投资,打的就是这个主意。虽然直接往来欧洲和大明的船只并不多,但现在已经有了稳定的航线,不过是时间久了一点。因为苏伊士运河没有开辟的关系,因此如果是船直达的话,大概需要两年的时间。往返一趟就是四年。不过这在很多欧洲贵族来看,四年是绝对划得来的。因为他们有数十条大船,如果装满来自于东方的奢侈品,那么绝对能够赚上一大笔,甚至堪比一个国家的财富。听上去有些扯淡,但这并不夸张。在历史上,也就是300年后,有一艘叫哥德堡号的船。为瑞典东印度公司所有,是该公司的第二大远洋商船,船身长585米,船宽11米,水面高度47米,吃水525米,船帆总面积超过1900平方米,排水量1150吨。哥德堡号凭借强劲的西风,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后,持续的南风将其送到了印尼的爪哇,此时已经是当年8月29日了。因为错过了季风,哥德堡号不得不在爪哇停留了八个月。重新启航后,商船在广州的黄浦码头靠岸了。瑞典商人采购700吨商品,其中包括茶叶370吨,占5286,瓷器100吨,占1428,还有丝绸和藤器等商品。然而哥德堡号在满载货物返回离岸900米的地方,鬼使神差进了“汉尼巴丹”礁石区,商船与礁石发生了剧烈的碰撞,船体破裂,海水涌入,船身开始倾斜下沉。周围前来迎接商船的其他船只见状,立即投入救援,船员全部脱险,可惜船上的商品全部落水。哥德堡号所载商品价值,估值达25亿瑞典银币,相当于当时瑞典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商船沉没后,瑞典东印度公司组织人力,打捞出30吨茶叶、80匹丝绸和大量瓷器,仅占全部商品的8。哪怕是这样,经过拍卖,所得资金不仅弥补了所有亏空,公司股东还分得了145的红利。而这还是商品泡水以后的折后价格。所以欧洲贵族们对赵元弘的支持,也就理所应当了。因为大明强势的关系,所以对外出口有着许多条例的限制,而这些限制曾经通过邸报向着全世界蔓延,但凡是从事海上生意的,也都知道这个事情。乘船需要两年才能抵达欧洲,但乘船和骑马的方式,一年不到就能从欧洲到大明了。而对于欧洲贵族来说,赵元弘的大明贵族身份,自然可以避开许多出口限制,让他们能够得到充足的利润。虽然这几年赵元弘把君士坦丁堡发展得还算不错,但显然也是勉强给拜占庭帝国续了一口气。在赵元弘的心里,是想把君士坦丁堡作为大明的桥头堡。因为在他看来,大明终有一天会进入到欧洲,而君士坦丁堡的存在,会让大明进入欧洲变得更加顺利。所以赵元弘想大明能够通过这些欧洲贵族的联合舰队,同样是派遣一些军队过来。对于近万万人口的大明,派遣个几万的远征军队轻而易举,而这几万的军队,在欧洲可不算个小数目了,那是绝对能够影响整个欧洲大局。赵元弘觉得,太孙殿下一定会支持他的想法。——如果朱英知道赵元弘的想法,那自然会支持。对于朱英来说,开发欧洲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而几万兵对于大明来说真就不多。京师造船厂。朱英来到这里进行巡查,因为差不多开春的时候,大明前往东胜神洲的船队就要出发。因为要进行远洋的关系,所以这些船的底部,都会进行加固。比如涉水区域安装一块比较薄的铁板,以防止一些小的撞击摧毁船体。当然,在京师造船厂这里的船,只是舰队的很小一部分,其他船在另外的船厂同时进行加固维修。除了加固维修外,这些船还载有螺旋桨,不过他们并非是靠蒸汽来推动,而是靠人力来推动。在船舱底部,有两排类似于脚踏车的结构,这就是螺旋桨的动力来源了。可以有二十名船员一起,就像是后世骑单车一样,通过踩踏的方式,给螺旋桨提供动力。这个动力自然不会说有蒸汽机那么快,但多了这一条设计,螺旋桨和风帆同时发力的话,速度还是能够快上不少。而且以后改用蒸汽机也不复杂。“禀殿下,京师造船厂的十七艘小福船,将会在两日后完成下水。”“目前各方面已经全部检修加固,通过了三次检查,现在主要是等着将士和战马。”听着船厂官员的汇报,朱英微微点头。这次除了向东胜神洲投送兵力之外,还有着用来测量路线的关系。如果航行的距离在蒸汽铁甲舰承受的范围内,如一次装载的石炭能够抵达。那么在东胜神洲的港口,就会建立石炭驿站,用来对蒸汽铁甲舰进行补充。按照这种情况,从大明出发抵达东胜神州,以蒸汽铁甲舰的速度,也就一个多月便能抵达。这样大明将会更加轻松的对整个东胜神州实行开发。“殿下,这些船会在几个月后,就去到东胜神洲吗。”说话的是徐妙锦,这次出宫,朱英还会和徐妙锦去一趟中山王府。“当然,它们必然可以抵达东胜神洲,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在今年入冬前,它们就会再次返回大明。”“到了明年的时候,或许我们的海上蒸汽铁甲舰就能过去了。”朱英笑着说道。徐妙锦的眼神中闪闪发亮。“真好啊,也不知道我能不能也去一趟。”徐妙锦下意识的感叹道。自从跟朱英在一起后,徐妙锦就生活在了宫里,这跟她以前的生活差不多,但日子久了,怎么都有一些烦闷。因为火车在大明发展的关系,现在的大明在大户之中,已经开始流行起旅游来。