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章 乌梁素海有双城(上),还政于朝之归魏,楼顶,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自黄初三年春,上军大将军.北庭都护府都护.曹真,奉朝廷诏命北上以来,在这不毛之地的大漠深处,他也已经待了两年了,同样也已经两年了没有南下回过洛阳或者陈留老家了。
这两年里,他每天与风沙做伴,与寒霜为伍,甚是凄苦。一年到头,也根本见不到什么绿色,只有在盛夏之际,才能在这乌梁素海的旁边见到那么一丢丢绿茬。
对于领兵打仗,戍守边疆而言,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常事儿,曹真当年也曾随着太祖武皇帝.曹操南征北战,所以这些对于他而言,也不算是什么难事。
在这里,最最折磨人的,不是风霜,不是严寒,不是黄沙,也不是吃食,而是孤独,深入骨髓的那种孤独。
朝廷已经明令,瀚海城的驻军,是一支前所未有的联合军。其中承担主力的乃是帝国的军队,其余的则是其它各族的军队。
对于胡人们而言,这里本就是他们赖以生活的家乡,而且或许还要比他们家乡更好一些,不然的话当年匈奴单于.师弘邪躲避曹彰所率领的帝国大军时,也不会将王庭迁于此地。
对于帝国的汉人而言,当初在筑城之前,朝廷也就已经商量好了对策。由于这里位于北地深处,距离中原较远,即便这里的驻军,是朝廷从并、幽、冀、雍、凉等北方各州所抽调的,可一来一回也很是耗时麻烦。因此自然也就不能向其余各州的驻军一样,每半年甚至一年一轮休了,只能是两年才轮休一次。
当然有弊自然也就有利,这里的汉人驻军的俸禄和军饷,要比其余各地的驻军们多出来五成,可别小看这五成,常年累月下来,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另外,由于这里物资缺乏,士兵们多有不适,曹真将朝廷赏赐给自己的东西,全部分给了手下人。并且,他允许从并、幽等州北上的匠人们,带一些生活的物资前来贩卖。也允许回家省亲的士兵们,在返还军营的时候,带一些物资回来。
但是他对士兵们的宽容,并不代表着瀚海城驻军的军律不严正。相反,曹真对士兵们十分爱护,但是同时军法也特别严厉。他明确规定,瀚海城的驻军不得因为各种缘由而抢夺当地百姓的东西,尤其是各族胡人的东西。若有人敢犯,军法处置,轻则五十杀威棒起步,重则斩首。
因此,对于这么一个赏罚分明的将领,他手底下的士兵们又怎能不爱戴呢?
如今瀚海二城,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做城门以及城楼之类的木料,以及必须要用到的石料,必须得从南部紧挨着的并州和西面的雍州运过来了。而大部分的城墙,则是就地取材用黄泥夯筑。
至于其它的一些辅助性的材料,有的是从南边各州运过来的,而鲜卑、羯[jie]族、乌丸等北方各族的胡人部落,也为之提供了不少。
当然他们做着些自然也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有私心的,而他们所想要得到的无外于这几个方面,一、那联合军副帅的位子;二、瀚海城建造完成之后,交通较为便利之地的商铺;三、与帝国商贸互市中,更为有利的条件。
因此,无论是胡人的部落里,还是胡人百姓自己,在得知瀚海城筑造的消息之后,也都踊跃的参加到了这场声势浩大的筑造中来。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个道理,虽然这北地比较荒凉偏僻,但这个道理还是懂的。只有早日将瀚海城建成,他们也才能够早日过上物资更加充裕的生活。
北方的胡人们,一想到将来中原之地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五花八门的东西,源源不断的从汉人的地方运过来,而自己再也不用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去抢,只需拿相应价值的物品交换就行,于是乎,他们心中的干劲,就又充足了起来。
所以这筑城的工匠中,只有诸如那种工作只有汉人才能完成的一少部分工匠,是来自于中原之地的汉人。而其他大部分人,例如人数最多的苦力,则都是来自于胡人各族的族人。当然,帝国朝廷对于这些人的劳作,肯定不能让他们白做,也都是有付工钱的,甚至比中原之地的还要高上那么一点,并且每月按时发放。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前来帮忙筑城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同时速度自然也就提上去了。
因此,对于曹真来说,这两年他是痛并快乐着。
他也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自己抛弃了洛阳的锦衣玉食,来到这苦寒之地吃苦受累,到底值还是不值。每次,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都会毅然而然的认为是值得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