在旅游这块,朱英可真的一点没有干预过,完全是突然就掀起的热潮。搭乘火车的价格看着昂贵,实际上对于出行的盘缠来说,已经是非常低的价格了。最主要的是它轻松啊,哪怕是远一点的地方,在火车上睡上一觉也就基本上差不多了,自然也是让更多人加入到这种旅行的方式来。为了排减皇宫的烦闷,朱英每次都会让各地的邸报送入到宫中。这些各地的邸报,会有许多风土人情,包括当下发生的一些趣事,也是可以给人解闷,并且了解现在的大明是怎样的。而旅游的事情,在各方邸报中并不少见,许多人少的城池,更是想通过旅游的方式来带动经济。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自然就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去。对于当地的官员来说,民生经济是他们非常重视的政绩之一。如果当地百姓收入提高,那么升官的可能也就越大。作为朱英的妃子,徐妙锦自然也想去旅游一番,她从小在京师长大,几乎都没怎么去过其他地方。朱英自然听到了徐妙锦的声音,哪怕有些小。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除了那次去安南,自己好像都没怎么出去过了。那次出去的时候,自己的妃子们都非常开心。想到这里,朱英转身抓住徐妙锦的手说道:“会有机会的。”中山王府。作为继承人的你徐辉祖,现在正跟着蓝玉在天竺作战,而这次过来,显然是因为徐膺绪和徐增寿的关系。徐膺绪和徐增寿跟大姐徐仪华的关系非常好,所以同时跟朱棣的关系也很好。徐膺绪喜欢好武,徐增寿好文。两人分别是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当然,这份官职都是荫授而来。“四弟,你说太孙今日会不会过来,这都快午时了,怎么还不见通报的人。”“会不会太孙临时就改了行程,不过来了吧。”大堂里,徐膺绪看了看天色,有些急躁的对徐增寿说道。徐增寿正捧着一本书,闻言不由笑道:“二哥何必如此着急,倘若太孙殿下不至,我等又能如何,不过是等待下次罢了。”“这回是小妹开了口,太孙殿下大致是要过来的,毕竟太孙殿下对于小妹一直很是疼爱,或是因着船厂那边的事情,有了些许耽搁吧。”徐增寿虽然生长在勋贵鼎盛之家,但所居住的屋子内却摆满了书籍,闲暇居家时便邀请贤士至家,讨论古往今来成败得失的典籍故事,孜孜不倦。历史上朱棣举兵靖难时,徐增寿最效勤诚,与朱棣暗通款曲,被人告发后,建文帝遂囚禁了他,朱棣兵入金川门,建文帝即将,便将徐增寿杀死在右顺门下,朱棣对徐增寿之死十分哀痛惜悼。徐膺绪虽然是二哥,但没什么主见,听着四弟的话,心里也稍稍安定了一些。“四弟,你说咱们这次能成吗,虽然太孙疼爱小妹,可现在东胜神州是个香饽饽,谁都想抢着去。”“谁能先到,就可以先抢夺一块地盘,建立家业。”“大哥去了天竺,按着这意思,很可能要在天竺建立公国,咱们去到东胜神州,怕是太孙殿下不怎么会允许。”徐膺绪心里多少是有几分担忧的。徐增寿听着二哥这么问,索性把书收了起来。“此番宴请太孙殿下,看似是询问我等去东胜神州之事,实则是在帮助姐夫。”“倭国现在归了大明,姐夫在倭国的藩国自然也就尴尬了,在此前大致几位藩王都是要去天竺,那边地方够大,也能建立新的藩国。”“只是按照倭国这样的方式,如若大明占据天竺后,则必然藩国也好,公侯国也罢,还是要进行搬离,至少太孙在位这个情况并不会变。”“然而东胜神州便不同了,那边太过遥远,疆域辽阔,朝廷哪怕是想管,也是有心无力。”“未通教化蛮夷之地,尽数不过茹毛饮血之辈,朝廷现在也很难去进行教化,因此设立藩国是最佳选择,既保障了朝廷的统治,也不用耗费朝廷太多负担。”“因此太孙这番过来,姐夫的事情,还有我们随姐夫过去的事情,大致是没问题的,到时候二哥只需静享午膳便可。”听着四弟这么说,徐膺绪就有些纳闷了。“既是如此,为何姐夫要如此弯绕,偏偏通过我们来请求小妹,再宴请太孙,这岂不是多此一举。”“难不成太孙还不让姐夫去东胜神州不成?”徐增寿颇有些无语,但看着二哥一脸疑惑的样子,也只能是解释道:“二哥莫要忘了,当年姐夫跟太孙之间,多少是有几分矛盾的。”“哪怕是说过去了这些年,可谁能说太孙就不记了,这可是关乎到世袭基业的事情,当然要多多准备一些。”听到这么说,徐膺绪才反应过来。没多久,就听到前院有人通报,太孙殿下即将到来。两人连忙率着家仆上前等候迎接。朱英带着徐妙锦过来吃饭,这也算是回娘家了。只是徐达的妻妾都比较短命,因此徐妙锦这些兄妹们已然是没了父母,这也是徐膺绪和徐增寿跟大姐关系好的原因。回到中山王府的徐妙锦显然很是高兴,首先就去到了自己的房间。哪怕是出嫁后,她之前住的闺房也一直保留着。就膳的时候,徐增寿没有刻意去聊关于朱棣的事情,只是说一些家常话。唯一提到的就是大姐徐仪华了。有些话不必明说,意思到了就行,真说出来反而是落了下乘,对于这些人情世故,徐增寿可比二哥徐膺绪明白多了。况且太孙的心思也不是他们能左右的,如果他不想让朱棣去东胜神洲,而且去天竺,那谁也没办法改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